<p class="ql-block">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开放。山东省实验中学考点张灯结彩,迎接考生的到来。</p> 全副武装的媒体人在考点前安营扎寨了。 “哥哥加油!” “ 柿柿如意” 妙笔生花 惊爆价9.85<div>精明的卖花人将花的价格定为每束9.85元和21.1元,是为了借助数字的谐音来寓意考生能够考入顶尖的高等学府或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985工程是中国于1998年启动的一项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计划,旨在培养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是1995年启动的另一项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计划,旨在面向21世纪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br>花的价格不仅富有创意,而且巧妙地结合了高考的背景和考生及家长的期望,也为考生送上祝福。<br></div> 金榜题名正当红,加油! “是金子总会发光。”助考口号不断翻新,让考生倍觉温暖。 小米力挺高考生:炙热梦想,终有答案。 前程似锦。 “用我的手机打吧!”<div>考场不允许带手机进入,一位考生需要和家长联系,正在着急之时,志愿者王老师毫不犹豫地递出自己的手机说:“用我的手机打吧!”考生很快联系上了家长。王老师这一小小的举动反映出人性的美好,也让我们看到文明社会最动人的模样。</div> 细微之处见精神<div>车门轻启,一位考生即将奔赴考场,两个纸团随之滑落。在时间紧迫的时刻,考生没有选择对纸团 “视而不见”,而是俯身拾起,将其塞进了自己的衣袋。这一微小举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文明的细节,也折射出精神的高度。</div> “奔跑吧,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渴望证明自身能力,步行赴考成为其 “宣告独立” 的一种方式。 电动车送考大军<div>为避免发生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造成考生迟到,不少家长采用摩托车送考的方式,让孩子们准时到达考场。</div> “水来了!”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陪考的家长们 女儿的专车 “来一把折扇吧,上面的祝福语都是我自己写的。”经营意识很强的老人向家长兜售自己的“产品”。 卖花姑娘嗅到了这里的商机。 父亲的特殊礼物 <div><br></div><div> 考场外,一位用心的父亲为孩子准备了一件特殊的礼物</div><div>-一件装裱精致的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为荀子《劝学》中的名句:“<b>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可成</b>”</div><div>题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品里暗含着一位父亲孩子的期许 —— 愿孩子不惧前路漫长,踏实前行;历经风雨后,终能得见花开。这不仅是笔墨的馈赠,更是父亲对孩子未来人生最真挚的祝福。</div> “<b>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b>”是杭州灵隐寺里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只要半数事情能够让人满意便足够了。它传递了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希望人们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被不如意的事情所困扰。<div><br></div><div>题跋引恒愚法师的《半点禅》“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父亲将此书法作品送给孩子,希望孩子以豁达心接纳人生不完美,在 “半称心” 中守得从容自在。<br></div> “我这礼物可不一般,这颗向日葵是我亲手种出来的!春天播种,精心养护,才长成这样。这是我对女儿的一份心意。希望女儿不仅一举夺魁,而要向阳而生。” 亲友团为考生加油。 旗袍、葵花,每一个细节都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家长的花式陪考仪式感满满。 志愿者为陪考家长送上解渴的西瓜。 闺蜜 分秒必争 发水的小志愿者 奶奶的心意 陪考家长望眼欲穿 家长们久久伫立,眼神中满是牵挂。 加油!哥哥,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