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跳,维系着生命。心跳暂停,生命会随之卡顿。心跳消失,意味着终结了一段曾经辉煌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紧盯着一张胸片,心影里一个异样的圈牵引着思路。那是一根连接起搏器与心脏的电极导线,在十一年零七个月时间里,毫不停歇地传送脉冲信号、支撑生命,之后却消磨了、老化了、被弃用了,皮下固定段甚至意外滑入了心腔、绕成了圈。更换植入的起搏器正常状态,确保着心跳。在心腔里打圈的“退役电极”则变成干扰自身替代者运行的杀手,随着心跳而弹性张开、回缩,干扰新电极与心肌之间的紧密接触,进而导致心跳停止。头破血流掩不住濒死呼喊,意识丧失前伸出的手想抓住一线生机,一次次危险发出最强烈告知:生命亟待拯救,费用电极务必拔除。在弹性作用下,假设盘曲的电极导线圈被拉直,向上恰至锁骨,向下未及腹股沟。不开刀、抓得住,就是解开难题的唯一思路,迫使思考者的心跳长时间超出了静息范围。</p> <p class="ql-block"> 正看、横看、倒看,前进、逆向、曲径绕行。清理脱载物时的抓捕网篮,揪住了在血流冲击下飘摇摆动的导线头端。《动物世界》片头中的爱情蛇舞,被借来形成难以解脱的缠绕。勾挂腱索、乳头肌等几乎无法避免的风险,也在苦思冥想的梦中得到正解:顺藤摸瓜。崇拜伟大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梦中创建元素周期表的传奇,作为一名年轻医生,能在梦中探索出穿越艰难险阻的天堑通路,正是在续写着前辈的华美篇章,追赶的步伐催动心跳怦然加速!</p><p class="ql-block"> 不上赛道就不懂得马拉松的极限,将一纸计划变为成功的现实,绝非信手拈来那么简单。1994年年初,手术还只能借助一台“胃肠机”,模糊的影像难以清晰显示电极导线、导引钢丝、导管的位置,以及彼此前后左右的关系。手术组成员都不满三十岁,却要凑近屏幕、竭力分辨,用自己精准的视力弥补设备的缺陷。术式是思考的结晶,手术治疗是全世界的首例,综合操作既是新创、也是陌生。当捏紧导管,收缩时松,舒张时拉,随着患者每一次心脏搏动进行最为紧张的“拔河”时,术者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而医患双方的心跳却在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手术成功了,躺在手术台上坚持配合了五个多小时的患者,轻声喊出了属于一代人、属于时代、属于国家的口号:毛主席万岁!超长时间的辐射、紧张情绪与操作、以及其他因素,使得手术组成员先后发生呼吸道感染,付出这代价锻造出领先于世界的“敢死队”,值了!时光飞逝,同类型的治疗在此基础上正稳步发展,足以欣慰赞赏晚辈们的更出色,也能更从容、更淡定、更稳健,继续检查、维护、纠正来日的每一次心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