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用双手创造财富——瑞士旅行散记

无漏子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瑞士旅游,我去兑换了一些瑞士法郎,当我拿到那一张张纸币时,我首先注意的是它们的面值:10、20、</p><p class="ql-block">50、100、200、1000法郎等。</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我开始观察纸币上的图案。顷刻间,我震撼了:每种面额的票面中央,都印着一双正在动作的手——播种的手、敲击代码的手、紧握地质锤的手、寻找水源的手……</p><p class="ql-block">手,在瑞士人的心目中竟然占据着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于把它放在货币最醒目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震惊之余,我不能不对这个民族刮目相看,一个相信手、崇尚手、讴歌手、赞美手的民族,必然是自信的、勤劳的、奋斗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接近十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十之列。但是,他们没有骄傲自满,没有裹足不前。在2016——2019年发行的纸币上,全都以手作为正面的主要图案,激励国人继续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p><p class="ql-block">这种襟怀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在瑞士的旅游中 ,让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阿尔卑斯山的雄伟和秀丽。</p> <p class="ql-block">五六月,气候温暖宜人,正是瑞士旅游的黄金季节。峰顶,终年不化的积雪宣告着阿尔卑斯山的高耸入云、傲然挺立。而山下则是青青的牧场、星罗棋布的农户、三三两两的牛羊。一副与世无争、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象。</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瑞士的农户养多少牲畜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养少了,浪费资源,不能提供充足的奶源和肉类。养多了,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瑞士的农牧民不仅承担着种植、养殖的责任,还承担着粮食安全、景观维护、土地保育等多种职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耕耘着美好的家园,过着简单恬静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看看他们的住宅,以矮小的木质结构为主,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房屋大多不建在路边,不会遮挡游客眺望风景的视线。星星点点的散落在山脚下,或画龙点睛的伫立在山腰间,共同勾勒出灵秀动人的山地景色、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些屋舍不多不少,不拥挤、不荒凉,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农户们有意识的把大自然当成画布,精心布局每一栋房屋、每一个村落。</p> <p class="ql-block">大巴飞快的行驶着,恪守章程的驾驶员不因我们的惊叹而放慢速度。我们的相机只能透过车窗,啪嗒啪嗒的拍摄个不停。每一个刹那,都是不容错过的构图,都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我甚至在想,在这里,画家是要失业的,因为目之所及,都美轮美奂,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我甚至在想,在这里,画家不需要背着画夹踏破铁蹄,只要打开门,甚至不用打开门,只要靠近窗,素材就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随着车轮的旋转,我们的眼前时而有飞泄的瀑布,时而有湍急的河水,时而有宁静的胡泊,时而有起伏的牧场。</p> <p class="ql-block">天,晴一阵、雨一阵,空气被洗得洁净透明。云,聚集起来了,一会儿在山脚、一会儿在山腰,一会儿索性罩住整个山峦,扑朔迷离、让你遐想。</p> <p class="ql-block">按照事先的安排,我们来到格林德瓦小镇,坐上长长的缆车,登上阿尔卑斯山顶。可是,因为云雾太大,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见。导游只好立刻做出调整,让我们又坐缆车下去观光小镇。</p> <p class="ql-block">格林德瓦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镇啊!在阿尔卑斯群山峻岭的环抱中,她超凡脱俗、玲珑剔透。家家户户花团锦簇,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房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让人仿佛走进童话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把没有看到阿尔卑斯山顶少女峰风光的遗憾很快抛诸脑后,兴致勃勃的在小镇里东拍西拍,直到导游再三催促才依依不舍的登上回程的客车。</p> <p class="ql-block">这时,天已经暗下来了。兴奋了一天的我也有些疲倦了。 看着窗外浓得化不开的绿,呼吸着翡翠般的空气,我的思绪飘向了过去,飘向了远方。</p> <p class="ql-block">当旅游业还没有兴起,世界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体的时代,可怜的瑞士70%以上是山地,可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25%。天公也不作美,凛冽的寒风中,每年可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只有四个月。这样的自然条件显然是贫穷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包围之中,瑞士这个受人歧视的“穷亲戚”不得不仰仗那些富裕的国家来谋得生计。</p> <p class="ql-block">高大英俊的瑞士男儿出去当雇佣军,为欧洲各国王室效忠,成为他们的重要出路。</p> <p class="ql-block">1527年,189名瑞士士兵为保护教皇对抗三万多敌军。想想吧,189名对抗三万多敌军,力量何其悬殊,牺牲何其惨烈!而雇佣军却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自己“忠诚”“可靠”的信誉。</p> <p class="ql-block">1792年,著名的法国大革命期间,瑞士士兵在保卫杜伊勒利王宫的战斗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愤怒的刀枪剑戟。当时的起义队伍奉劝雇佣军:“我们会给你们退路,你们回自己的国家吧”。然而,年轻的瑞士儿郎把信誉放在首位,为保护路易十六牺牲了786条生命。</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一封阵亡士兵的遗书上看到:“如果我们背弃了与国王的约定,逃离战场,那么我们的后代将永远无法成为雇佣兵。” 这种“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契约精神,为瑞士赢得了“值得信赖”的声誉,演变成日后瑞士金融业发展的信誉基础。</p> <p class="ql-block">有了这样的基础,1713年,瑞士颁布了《银行保密法》,利用中立国的优势,打造“资金避风港”信誉。巅峰时期吸引了全球35%的离岸资产。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额啊!</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来到“瑞士最迷人、最理想的旅游胜地”琉森,它在“世界上十大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中排名第六。</p> <p class="ql-block">我漫步琉森湖畔,眺望远山近郭,欣赏了欧洲最古老的廊桥,穿越过“瑞士钟表心脏”的天鹅广场,便急不可耐地去寻找那座“濒死的狮子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特尔巴尔森设计的雕像,长10米,高3米多。它刻画了一头濒死的雄狮带着哀伤和痛苦,无力的匍匐在地,一支折断的长箭深深的刺入脊背。雄狮的眼睛已经无力睁开,嘴唇不受控制的耷拉下来,痛苦的颤抖着。那种浓郁的悲剧氛围,让许多游客情不自禁的落下眼泪。</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就是那786名雇佣兵的纪念碑。马克·吐温称其为“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我相信,每一个瑞士人一定都来看过这座石雕,每一个瑞士人都不会忘记他们做雇佣兵的那段屈辱而悲壮的历史。所以,瑞士人格外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全然没有一点暴发户的轻浮和躁动,他们都恪守着一份质朴和沉静,安分度日。</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立国,瑞士200多年没有战火。 这不是人们的恩赐,而是瑞士人守卫和平的信念和决心。</p> <p class="ql-block">瑞士的军费人均投入居全球前列。他们采用终身后备役制度,以全民防御为核心,通过高比例后备军、属地化动员和民防设施,将中立政策转化为实质威慑力。</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瑞士拥有700万平方米地下掩体和480所地下医院。紧要关头,可在48小时内动员35万后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也被迫放弃了对瑞士的入侵。这些都为瑞士的中立于和平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思变”,瑞士也不例外。长期被贫穷困扰的瑞士,敏弱的抓住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逐渐实现了命运的逆转。</p> <p class="ql-block">一来到瑞士,车上有好几位游客就兴致勃勃的向导游表达了购买瑞士表的意愿。尽管此次我们瑞士旅游只安排了两天半的时间,导游还是见缝插针,在伯尼尔和因特拉肯两个地方,满足了他们“买买买”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看着同行们志得意满、如获至宝的购买劳力士、欧米茄、百达翡丽等一枚枚价格不菲的手表, 我由衷的感慨瑞士手表五个多世纪以来所走过的坎坷的、辉煌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500年前,瑞士紧紧抓住法国宗教改革,大批胡格诺派工匠逃亡的机遇,吸引这些能工巧匠来瑞士发展,奠定了瑞士钟表业的技术基础。</p> <p class="ql-block">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牢牢的稳住世界钟表领衔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面对19世纪末美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冲击、20世纪日本“石英革命”的打压、以及后来居上的中国廉价手表的威胁,瑞士立刻做出反应,以“永恒的艺术品”的艺术功能对抗纯实用功能,以“奢侈品收藏”对抗廉价市场,以“文化价值”、“永久保值”对抗急功近利等等,再加上不断技术创新,终于绝地反击。</p> <p class="ql-block">瑞士的高端钟表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80%以上份额,百达翡丽、劳力士等品牌机芯误差控制在日均1秒以内,让竞争对手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瑞士钟表从山谷作坊到奢侈品帝国的历程,本质是机械工艺对抗工业效率的胜利。它再一次告诉人们,在标准化与数字化浪潮中,人性化技艺与情感价值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p> <p class="ql-block">看看百达翡丽的广告语吧:“你从未真正拥有一块百达翡丽,你只是为下一代保管它。”这种对“永恒价值”的追求,正是瑞士钟表五个世纪沉浮中屹立不倒的核心密码。</p> <p class="ql-block">我在阿尔卑斯山坐缆车的时候,缆车里的一个女子兴致勃勃的给她妈讲倒卖手表一次赚几万的故事。我大惑不解,问,人家自己不会买吗?让别人赚这么多。女孩见我人畜无害的样子,对我说:真正好的手表,别说买,你连见都见不到。老板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不懂的人是赚不到这个钱的。</p><p class="ql-block">没想到,手表的炒作也有这么深的水。</p> <p class="ql-block">钟表业是这样,瑞士的其它行业也是这样。他们始终围绕着“小国大业”,“将约束转化为优势”的路径,以追求极致的精神,发展自己的产业。</p> <p class="ql-block">为了培养这样的能手、巧手,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被誉为全球典范。瑞士学生15岁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三分之二以上选择职业教育。“职业”被视为“维持生计的创造性活动”。技术人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p> <p class="ql-block">在法律保障、企业深度参与、社会价值认同三位一体的支撑下,瑞士破除学历偏见、强化校企协同、打通升学通道,培养了大量技术精湛的工匠,为自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人才动力。</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极致精神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们不仅把钟表做到极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一杯咖啡、一块巧克力的香甜可口做到极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一把军工刀、一个削皮器的功能和顺手做到极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一颗假牙、一个医疗器械做到极致。甚至,一支圆珠笔、一个螺丝刀也要做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一个只有四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不到九百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拥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包括诺华、罗氏、雀巢这样的巨头。</p> <p class="ql-block">资源匮乏,就倒逼低耗材、高知识密度产业。土地狭小,就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造财富。</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瑞士怎会不富、怎能不富!</p> <p class="ql-block">在离开瑞士之前,我不失时机的来到瑞士街头,要了一杯“雀巢”咖啡慢慢的喝上两口,从心底里去感受瑞士人的信念:真正的经济韧性,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对独特性的极致锻造。</p> <p class="ql-block">我再一次拿出所剩无几的纸币,看着那一双双创造财富的精致的、灵巧的大手,轻轻地说一声:再见,瑞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