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的美篇

清风

<p class="ql-block">【杂谈】《意淫》</p><p class="ql-block"> 去一家焖牛肉小店吃饭,见墙上挂满锦旗,疑窦顿生,只知道医院锦旗多,从没听说饭店有这东西,除非拾金不昧。细细一瞅,还都是尊师重道之类的。再见另一侧墙上,有学生扫码减十元的广告,莫非是优惠学生,出于感激之情方赠锦旗给店家?转念一想,也不至于吧?有买锦旗的钱还用靠这点优惠么?再说饭店和教育挨得上么?</p><p class="ql-block"> 就餐时打听了服务员才恍然,原来老板收徒,办培训班,学员送的锦旗,怪不得出现技术一留的错别字呢。</p><p class="ql-block"> 人们往往爱犯想当然的错误,以为眼见为实,再添上自己的脑补,意淫一番,然后以讹传讹,越描越黑,越传越走样。</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凭主观猜测,得出的结论往往偏离事实。了解一个人也如此,不仅要观其言,更要观其行。不光要看一时一事,而且要看一生一世,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扯远了,意淫是靠不住的,就像店里的锦旗。老板肯将焖牛肉的秘方传授他人,格局不小,这锦旗收的理所应当。</p> <p class="ql-block">【杂谈】《思路》</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家里晾衣杆坏了,这是第三次更换了,吃一百个豆不嫌腥,还是买长了。往下一摇,竿放不下来,因为有大衣柜挡着,只能半倾斜将就使用。</p><p class="ql-block"> 于是想把衣柜搬走,老两口力气不够,求人又不值当。</p><p class="ql-block"> 突然灵光一现,既然不能移山,何不换个思路,把衣服举高高?</p><p class="ql-block"> 网上一查还真有这玩意,叫举衣服杆,就像过去大澡堂子,柜子不够,把浴客的衣服都举到一个吊起来的大横杆上,也不失为亡羊补牢的笨办法。</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充满辩证法,有时你以为走进死胡同而一筹莫展,其实换个思路,说不定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 比方说生病,愁也无益,只能见招拆招。对于病,既要当回事,也别当回事。愁肠百结、郁积于胸,小病也能酿成大病。反之,你宽慰自己,有不少看上去好模好样的,说走就走了。就因为拿自己不当回事,没有防微杜渐,而撒手人寰。相反,知道自己有毛病,常去看医生,随时随地复查,把病情将养至可控范围,指不定还能益寿延年呢。我有个同学患了肾病,先是换肾,后又透析,至今活得好好的,有说有笑,还说透析最长能活四十年呢,这思路,你服不服?</p><p class="ql-block"> 凡事莫钻牛角尖,这条路走不通就换个赛道,条条大路通罗马,黑了南方有北方。只要希望还在,就不怕从头再来!</p> <p class="ql-block">|【杂谈】《生日》</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短信提示声响个不停,都是送生日㊗️福的,不过对我而言,既没感动,也不感冒。</p><p class="ql-block"> 一则,并不是生日正日子;二则,发生日祝福的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诸如银行、保险、电信。</p><p class="ql-block"> 这个年纪特不想过生日,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不过是提示你向终点又迈近了一步。</p><p class="ql-block"> 再说,是个伪生日,关涉公历农历换算问题。50后大多是过阴历生日,虽然比照过公历,但身份证上白纸黑字,改不了,只能糊涂庙糊涂神。</p><p class="ql-block"> 真正能记住你生日的,除了至亲,就是知己。</p><p class="ql-block">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七十大寿那个草坪寿宴,女儿和陈勇联手,背着我把动静整得挺大,又隆重又排场,实在让我惊喜。</p><p class="ql-block"> 我也感动过别人。当合唱团团长那阵,凡是有团员过生日,我都会让大家唱生日歌,还有礼相送。更让人劳神的是,我还费劲巴力地查找农历正日子,把他们感动得稀拉哗拉的。</p><p class="ql-block"> 要怪就怪身份证太死板,连纠错的机会都不给。</p><p class="ql-block"> 单位倒很讲理,我填表时加了个括号(农历),结果退休果然推迟了一个月,足月足日退的,多得了一个月薪水,这是花絮。</p><p class="ql-block"> 还得感谢这些机构保留生日祝福这个节目,有一家银行,我信用卡都销了,还是持之以恒每月给我发对账单,只因卡里还存0.5美元,够死性的!</p> <p class="ql-block">【杂谈】《换代》</p><p class="ql-block"> 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换洗衣机了,还清楚记得婚后添置的第一台洗衣机,不带甩干功能,衣服洗完湿淋淋的,弄得一地是水。</p><p class="ql-block"> 那时特羡慕小日本,听人说七八成新的洗衣机、电冰箱就扔到外头当垃圾了,有个留学生家里的电器都是外边白捡的,寻思人家怎么那么潇洒?</p><p class="ql-block"> 东风西渐,风水轮流,肉眼可见国内升级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小年轻的换手机,眼睛都不带眨一眨的。</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家里滚筒洗衣机坏了,找人上门维修,说是主板坏了,更换得八九百块。与其修理还不如买台新的,现在有国补,还有以旧换新,赶上节日还有优惠,里里外外一下省了一千多块,到手才两千多。</p><p class="ql-block"> 漂亮国的不靠谱突然上头,大幅提高关税,外销难做,那就走体内循环,扩大内需呗。故而才有国补这一说,咱老百姓大的能耐没有,花钱消费还是能做到的。往大了说,这叫支持国货,爱国不能光玩嘴皮子,得动真章。往小了讲,现在银行利息只降不升,房价只跌不涨,股市也抽疯似的。存那几个钱,抵不过通货膨胀的速度,所以得转变观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皇历翻不得了,得唱何不潇洒走一回。趁着腿脚还利索,想游哪地方赶紧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退休了,有钱有闲就看你舍不舍得。有美食,趁着牙口还行,西餐尝尝,龙虾尝尝,管他八大傻七大傻?</p><p class="ql-block"> 多半辈子都是口挪肚攒,打个车都心疼肝疼半天,何必对自己那么刻薄?就算吃能吃多少?就算玩能花多少?给儿女留多少算多?要什么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杂谈】《医生》</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淡出社会,交往也日渐稀少,但有一种人不可不交,也少不了打交道,那就是医生朋友。有些慢性病尤其是综合征,必须有个知根知底、知冷知热的业内人士全程跟踪。在国外叫家庭医生;囿于国情,这类可以托付的医生得自己交得下、走得近、靠得住。</p><p class="ql-block"> 今天话题的医生,指的是自己,也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医生,一是哪难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二是没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病久成郎中嘛。</p><p class="ql-block"> 比如测尿蛋白,测纸一测颜色深浅,便知蛋白流失多少,八九不离十。再比如量血压,高了加药,低了减量,总不至于天天挂号跑门诊。</p><p class="ql-block"> 求人不如求己,医生再托底,也不如自已了解病程。按时服药、定点打针、定期复查,只要不是绝症,就没有治不了的病。我最喜欢那句话:病病歪歪活百年,硬硬朗朗走人前。拿来做心理安慰,做精神支撑,做快乐源泉。虽然药罐子撑着、慢性病熬着,该吃吃,该喝喝,与疾病和平共处,与医院如影随形,依旧傻乐呵。</p><p class="ql-block"> 日积月累,各种仪器添置的应有尽有,俨然一个小型家庭病房。小来小去,自己动手搞定;病情反弹,找朋友医生解决;至于大难临头,不花那个冤枉钱,更不会倾家荡产,给子女留饥荒,笑着面对,也算没白活一回。</p> <p class="ql-block">【杂谈】《低调》</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话说日前去汤泉洗浴,不慎小腿被撞个筋包,正敷冰时,邻桌一个老年男子搭讪,说他脑袋也撞个大包,还示好让我去摸。随口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一时没反应过来,便答曰辽大毕业的。不料,他转头就跟同伴聊天去了,不再搭理我。</p><p class="ql-block"> 我顿时大悟是自己太高调了,看情形他们都是企业退休的,读到中学就上山下乡了,曲高者和寡,不是一路人,自然聊不到一块去。</p><p class="ql-block"> 不禁想到打车时,出租车司机常常会问你一个月退休金多少,有一回我实话实说,司机立刻扭头不理我了。见人减寿,聊天减薪,你说也就四五千块吧,一下就拉近彼此距离,也有话可说了。</p><p class="ql-block"> 做事高调,做人低调,不无道理。大官好见,小鬼难缠,越是处在高位,就应该越谦和、越亲民,你才会听到下面的真话,了解百姓的疾苦。平民市长武迪生之所以被老百姓念念不忘、有口皆碑,就是因为他不忘初心,与普通市民打成一片。而有些官员高高在上,人前高调大讲廉洁奉公,私下却中饱私囊,锒铛入狱也是咎由自取。</p><p class="ql-block"> 话扯远了,还说低调。有个同学一时慨叹,当年下乡时间最长的三个男生,反而后来居上都有出息了。这话本来说的没错,也是实情,不想发到群里,全体失声,大概心理失衡,羡慕嫉妒恨了吧?</p><p class="ql-block"> 国情不同,国人喜欢内敛、低调,所谓财不外露、人不张狂,像有的运动员好臭美,上场前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结果成绩再突出,也不买你的账。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就是不让你张扬个性,都给我老老实实趴着。</p><p class="ql-block"> 本人虽然性格内向,但感情丰富,忍不住又好写个小作文常到朋友圈嘚瑟,想必有些人必然看不惯,以沉默或潜水把我扔进鄙视链,倒是关系一般、生活没有交集的圈友,不光点赞,还有的成了我的粉丝,这也算远交近攻吧?</p><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了,我的地盘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管那么多,会一事无成,裹足不前。调门多高,自己说了算。</p> <p class="ql-block">【杂谈】《过程》</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上了年纪,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在意过程,远胜于目标。</p><p class="ql-block"> 年轻气盛,特别瞩意荣誉,凡事能争第一,绝无甘居次席。远的不说,几年前为拿到随手拍大赛一等奖,不遗余力,几乎动用了所有人脉,最后果真遥遥领先、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随着年龄增长、病魔缠身,不再把目标看的那么重了,慢慢淡出名利,什么评优、特别贡献,都变的无关紧要,反而对过程愈加看重,从中获得不少乐趣。</p><p class="ql-block"> 比如唱歌,我更喜欢教室氛围,一首歌从生疏,到驾轻就熟,慢慢成型,那天籁般、宗教式的和声,让我如醉如痴,灵魂像洗涤过一样,清澈、空灵、宁静。至于舞台上的炫目灯光、掌声鲜花,反倒显得没那么无足轻重了。</p><p class="ql-block"> 我爱喝咖啡,更喜欢研磨咖啡的过程,放入咖啡豆,加入纯净水,选择杯数、浓度,摁下开关,听到咔咔作响,闻到扑鼻芳香,作坊式的操作,本身就很高雅、惬意。将新鲜出炉的咖啡倒入考究的杯中,再加入牛奶,细细呷下一口,满口生香、沁人心脾,这个过程像生活加了糖,甘之如饴,红袖添香。这比咖啡店要上一杯咖啡,简直不可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 人生也是如此,像一次远游,目的地很远很长,如果舍弃沿途风景,不去品尝苦辣酸甜,浑浑噩噩抵达终点,那该是多么无趣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天,假若你过的是一眼就望到头、周而复始的枯燥人生,波澜不惊、毫无色彩,那该是多么无聊无奈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时间不多,抓住夕阳的尾巴,好好享受、品味生活的五光十色吧?学一种乐器,烹饪一个新菜肴,掌握一点新科技,让生活变得不那么乏味,是不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呢?</p> <p class="ql-block">【杂谈】《入座》</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友人让我帮他推荐一家又上档次又能承受得起的饭店打算请客,遂在周边找了个有点名气的饭店,一看菜单,不觉倒吸一口凉气,均价都在百元左右,还是一例装,量极小。即便是普通菜蔬,也得五六十元,遑论时令无标价的名贵鱼及至尊龙虾?</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价位,恐怕是那点退休金无法承受的。</p><p class="ql-block"> 只能退而求其次,还有中档饭店可资选择。用一句粗俗话概括″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承认,人还是分三六九等的,尽管成天嚷嚷众生平等、天下大同,实际上贫富差距在那摆着,亦是不争事实。</p><p class="ql-block"> 还有收入更少的,两三千左右企业退下来的大有人在,即便中档饭店对他们来说门槛也高,街头小吃、路边摊还有13元管饱的自助餐,也都是选项之一。</p><p class="ql-block"> 好在国人容易安贫乐道、自我满足。幸福没有硬性指标,幸福感却可以轻易获得。有钱人一顿豪餐够底层平民一年的吃喝了,富贵家庭的子弟连山珍海味都吃腻了,穷人家孩子嚼着膨化玉米花也不失天伦之乐 。</p><p class="ql-block"> 就拿医疗来说,也是苦乐不均,农合、医保、干诊报销比例千差万别,还有完全自费的,得了大病,因病返贫、无钱救治的不能不说是悲剧。同在一片蓝天下,人和人的差别昨就这么大呢?</p><p class="ql-block"> 早先我给留学生上课时,讲过《阿Q正传》,他们的理解与我们完全不同,说如果没有阿Q精神他们怎么能生存下去?细想也不无道理。认命,恐怕是心理平衡、社会稳定的最大砝码。</p><p class="ql-block">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向来是中庸之道的硬核,小富即安、安于现状,总比频繁罢工、四处抗议好。但公理自在人心,公平、公正、平等还是人心所向、人间正道,为此同志仍需努力,革命尚未成功。</p> <p class="ql-block">【杂谈】《摆设》</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去科普公园散步,一块警示牌惹人注目:禁止带犬入内。无巧无不巧,牌子下,一个小伙子正好牵着爱犬路过。画面感很强,也很讽刺。</p><p class="ql-block"> 似曾相似的场景也屡见不鲜。禁止垂钓,人家照钓不误。禁止机动车、电动车进入,风驰电掣的电动车依旧擦肩而过。还有司空见惯的爱心专座,更多人视而不见,哪怕身边站着拄着拐杖的白头翁,戴着墨镜的年轻人佯装睡着,也不肯轻易让出座位。</p><p class="ql-block">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究竟打了谁的脸?这些警示牌形同虚设、有不如无,让权威扫地、政令无效。毕竟法不责众,况且这些仅限于道德范畴,并无明确的法律条文处罚、入刑。所以这些所谓的警示牌,只是给好人、善人、老实人设定的,正所谓防君子不防小人。</p><p class="ql-block"> 在全民道德标准还处于幼稚园水平时,采取特殊手段是完全有必要的,我很赞成新加坡的做法,对随地吐口香糖都有课以重罚的条例,所以人家的大街才那么干净。对有悖人伦的失德行径,绝不姑息,当众鞭笞,是会让你长一辈子记性的。</p><p class="ql-block"> 再看国人,高铁上霸占别人座位的恶妇,公交上强行让女孩让座的流氓老翁,都令人不齿,但法律上却拿这些刁民毫无办法,只是网络上曝光,待事件发酵,才稍能震慑一下歪风邪气。</p><p class="ql-block"> 话题回到警示牌,如若没有监管机制和配套措施,设不如不设,免得让人耻笑,怡笑大方。</p> <p class="ql-block">【杂谈】《摆设》(续)</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意犹未尽,光说爱心座位成了摆设,还差点意思。</p><p class="ql-block"> 办法总比困难多,解决这个事并非没有良策。早些年为了解决道路畅通难题,不得已修了个新加坡,虽然贻笑大方,但当时还多少管点用。之后国际信号灯一下便解决了交通拥挤顽症。</p><p class="ql-block"> 爱心专座也可以专座专用,扫夕阳卡便可,非老年人没有卡,无法入座,问题迎刃而解。就看有关部门作为不作为。飞船都嗷噉上天了,这点小事不是小菜一碟?</p><p class="ql-block"> 公共场合遛狗,严禁地点钓鱼,均可依例解决。实在不行,把公交车闲的无聊跟司机唠嗑的“小脚侦缉队“上岗,人工监督,既落实了禁令,又让闲散人员多赚了外快,把安諍、干净环境还给市民,岂不是多赢局面?</p><p class="ql-block"> 关键症结是勤政、懒政问题,成天假大空、装灯弄景、耍嘴皮子,不如回家卖红薯。要末别瞎挂牌子,要末说了就兑现诺言,摆花架子,老百姓不买你的账。</p> <p class="ql-block">【杂谈】《AA制》</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女人聚餐很自然地采取AA制方式,而男人则不然,争着买单,之后很自觉地轮流做东,甚至攀比,排面绝不输给别人。</p><p class="ql-block"> AA制是泊来品,西方人甚至更绝,吃饭时各自按喜好点餐,然后分别结账,互不相欠,没有人情账。</p><p class="ql-block"> 其实AA制并非完全引进,只不过叫法不同。我下乡时,谁家的猪病死了,鸡瘟了,也常常请乡邻来吃,加入者都自觉地分摊费用,叫打平伙。</p><p class="ql-block"> 国人内敛、含蓄,人情的面纱戴着,关乎钱的事总是含糊处理,有时也会产生闲隙和误会。比如一个小团体,轮流请客,偏偏轮到某人,这个循环链就掉条了。结果就进行不下去了,彼此心照不宣,关系也就此疏远了。莫不如女同胞干脆就AA制,明挑,兄弟明算账,这样即使中途换人、掉头,也都无关大局,关系会更长久、更牢固。</p><p class="ql-block"> 也有例外,我有个哥们儿,特讲义气,他请过一位朋友二十多次吃饭,而那个朋友居然一次也没回请,但二人关系丝毫不受影响。只说明我这个哥们儿仗义,他那个朋友不是悭吝,就是不懂人情世故。</p><p class="ql-block"> 有血缘关系的,也有个人情往来问题,有的自以为精明,一毛不拔,借着亲情关系,心安理得。而经常奉献的那个,即使再有大局观,久而久之,也会心里不平衡,所以一旦父母不在,树倒猢狲散,兄弟姐妹之间也不再来往。说到底,还是都不肯捅破那层窗户纸,若是把话说明白,把道理参透了,反而会更容易相处。</p><p class="ql-block">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都不傻,也别把别人当傻瓜,得了便宜还卖着乖。朋友如是,亲戚如此,能AA制最好,谁也别欠谁的。</p> <p class="ql-block">【杂谈】《品相》</p><p class="ql-block"> 品相是集邮界常用的专业术语,一枚邮票价值如何,就要看品相,是否有手印、汗渍、褪色、破损等。</p><p class="ql-block"> 不光集邮界如此挑剔,老百姓买菜,也是以相貌取菜,柿子要红的,香蕉要黄的,香瓜要甜的,黄瓜要顶花带刺的。于是市场迎合消费者心理,柿子催红,香蕉催熟,香瓜加甜蜜素,黄瓜用特殊制剂保鲜……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品相固然好看了,但吃到肚里情形怎样?看看医院像赶集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帅哥辈出,美女如云,火了美容整容行业,但银幕、荧屏千人一面,难免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 过去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百年老店看诚信。现在是浮躁的时代,一把一利索,一切靠包装,假货充斥、注水成风、各种添加剂横行,有几种食品能够让人放心入口?</p><p class="ql-block"> 黑心作坊、无良商人固然可恨,以貌取人的消费者也是帮凶,我这观点并不偏激,张三(狼)不吃死孩子一一活人惯的。假若消费者不那么挑剔、眼皮没那么浅,商人、作坊也就不用钻心觅缝刻意取悦消费者,也就没那么多歪招、怪招、损招、坏招来坑害消费者了。我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逛大街明晃晃挂着大金项链,不惹毛贼动偷抢念头么?夏天你坐地铁非要穿得那么轻薄、走光,不是愣给咸猪手可乘之机么?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用尼采的话“存在就是合理”,种子有合适土壤才会生根开花结果,世界就是有因才有果,现象级的东西都是大环境滋生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很怀念五六十年代,人也单纯,社会也干净。白菜是有虫眼的,猪是自然养大的,歪瓜裂枣并没人嫌弃。人是天然美,不施粉黛,不动刀子,演啥像啥,没有小鲜肉、没有人造美女,当然也没有脑残的粉丝,没有疯狂的球迷,一切都浑然天成、顺其自然,多好、多美。</p><p class="ql-block"> 世界变了,人心变了,一个被整容、被注水、被假大空裹挟的世界,想说爱你,口难开。</p> <p class="ql-block">【杂谈】《消费》</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银行利率下调,甚至存贷倒挂,三年定期利息比一年期还少,明摆着就是逼你花钱、扩大内需。</p><p class="ql-block"> 可惜,银行打错了算盘,越是这样,老家伙钱袋捂的越紧,一辈子口挪肚攒,积蓄那点过河钱、棺材本,实在舍不得大手大脚。</p><p class="ql-block"> 你只需看看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公交车上的老头、老太太就会明白,宁可挨冻受罪,也不会打出租车,打车的钱够一天的菜金,一旦坐了出租车,会心疼一个礼拜。俭省惯了,你让他下馆子、坐飞机、出国游、住星级酒店,可能吗?即使利息一降再降,甚至无息乃至交管理费,该不花还不花,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实在不行,买个保险柜,把钞票放到自己手攥着,心里踏实。据说不少老头老太太都排大队上银行提款了。</p><p class="ql-block"> 降息打了谁的脸?剑走偏锋能拉动内需么?非也。板子打错了地方,实在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手里的那点钱是保命的,一旦得个大病、换个器官、动个大手术,那点医保不过是杯水车薪。买保险吧?负面消息太多,卖保险说的天花乱坠,理赔时处处刁难,社会诚信太差。治标不治本,社会保障跟不上,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了,请个保姆或是住进养老院,都是不菲的开支。不从根儿上解决,只做表面功夫,药不对症,瞎子点灯白费蜡。</p><p class="ql-block"> 制定政策的人应该深入民间,好好了解一下百姓的疾苦和需求,早日实现全民公费医疗,彻底解决教育收费奇高、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谁还不会花钱享受啊?用不着你拿杠杆调整,花若盛开,蝴蝶自来。</p> <p class="ql-block">【杂谈】《储工》</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养老问题业已端上台面,每个人都无法回避。</p><p class="ql-block"> 若是老俩口都健在尚可相互搀扶,一旦其中一个乘鹤西去,指望子女床前伺奉,恐怕不是长久之计。或去养老院,负面新闻太多,望而却步;或是请护工、保姆来家照顾,微薄的退休金大部填了人家的腰包,生活难以为继。</p><p class="ql-block"> 能不能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呢?我在媒体供职时曾有个创意,撰写过一篇文章叫《爱可以零存整取》。试行了一阵,有个姓李的阿姨乐善好施,报社每次救助活动,她都主动捐款。后来她要做大手术住进医院,报社启动第一笔慈善基金,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也兑现了爱可以零存整取的诺言。</p><p class="ql-block"> 但报社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人员更换频繁,不具权威性与稳定性。</p><p class="ql-block"> 妻也曾有类似想法,主张由单位老干处出面,组织刚退休、身体尚好、又有公益心的老同志做为志愿者,为那些不能自理又无力请护工的老同志上门做义工,由有关部门累积工时、记录在册。待这些义工也需要帮助时,用累积的工时以工换工,解决养老问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余热,又解决了尾大不掉的社会养老问题,形成多赢局面,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广而扩之,社会建立专门的机构,由国家政府做担保,比照社会保险,必然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天大好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但弘扬无私奉献精神,还能兑现等价交换红利,免得那么多闲散老人精力充沛无处释放,公园甩鞭子、大音箱跳广场舞、拿着夕阳红卡满天飞,跟年轻人争座位被人诟病。重新上岗,有事干,有存在感,还有获得感、幸福感,多么值得去开拓的一个好点子啊!</p> <p class="ql-block">【杂谈】《对策》</p><p class="ql-block"> ◆清风</p><p class="ql-block"> 最近常去早市,随机性大,见到喜欢的果蔬就迈不动步,阳台上塑料袋倒是攒了一大堆。</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国家重环保,超市不再赠送塑料袋,改成一次式能降解的环保袋,当然是要收费的,意在阻止塑料袋满天飞。</p><p class="ql-block">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消停了一阵,如今卷土重来,白费一番心思了。</p><p class="ql-block"> 类似的情形不少,三亚卖水果宰秤已是公开的秘蜜,你自带公平秤,人家也有法子对付你,想够秤可以,那你就买不到这个价了,原来三亚果摊是有两个价位,本地人和万地人不在一个频道,你说气人不?</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代人当时的国策是生一个不少,生两个正好。我晚婚,没搭上边,又变成只生一个好,国家管养老。我是信以为真、老实听话,就一个独生女儿。可也不听招呼的,偷生、超生,儿女双全,有接户口本的了。当然也有点儿背的,一个大学同学就超生了一胎,被学校开除了。后来人家自创了高楼香鸡,因祸得福,还成了校友会的赞助商。</p><p class="ql-block"> 大导演老谋子也未能免俗,一口气造了三个小人,被课以重罚轰动一时。后来国策又变了,允许生三胎,可不歪打正着了?不过罚款是退不回来了,此一时彼一时嘛。</p><p class="ql-block"> 要想上有政策,而不让下有对策,就应当上下保持一致性,合民心,顺民意。否则就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另外,政策应有长期性、稳定性,别像抻猴皮筋似的,弹性太大,空间太大。更别像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p><p class="ql-block"> 说好的独生子女,国家管养老,就要言出必随,吐个吐沫就是钉,取信于民,老百姓才能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社会才会长治久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