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高考的第一天。</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想起了我当年参加高考和多年来与高考有关的往事 。</p><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参加了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高考,并且幸运地考入了师范院校。这和我在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当过几年农科站的文书和当过几年场直高中的语文老师有关,也和我多年坚持自学有关。</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高考是由各省单独命题考试,黑龙江省分初试和复试 ,1977年12月底进行复试,所有考生共考语文、数学、政治三科,文科生考文综(历史、地理),理科生考理综(物理、化学),而英语属于自主选考科目,复试的作文试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当年的评卷不是全省集中评卷,而是划分若干个评卷点分散评卷,随后全省统一完成统计和录取工作,具体的录取比例肯定不高,因为1977年全国大专院校仅录取了27.3万考生,全国平均录取比例低于5%,而大专院校录取的1977届的学生是在1978年春季入学。</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进入哈尔滨市的高中任教,很快就多次承担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1989年我刚送完两个毕业班,又接手了两个新高三班,这两个班高二下学期期末平均成绩分列学年的倒数第一、第二,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的高考平均成绩分列学年的正数第一、第二,这届哈九中的学生入学分数当年在全市排第五,而1990届哈九中高考语文平均分数在全市排第一。</p><p class="ql-block"> 1993年,我调到哈尔滨市教育学院(现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前身)工作,做为唯一的哈尔滨市高中语文教研员,我挑起了全市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特别是全市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工作的重担,并多次参与东北三省四市高考模拟试题的创编工作。在我和全体高中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哈尔滨市的高考语文成绩始终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取得过文理两科平均分双第一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我从1982年就参加全省语文高考评卷,并担任黑龙江高考语文评卷顾问16年。我在担任评卷顾问期间,负责满分作文的审定工作和主观题补充答案的审定工作,曾多次受顾问组的委托为国家考试中心撰写《黑龙江省试卷分析与试题评价报告》。</p><p class="ql-block"> 1996年,做为黑龙江省高考评卷顾问组的代表我参加了全国语文高考试题评价会,我在会议发言中对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客观全面具体的评价,并提出了恢复文言文翻译的考查的建议(1995年和1996年没考文言文翻译),受到命题专家和与会同行的一致肯定,会后,我的发言稿被《试题研究》的主编所采用,以《1996年高考语文试题综述》为题全文发表。</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在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考试研究期刊发表了《瞻前顾后话高考》《抚今追昔话作文》《2006年高考语文阅卷综述》《2006年全国卷Ⅱ作文试题之我见》等多篇文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考特快》系列丛书多次发表了我对黑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的点评文章,《语文学习》(高考专刊)也发表过我对黑龙江省满分作文的点评文章。</p><p class="ql-block"> 2007年,是恢复高考30年。《哈尔滨日报》的编辑和我约稿,要求写一篇回顾与纪念性的文章,于是我写了《回眸高考作文三十年》一文,编辑以《嬗变:30年考题折射时代进程》为题摘要发表在《哈尔滨日报》上;《中国教育报》的编辑和我约稿,并以《回眸高考作文三十年》为题全文发表了我的文章,“新浪网”等多家网媒和杂志也先后进行了转载。 </p><p class="ql-block"> 2011年高考过后,黑龙江《生活报》发表了我对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试题评价的文章《政论题味浓,偏离考生所想》,黑龙江《广播电视周报》记者对我进行了专访,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语文如何“上道”,名师指点迷津》一文。</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作为特邀嘉宾在黑龙江省广播电台做过关于语文高考的专题节目,我作为“哈尔滨讲坛”的特聘教授先后多次进行过关于语文高考指导方面的讲座。</p><p class="ql-block"> 2004年4月,我开启了微信公众号“刘金星高考作文专栏”,其中包括试题评价、试题分析、作文点评、教学随笔等多个系列专题, 除特殊情况之外,我坚持每天发表一篇原创性的文章。2024年5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30余万字的个人专著《语文强基•写作技巧一典通》一书。</p><p class="ql-block"> 从1977年至今,我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我的求学、工作、研究和写作经历始终和高考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高考当年改变了许多像我这样的下乡知青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的轨迹。</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我工作在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这样一个优秀的教育科研群体当中,研究问题已经成为我的职业习惯,我愿意在研究语文高考的道路上继续发挥余热。</p><p class="ql-block"> 最后,预祝广大学子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