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故城镇~城关高小的“小先生”

金陵小子

<p class="ql-block">1945年5月,故城解放,成为解放区。是年秋,中共六地委(衡水)组织科科长马玉珩(西南镇人)受组织委派,来到城关高小(今故城镇中心小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城关高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这里走出了以董郁庭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他们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学生中涌现出陈子平(南下干部湖北襄樊地委书记)、陈登崑(故城县委首任县委书记)等优秀代表,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马玉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了解,首先发展王宝纯、张立汉、张殿明三人入党,后又陆续发展郭海涛、郭祖英、葛玉荣、闫一强等四人入党。1945年12月,中共故城县城关高小党支部成立,马玉珩任支部书记,王宝纯、张殿明(均为高小学生)任支部委员。这是故城县第一批学生党员,也是第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党支部。党员和党组织不公开,均处于秘密状态。以这些学生党员为骨干,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很有成效。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防奸防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党员为骨干,组建儿童团,他们分组轮流在各交通路口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检查路条。同时,他们还负责向各村送通知,组织斗争会会场,党员同学坐在第一排,带头指挥唱歌、呼喊口号。这些年轻的党员学生宣传工作有声有色,他们带领和组织同学们下乡、到集市配合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他们还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发展生产。以郭海涛、郭祖英、葛玉荣、闫一强为骨干排演的歌剧《白毛女》,配合土改运动,演出取得巨大成功,轰动全县,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令嘉奖,为学校争得了极大荣誉。由于缺少教员,当时不少村小学停办。党员学生被派到村小学任教,他们既是小学教员,又是民校教员,白天教小学生,晚上教妇女、成人识字班,还配合村里做中心工作,如宣传动员,书写标语,为军属写信等,工作忙碌而辛苦。这些十五、六岁的老师,被群众亲切的称作"小先生”。“小先生”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不怕艰苦,不讲条件,成绩显著,为发展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广泛赞誉。 当年的“小先生”们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成为基层学校的校长,有的成为县级领导干部,有的随军南下开辟新解放区,有的成为享誉文坛的著名诗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他们的无私奉献,传承着城关高小的"小先生“精神。2025060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