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巴黎段桥梁选粹(二)

zjghym

<p class="ql-block">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横穿巴黎市中心,将城市分为左岸和右岸。巴黎市区段的塞纳河长约13公里,流经多个著名景点,两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市区段共有37座桥梁横跨塞纳河,其中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建筑价值。几年前,在巴黎度假旅游期间,途经或打卡了其中30座桥梁,手机、相机随拍了部分照片,现汇总编制了塞纳河巴黎段桥梁选粹(一)、(二)二个美篇。本美篇选取了14座桥梁60张照片,桥梁的介绍文字参考或摘录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新桥,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桥,1578年动工,1607年完工。新桥桥长278米,宽28米,分二段分别与西堤岛左、右岸连接。与左岸连接有5个拱,与右岸连接有7个拱。是巴黎建桥史上第一座没有在桥上建房的石桥,提供了塞纳河的无阻挡视野。桥上装饰有381个石雕面具,每个都有独特的表情,增添了历史魅力。在桥的中央矗立着国王亨利四世的青铜骑马雕像,该雕像重建于1818年。</p> <p class="ql-block">艺术桥,一座充满浪漫与艺术气息的人行桥梁,曾被称为爱情桥、情人桥。1801年动工。1804年建成,是巴黎第一座铁桥,也是第一座专为行人设计的桥梁。它连接着卢浮宫博物馆和法兰西学院。采用铸铁结构,造型简洁优雅,具有轻盈通透的美感,体现了19世纪初的建筑风格与工程技术水平。桥身两侧设有精美的栏杆,为桥梁增添了装饰性和艺术氛围。历史上,艺术桥曾作为艺术展览场地,画家、艺术家和摄影师常在此寻找灵感、进行创作,使其充满艺术气息。如今,桥上有许多街头艺术家展示作品,如绘画、摄影、雕塑等,供游客欣赏和购买。</p><p class="ql-block">(爱情锁事件:2008年起,情侣们开始在艺术桥栏杆上挂爱情锁,到2014年桥上已有约70万把爱情锁,总重93吨,导致一段2.4米长的安全护栏网被压垮。2015年6月1日,巴黎当局开始拆除所有爱情锁。)</p> <p class="ql-block">卡鲁塞尔桥,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连接杜伊勒里码头和伏尔泰码头,邻近卢浮宫,也被称为卢浮宫桥。1831年始建,1906年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将木质结构替换为铁制。1935-1939年因交通和航运需求,在下游重建,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168米,宽33米,有三个拱门,外拱跨度36米,中拱42米。桥身用石头装饰,桥上有四尊石像,分别代表塞纳河、富足、巴黎市和工业,它们原属于1847年的旧桥,现被安置在新桥基座上。</p> <p class="ql-block">皇家桥,一座历史悠久且极具特色的桥梁,位于巴黎市中心,连接着卢浮宫所在的右岸和法兰西学院所在的左岸,邻近杜乐丽花园和奥赛博物馆,1685年至1689年建造。法国大革命期间,1792年被改名为“国家桥”,拿破仑时期又被命名为“杜乐丽桥”,1814年路易十八复辟后恢复“皇家桥”之名,1939年被列为历史古迹。桥长110米,宽17米,为石质拱桥,有五个椭圆形拱门。桥身呈夸张的驴背状,两侧装饰着石质花瓶,还设有水文梯,可显示巴黎洪水的最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利奥波德·塞达·桑戈尔人行桥,连接着巴黎的1区和7区,邻近奥赛博物馆和杜乐丽花园。桥长106米,宽15米,于1997年动工,1999年落成。该桥最初被称为索尔费里诺桥,1861年由拿破仑三世主持修建,后因老化,分别于1961年和1992年拆除、重建再拆除。1997年至1999年,在原址上新建了现在的铸铁行人拱桥,并于2006年10月9日,为纪念塞内加尔诗人、政治家利奥波德·塞达·桑戈尔诞辰一百周年,正式更名为现名。桥梁由两根巨大的支柱支撑,造型独特,分为两层。桥身表面采用从巴西进口的热带木材铺设,给人一种轻盈而温暖的感觉,桥上还设有长椅和路灯,为行人提供便利。</p> <p class="ql-block">协和桥,巴黎一座重要桥梁。建于1791年,最初叫路易十六桥,1792-1795年叫革命桥,1830年定名为协和桥并沿用至今。桥梁连接协和广场和法国下议院,处于巴黎7区和8区。桥长153米,宽34米,由贝豪奈设计,5个拱由直径3米的立柱支撑,护栏栏杆与协和广场的相同,1930年进行了拓宽。</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巴黎的一座著名桥梁,将香榭丽舍大街与巴黎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于1896年10月7日奠基,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落成。全金属结构,单跨钢拱桥,全长107米,宽40米,桥身由15个钢模铸造的三向调节弓型构件组成。大桥两端入口处有4座高17米的桥塔,顶端塑有象征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的金色骏马雕像,下方安置着代表法国不同时期的雕像,右岸是中世纪法国和近代法国的表现,左岸代表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桥身通体呈白色,局部大面积贴金,两侧悬挂金属雕刻花环,中部两侧有铜质雕塑,上游一侧是俄国圣彼得堡城徽和涅瓦河河神,下游一侧是巴黎城徽。桥拱中央装饰着两名手持权杖的裸体女神铜雕,象征河神和海神。桥面上有32座四周环绕着神态各异小天使的雕塑灯架,桥头4座大型灯具均由带翅膀的小爱神托着。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礼物捐赠给法国,名称得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是俄法同盟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荣军院桥,连接巴黎左岸的荣军院和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附近。桥梁建于1829年,是塞纳河上较低的桥梁之一,名称源于附近的荣军院,桥上有拿破仑时代的帝国徽章装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尔马桥,为纪念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法英联军在阿尔马河战役战胜俄国军队,1854年开始建造,1856年4月2日揭幕,1970年至1974年进行了彻底重建,桥长153米,宽42米,呈弧形。重建前每个码头都装饰有军事人物雕像,包括轻步兵、掷弹兵、前卫和炮兵,重建后只保留了轻步兵雕像。它不仅是巴黎交通的重要枢纽,连接着左岸的布朗利码头和右岸的纽约大街,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法国的历史变迁和重要事件。此外,因1997年8月31日前英国皇太子妃戴安娜和多迪·法耶兹在该桥附近车行隧道遭遇车祸身亡,桥北端的自由之火成为非官方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德比利行人桥,一座人行桥梁,为1900年世界博览会修建,1966年被列为历史遗迹。位于耶拿桥附近,连接着巴黎的十五区和十六区。该桥造型简约,采用钢结构,线条流畅,桥身轻盈。护栏上挂满了情侣锁。增添了浪漫氛围。从桥上可以欣赏到埃菲尔铁塔、塞纳河以及周边的美景,是拍摄埃菲尔铁塔的好去处,能将埃菲尔铁塔、塞纳河和桥梁同框,人少景美,可营造出惬意松弛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耶拿桥,一座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桥梁,连接着左岸的埃菲尔铁塔和右岸的夏乐宫。1807年决定建造,1808年开始建设,1814年建成,1975年6月12日被列为历史古迹。采用5个拱形结构,每个拱长28米,桥身宽35米,其中车道22米,两侧人行道各6.5米,总长度为155米。整体材质早期由砖石构成,修缮后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拱顶。桥的五个桥墩上装饰有帝国之鹰的图案,桥梁两端入口处的四座塔上,分别安置着代表高卢、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武士雕塑。为纪念1806年拿破仑一世击败普鲁士的耶拿战役而命名,见证了拿破仑时期的辉煌。作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游客欣赏塞纳河美景和周边建筑的好去处,也是拍摄埃菲尔铁塔的绝佳地点之一,其本身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也吸引着大量艺术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比尔哈克姆桥,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标志性桥梁,位于巴黎第15区和第16区之间,横跨塞纳河及天鹅岛,毗邻埃菲尔铁塔,初建于1903-1905年,原名帕西桥,为1905年世界博览会配套工程。1948年为纪念1942年利比亚比尔哈克姆战役(自由法军抵抗德军)而更名。桥梁双层结构,下层为公路、人行车道,上层为巴黎地铁6号线高架桥。桥墩雕塑由多位艺术家设计,包括代表科学、劳动、电力与商业的浮雕,以及中央拱门上的“重生法国”青铜雕像(1930年丹麦雕塑家创作)。桥长237米,宽24.7米,钢制拱桥设计,1930年代加固时部分装饰受损。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的独特视角,成为婚纱照、广告及时尚大片的热门拍摄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鲁埃勒桥,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铁路桥,位于巴黎第15区和第16区之间,横跨塞纳河及天鹅岛,毗邻比尔哈克姆桥(上游)和格勒纳勒桥(下游)。1899年动工,1900年为世界博览会配套建成,原名纪念法国化学家纪尧姆-弗朗索瓦·鲁埃勒。最初服务世博会游客,后转为货运铁路,1936年停用。1984-1985年修复后,1988年重新启用为大区快铁C线的一部分。混合结构,右岸为单跨钢制拱桥 (跨度85.7米),左岸为三跨钢拱桥,天鹅岛上设石质步行拱门,总长173米,宽20米,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合设计,部分桥段保留1900年原始元素。</p><p class="ql-block">作为巴黎历史工业建筑遗产的一部分,见证了20世纪初世博会与铁路运输的兴衰。其独特的混合结构与天鹅岛景观结合,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小众取景地。</p><p class="ql-block">(注:该桥为铁路专用,行人无法通行)</p> <p class="ql-block">格勒纳勒桥,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横跨塞纳河及天鹅岛,毗邻自由女神像复制品,连接巴黎第15区(左岸)与第16区(右岸),靠近埃菲尔铁塔和比尔哈克姆桥。1827年初建,为木质收费桥,1873年因庆典活动超载坍塌。</p><p class="ql-block">1873年改建为铸铁拱桥,1961年因交通压力决定重建。1966-1968年新建为钢拱桥,总长约173米,宽20米,采用钢混结构,含两座主跨钢梁,跨越塞纳河主河道。现代风格与历史融合设计,桥身线条简洁,部分路段保留19世纪铸铁装饰。桥体穿过天鹅岛尖端,自由女神像复制品位于桥畔,成为标志性背景。桥上设人行道,可近距离观赏自由女神像及塞纳河风光。吸引大量游客拍摄。反映巴黎桥梁从工业时代向现代的演变,曾是货运与军事要道。格勒纳勒桥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使其成为探索塞纳河景观的重要一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