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集邮节精彩片段

志华说邮

<p class="ql-block">2025年上海集邮节开幕花絮</p> <p class="ql-block">上海集邮节集邮展览是一年一度的市级集邮竞赛活动,展览类别和评审标准均对标国家级邮展,是提升上海集邮水平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届邮展报名数量尤其是新展品数量超过预期,经会审甄选,最终展出83部226框邮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从穿越战火的人民军邮到航空邮路的万里云踪,从传统文明的诗意神韵到体育健儿的激情迸发,从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到回望征程的赤子情怀……每一部邮集都经历了时光的洗礼,正如集邮者守望的初心,历久弥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上海集邮节的前身是“上海集邮活动日”,始于1986年。1986年1月10日,首届上海集邮活动日盛大开启,为全国集邮文化活动拉开了新序幕。上海作为中国集邮发祥地,有着深厚底蕴,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最早的集邮团体,40年代举办过大规模邮展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也在此诞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此后,上海集邮活动日每年举办,1998年正式升格为上海集邮节,成为全国唯一省级集邮节。每一届都精心策划,打造开放平台,吸引众多集邮爱好者。展览内容丰富,涵盖各类专题,还会邀请邮票设计师与爱好者互动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历经多年发展,上海集邮节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集邮界盛会,见证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与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七届上海集邮节,已于2025年6月8日落下帷幕。集邮节由集邮展览、青少年专场与学术专场三大板块活动组成,为集邮爱好者呈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已故集邮收藏家徐进老师的“新邮自制首日实寄封”(1981-1988),5框邮集级别不算低,主题策划、图稿印制、实寄自成一体,名师制作,首日封上油墨飘香及独特印刷历史,为80年代集邮兴盛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去年,我们在一次会议中徐进老师对我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将他八十年代收集到自制首日封组集参展,并让我为他修改首页前言和纲要。在邮集预审中,曾得到唐承达先生的指点,回来后再进行调整修改,此邮集终于在2025年上海市级展览中获得镀银奖的好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这部首日封邮集或许不够‘精深’,但胜在真实——他在用邮票首日封讲述那个年代集邮的故事,而这才是集邮文化传承的关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当今为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集邮正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回望远远的集邮传统,为的是延续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科学精神和集邮的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得以延续和光大,并以告慰如徐进老师那样,一生为基层集邮事业呕心沥血和为中国集邮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行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现场有几位航天集邮爱好者对本次三部以航天科技成果为题材的邮集获得镀金奖,感到非常高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抚摸着这几部沉甸甸的航天邮集,指尖划过那些承载着人类飞天梦想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的中国印记,每一个贴片上的邮品都像一颗凝固的星辰。更是对人类探索宇宙这一伟大事业的由衷敬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倍努力,自己亲手制作,以实际行动拿出像样的航天邮集择机送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三部邮集获镀金奖,功夫不负有心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史梁兄的一部“中国的世界遗产入选进程”试验类首日封首次市级展荣获镀金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在第27届上海集邮节邮展上,郑时梁先生精心编纂的五框首日封邮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入选进程》脱颖而出,荣获镀金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郑时梁先生多年集邮心血的肯定,更是对中国世界遗产文化推广的一次有力见证。邮集中,每一封首日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记录了中国世界遗产从申报到入选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文彪兄的试验类原地封5框邮集−小型(全)张发行首日在原地运用研究(1982~2010),荣获镀金奖的好成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全文摘录张文彪同志“原地拾贝,研史鉴今——我的集邮创作心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集邮对我而言,早已不是简单的爱好,更像是一场漫长且充满惊喜的人生旅行。从1980年时被邮票上精美的图案吸引,到如今逐渐深入了解每一枚邮票背景的故事、文化以及历史意义,已有四十五年了,正是由于喜欢邮票以及爱好收集、研究原地首日实寄封,这些年来,我的业余生活充满了探索的乐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在长达四十五年的集邮实践中,我对原地集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地集邮将邮票发行与特定的地点紧密相连,让邮票的内涵在地理和文化的维度上得以延伸 。而小型(全)张作为邮票中的特殊品类,通常选题重大、设计精美,承载的信息更为丰富。当我留意到1982年 至 2010年间小型(全)张发行首日在原地的运用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时,便决定从这个独特的视角来创作一部原地邮集,想将多年来收集的小型(全)张原地首日实寄封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于是《小型(全)张发行首日在原地运用研究(1982 - 2010)》的雏形形成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收集素材的过程并不轻松,像是一场跨越时空与地域的寻宝之旅。我的第一套原地首日实寄封是1982年11月19日发行的T.74《辽代彩塑》官封,这套封是我根据《集邮》杂志函购信息,汇款到山西省大同市邮票公司函购而得到的,之后的四十三年以来,我关注着每一枚小型(全)张的发行信息,了解其主题相关的原地,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首日在原地实寄的邮品。有时候为了一枚心仪的原地实寄封,我会与各地的邮友反复沟通,协同做封;也会奔赴不同的城市,参加各类新邮首发式等集邮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这个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在集邮的道路上彼此鼓励,这些经历都成为了我集邮生涯中宝贵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在编排这部《小型(全)张发行首日在原地运用研究(1982-2010)》邮集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构思结构。我采用时间顺序为主线,将1982 - 2010年划分为不同阶段,展示每个阶段小型(全)张首日在原地运用的特点和变化。同时,按照题材对邮品进行分类,比如文化艺术题材、历史事件题材、自然风光题材等 ,使观众在欣赏邮品的同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不同主题的小型(全)张与原地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为了让邮集更具逻辑性和可读性,我在每一页都精心撰写了说明文字,对邮品的背景、原地的选择依据以及相关的邮政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力求让观众能够深入理解我的研究思路和集邮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这部邮集能在第27届上海集邮节邮展中荣获镀金奖,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肯定。它让我明白,多年来在集邮道路上的坚持和付出是值得的,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原地集邮领域继续探索的决心。这次获奖不仅是我个人集邮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也让我感受到了来自集邮界专家和同仁的认可和支持。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完善这部邮集,不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素材和研究内容,为原地集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b></p> <p class="ql-block">  《中药的故事》5框首日封类邮集在6月6日第二十七届上海集邮节邮展中获得镀金奖。</p><p class="ql-block">《中药的故事》5框首日封邮集,宛如一部生动的中医药史,通过中、外发行的相关首日封串联起各个重要篇章。</p><p class="ql-block">在“人类起源”部分,邮集以独特视角展现中药与人类起源的紧密联系,首日封上的图案与文字引导人们追溯中药的源头。“古代科学家贡献”章节,呈现了华佗、扁鹊、李时珍等科学家相关的首日封,展现他们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伟大成就。</p><p class="ql-block">“中药”篇章则聚焦各类中药材科属、采收加工、性味功能与主治,用精美的首日封让人直观感受中药世界的丰富多样。</p><p class="ql-block">“百姓周围的中医药堂”部分,首日封刻画了中医药堂的风貌与日常,凸显中药在民间的深厚根基。</p><p class="ql-block">最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重视临终关怀”章节,通过首日封反映了中医药在现代的创新发展,以及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重视。这部邮集凭借专业知识和精心编排的首日封,全面展示中药的发展脉络与人文价值,让人深入领略中药文化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这部邮集在策划制作中得到多位老师的指导帮助,在此深表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