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3日的“我们同乘一艘船”发小大聚会进入倒计时。群里的征文活动热火朝天。今天的主题是“发小故事”。刚刚,阿猛一篇《渡江历险记》引起群里一波波惊涛骇浪似的回应,二力,老肥,晓铜,丹妮,长虹,海燕,晓光,丹虹,佳临,秋莎……松花江边长大的发小们,谁还没有过自己的江上历险记或趣闻呢!?</p> <p class="ql-block">欲知阿猛等人江上遇险详情,请点击进来看原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tzlix8?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174295&first_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二力接茬:</p><p class="ql-block">从1970年5月10日松花江遇险后!每年5月10日我们5人在一起聚聚!轮流做东!都带着爱人参加!每次都喝的大醉庆贺大难不死!记得喝的最多一次是在(李范五)花园附近一个饭店喝了9瓶长脖瓶干白葡萄酒🍷!一箱多青岛大瓶啤酒🍺🍺🍺醉的一塌糊涂!上卫生间出来找不到门了……</p> <p class="ql-block">汪乃奇:</p><p class="ql-block">我游在最前面,还拉着东军,一会儿基本到大桥附近江中沙滩了,我就踩到沙地了,大喊东军站起来吧[呲牙]</p> <p class="ql-block"><b>王丹虹:</b></p><p class="ql-block">哈哈!虽然是历险,但有惊无险,结局不错!日后可成为佐酒大菜!配乐渲染了故事情节,虽然有点儿“鬼子进村”的感脚!我也与松花江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没有“险”只有“胜”!两次顺游四十华里,无数次的横渡,从南岸这个点下水,到北岸相同的点上岸,顶流逆风,不受任何影响!记得很清楚,六六年夏天,六中期间有一次班里组织活动就是到江心岛游泳,那次还救了一个“没了顶”的同学,把我的膝关节蹭破了一块皮,至今留有疤痕。后来到北京,仍未放弃游泳运动,每年参加游泳比赛都是前两名的成绩。从小在游泳训练班学习游泳,终生受益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小时候的郑小铜(右)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张东北,哈尔滨 50年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铜:</b></p><p class="ql-block">@阿猛 我也有横渡松花江的惊险故事,雨夜风高,我独自一人横渡松花江,从防洪纪念塔下水,水流湍急,把我冲到道外区了。雨越下越大,天黑不见五指,我拼了命逆水而行向着防洪纪念塔方向游,多次精疲力竭,心慌意乱,雨点暴打头顶,我不能死!这个意念给了我咬紧牙关的勇气,我终于游回来了!瘫软在地。找到了衣服和鞋子,蒙头蒙脑的不知道怎么回的家。“我死了你们都不知道!”进门我就对着大娘抱怨,大娘操着一口江苏口音“你个妈妈滴,死到哪KI了?九点半了才回来!”我冲了个澡,就去睡了。家里其他的人都没有搭理我。爸爸妈妈在各自的房间里好像还在看文件,兄弟姐妹都睡着了。我就是这样每天在外面疯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渡江历险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 郑晓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在我中学时期的事。那一年,毛主席他老人家畅游长江,新闻报道以后,全国人民就开始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学习,有河的渡河,有江的渡江,有海的渡海。哈尔滨有条松花江,我们院几个小伙伴就开始横渡松花江,说起来水性也都不错。因为以往省里每个星期在工人游泳馆开内部高干场,可以带家属,我们好多孩子都是在那个时间段,跟着爸爸妈妈去游泳馆学会了游泳。</p><p class="ql-block">我是小学五年级就进了市少年游泳队,先是学游泳,蛙泳、自由泳、仰泳,后来我又被选入跳水班,自然,好水性那是没得说!“每天横渡一次松花江”,我给自己定下的硬性指标。一般来讲,都是和院里的小伙伴曼玲、丹娜、小英一起,互相一通气,在外衣里面穿好游泳衣,就一起走了,到了防洪纪念塔,找个背静地方脱去外衣鞋子,藏到草丛里,就下水了。</p><p class="ql-block">那年六月下旬,还没到期末考试,有一天,老师对我说,出一期迎接期末考试的黑板报,(因为我会写美术字又会画画,所以出黑板报是我责无旁贷的任务)写完画完已经下午四点多快五点了,回家以后,看到大娘在做晚饭,“大娘,我饿了,吃完饭我还得去横渡松花江。” 大娘给我拿出些吃的,我一边吃一边打电话给曼玲,她说她们几个都游泳回来了。</p><p class="ql-block">我吃过饭,把泳衣穿在里面就走了。路上,老天爷开始乌云密布,黑压压一片,我的天,要下雨!可是没有动摇我横渡松花江的意志,我这个人做事就是这样,决定了的事已经有了行动就得做到底。我加快了脚步,来到江边,脱下外衣鞋子藏好,就下水了。天开始哩哩啦啦的下雨点,我开始向对岸游去。</p><p class="ql-block">游到江心,雨越下越大,天已经昏暗下来,开始刮大风了,水流开始湍急,把我向下游冲。这时候,我要是掉头往回游,也还来得及,费不了多少力气,可是那不符合我的性格呀!说到做到才行!我一咬牙,继续!我不顾一切游到了对岸,然而我发现已经是在道外区北岸。</p><p class="ql-block">我上了岸,站在风雨雷电之间,看着黑蒙蒙的波涛汹涌的江面,朦胧的防洪纪念塔在远远的大大的斜对角方向,我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回去可是逆流啊!此刻,我有点胆儿突了!嗨,没办法,那也得游回去呀!这可是考验我的时刻,绝不能退缩!我的英雄气概上来了!我硬着头皮下水了。</p><p class="ql-block">我奋力的划着双臂,使劲的 蹬腿,我逆流而上,阻力太大了!我感觉到风和水流联合在一起把我往下游拽,雨点爆头,打的我睁不开眼睛,身子一起一伏,黑暗的世界中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同大自然搏斗。我奋勇的游着,我渐渐的没有力气了,看看前后,好不容易到了江心,已经精疲力尽!</p><p class="ql-block">“我不能死!决不能死!” 我知道这时候如果松懈,不是被冲到下游就是被淹死。我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我告诉自己别慌,坚持就是胜利!人可能突破了极限就产生了潜能,我竭尽全力向岸边游去,心里念叨着“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哎呀妈呀!我终于游到了岸边,我扒着岸边的石头,瘫软在地,大口大口的喘息。我庆幸自己没被淹死。朦胧中一看,这里不是防洪纪念塔,这是在青年宫!我注意到狂风暴雨中已经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有人在打着伞急匆匆赶路,有车来车往,我松了一口气,反正也没人注意到我,我光着脚,穿着泳衣,向防洪纪念塔的方向走去。找到了藏衣服的草丛,也都是精湿的,我哆哆嗦嗦的穿吧上,当时怎么回的家都不记得了,都忘了。</p><p class="ql-block">“我死了你们都不知道!”进门我就对着大娘抱怨,大娘操着一口江苏口音“你个妈妈滴,死到哪KI了?九点半了才回来!”“嗨,我横渡松花江去了,差点被淹死!”大娘愣在那里瞪大了眼睛。平日里,我就是在外面玩也有八九点钟回家的时候,但是这可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去横幅松花江啊!家里人都习惯了我早出晚归的,没有人搭理我。我冲了个澡,就去睡了。爸爸妈妈在各自的房间里好像还在看文件,兄弟姐妹都睡着了。那时候的我,就是这样每天在外面疯淘。</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怎么就不知道害怕呢?!现在想想都后怕,真要是游到中间被呛到了或者抽筋了,那是死定了!看来老天爷是保佑着我呢。后来我又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万人三十里松花江畅游;我在南开大学上学期间,天津市大学生运动会我蛙泳比赛获得冠军。一直到我生完孩子,得了风湿症,就没再下水游泳。其实游泳是最好的体育运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50年代,左起:丹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欧阳晓光、欧阳晓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采如、姣如在松花江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丹妮:</b></p><p class="ql-block">@阿猛 @晓铜 我也有故事呢,1968年,在黑帮子女学习班期间,我们4个女生:长虹,许彦彦,李小航,我,一起渡江,除了长虹稍大一点,我们几个都是十三四,游到江中心的时候,小彦的腿抽筋了,搬好了之后一动不敢动,一蹬水就抽筋。我们当时一点都不知道危险,长虹和我就想拖带着她游过江。文革那时候也不上课,松花江里横渡的学生不少,离我们不远就有哈航校516打着旗渡江的一群男生,看到我们的情况送来一个救生圈我们就顺利的游到江南了。后来怎么跟那伙男生道的谢,怎么分的手,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再后来听小彦说他爸爸解放之后从牛棚放回家,听她讲起这段历险记,担心坏了,说小彦如果你出事了,我们可怎么办呀?直到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干了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长虹(左)和姐姐60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年前在松花江边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长虹:</b></p><p class="ql-block">我要说的也是这件事儿!哈哈小燕脚抽筋了,腿不会登水了,你们几个小妹都吓哭了!就我一个人,现在要说就我一个清醒的!我安慰小燕拖着她,我说你仰泳,我拉着你,就是别紧张你就打漂洋,小燕紧紧拉着我,这时候兴得工大的帅哥也是一群横渡松花江的,我们嗷嗷喊!救命抽筋啦!他们也够意思,二话没说就扔过来一个游泳圈,小燕套上了游泳圈我拉着她给她说沉着冷静的不啦不啦的有用没用的事儿,其他几个妹妹被江流子冲到下游去了,工大帅哥也被江流冲下去了,我也顾不了别人了!我就喊着妹妹们,说一定在江桥之前游上岸!我就拉着小燕拼命的顶着江流儿游!我们几个中终于在大桥下的岸边登陆了!!诶嘛!都哭了!然后每次见面小燕都喊我救命恩人!逢人便讲!弄得我是怪不好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b>遇险当事人许彦燕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松花江上的生死时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许彦燕</b></p><p class="ql-block">1967年盛夏八月的某一天,在黑帮子女学习班的我,与长虹、丹妮、小航四人,身着泡泡泳衣,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松花江横渡之旅。寄存好衣物后,我们默契地在泳衣小口袋里各揣上一枚五分钱硬币,约定游至对岸稍作休整便返程,若体力不支就花这五分钱,乘大汽船顺流而归。</p><p class="ql-block">凭借着年轻的活力与自信,四人起初顺利游抵对岸。兴许是去程太过轻松,我们并未过多休息,毅然决定即刻折返。然而,当游至江心时,危险悄然而至——我的右脚突然抽筋,剧烈的疼痛瞬间袭来。江心水流湍急,江面宽阔无垠,四周只有我们四个徒手泅渡的身影。恐惧如潮水般将我淹没,而更糟糕的是,另一条腿也紧接着不听使唤,两条腿僵硬得如同两根木棍,任凭我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身旁的长虹却始终沉着冷静,她大声呼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试图为我鼓劲。另一边,小航和丹妮顶着汹涌的水流奋力向岸边游去。就在我濒临绝望之时,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我们——恰逢空军航校的“5.16”正在进行武装泅渡训练。其中一位套着汽车内胎的年轻人,果断将内胎抛向我们。长虹眼疾手快,迅速将内胎套在我脖子上,拼尽全力推着我前行;而那位年轻人则将牵引内胎的绳子跨在肩头,奋力划水。</p><p class="ql-block">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我们顺着水流一路漂至防洪纪念塔下游。要知道,我们从九站出发横渡至对岸,按计划返程顶流应在通江街上岸,可湍急的江水却将我和长虹带到了防洪纪念塔下游才靠岸。上岸后,我们满心感激地向救命恩人连声道谢,可还没等我们再多说些什么,他便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p><p class="ql-block">这段松花江上的历险,成为了我记忆中一段永远无法磨灭的往事,每每回想,都能感受到那份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对同伴长虹和陌生人深深的感激。 </p><p class="ql-block">老爸当年被隔离审查,几年后“解放”回家,我和老爸讲述了松花江上历险的情景。爸爸妈妈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都说这要是回来少了一个孩子,我们可怎么活啊!说我是命大之人有福之人!我5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是后怕,感觉当时真是初生牛犊,不可思议啊!</p> <p class="ql-block">陈文莱:</p><p class="ql-block">看过小燕写的当年在松花江游泳历险的故事,很吸睛!</p><p class="ql-block">但文中说到“空军航校5.16”恐怕有误。哈尔滨文革中有一个学校造反派非常厉害,即哈尔滨航空制造学校的造反团,该组织的名称是“哈尔滨航空学校5.16红色造反团”,简称“航校5.16”。哈尔滨航空制造学校是一个中等专业学校,并不隶属于空军。该学校附属于哈尔滨风华机械厂,地处省政府旁边的香坊区,该企业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原企业以及原航校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风华小学和风华中学,现在仍是哈尔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界的佼佼者。以上仅供你参考。</p> <p class="ql-block">丹妮:</p><p class="ql-block">文莱哥,你说的是对的,我也记得是学校造反派学生,不是空军部队的军人。是航校516。谢谢了。</p> <p class="ql-block">海燕下面讲的这段经历最为惊险,可谓是九死一生,捡了一条小命。</p><p class="ql-block"><b>海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玉渊潭冬泳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阿猛</b></p><p class="ql-block">京漂那年,在玉渊潭边从春住到冬,偶尔去潭中游泳。比起儿时横渡的松花江,这里没有激流,没有排浪,没有沙滩,一池温吞水,没劲。</p><p class="ql-block">冬泳另当别论,水冷,刺激,能挑起征服欲。</p><p class="ql-block">刻入记忆的日子,1995年11月28日。</p><p class="ql-block">北京的初冬,落叶纷纷,气温和水温都在冰点边缘,公园里的人棉衣居多,至少也穿上厚毛衣了。</p><p class="ql-block">我一时兴起,冬装裹着泳衣,来到潭中心的拱桥边,想体验冬泳的滋味。</p><p class="ql-block">脱下外衣,伸胳膊撂腿,晃动腰肢,探脚试下水温,感觉被猫咬了一口。</p><p class="ql-block">心想,算了吧,受这罪干啥。</p><p class="ql-block">转身,愣住了,岸边围了一群人,眼巴巴看着我。</p><p class="ql-block">游吧,水太冷了;不游吧,对不起观众。</p><p class="ql-block">一咬牙,下蹲腾起,窜入水中。</p><p class="ql-block">滋地一下,皮肤好似被火燎了,油炸了,无数尖针扎了,分不清是幻觉还是实感,听见嘶啦一声,浑身痛麻。顾不得泳姿,抡起手脚使劲砸向水面,狂奔十几米,立刻掉头。</p><p class="ql-block">出水那一刻,跟炸鱼出锅差不多,身体通红。</p><p class="ql-block">后来琢磨,我是被围观者的眼神推进冰水,出于自身好奇而满足了好奇者的期待。</p><p class="ql-block">自问,冬游的体感为什么火烧般灼热,可能来自身体的补偿机制,调动热量抵抗突然的冷刺激。</p> <p class="ql-block"><b>王丹虹:</b></p><p class="ql-block">@ouyang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就住在现今的中央电视台原址(那时还不是中央电视台)!离玉渊潭很近,当时人们叫那个水面为“八一湖”,每逢休息日或傍晚我都会一个人到八一湖去游泳。八一湖水面很大而且深,其实并不适合游泳,所以“八一湖”基本上看不到游泳的人。我到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并不在意它的危险性。通常下水横着竖着游几个来回才算罢休!八一湖的水面大且深,并且水草很高很密!我游泳通常都是在水草上面穿行!有时我也很害怕,生怕被水草缠住!哈!所谓的“艺高人胆大”吧,并且带着一些“挑战心理”,我凭着一身好水性和一股子“傻”劲儿,在那个不适合游泳的“八一湖”游了三年泳,到也没出什么问题!后来那里开始建立中央电视台,我搬家离远了就没再去那里游泳了。再后来中央电视台建成了,原来的“八一湖”也变成了现在的“玉渊潭公园”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左起张梅、张晓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张利、白云游松花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1966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小丁:</b></p><p class="ql-block">我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 看到哥哥姐姐发的渡江历险记我想起了第一次横渡松花江的经历。</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我大概14或15岁的样子,去同学家玩儿,一进门正赶上同学要和她哥哥去游泳,问我去不去 ?我说去 !一溜烟儿地跑回家拿上游泳衣就走,于是我们沿着铁道线向松花江走去 ,路上同学的哥哥向我们吹嘘他游泳如何棒如何好,像我们这样大,早就横渡松花江了,让他说得我俩热血沸腾,非要让他带我俩渡江不可,经过软磨硬泡她哥哥终于同意带我俩渡江。</p><p class="ql-block">到了江沿,我们迅速换好泳衣,往水里走时,我突然想起我们连游泳圈都没带,万一遇到危险能行吗?同学哥哥举起两条胳膊说这就游泳圈,有他在没问题,看到他强劲有力的臂膀,我立刻充满了信心,义无返顾地扑进了松花江的怀抱。</p><p class="ql-block">还好,我们顺利地游到对岸,经过短暂的休息,又向南岸游去,来时容易回时难,体力渐渐不支,被江水冲得厉害,幸运的是我们并没有被冲散。在最艰难的时刻,同学哥哥高声背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去争取胜利”,领袖的语录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在哥哥的鼓励下,我们振作精神,奋力向前,终于在江桥墩前登岸 ,虽然精疲力尽 ,但内心深处异常兴奋,靠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完成了我的渡江首秀!</p><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一次,就有了后来的第二次, 第三次……每当我想起第一次渡江的经历,我都为自己的勇敢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后怕,第一我们没有任何自救工具,全凭一股虎劲儿扎进水里,第二当时我游泳水平实在不咋地,万一遇到危险,同学哥哥肯定先救妹妹,我就死定了!好在啥都没发生,我们渡江顺利[呲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利利、媛媛姐妹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松花江戏水1964年</p> <p class="ql-block"><b>张利:</b></p><p class="ql-block">“那年头”我和媛媛几乎周周都去松花江游泳,老舒服啦,咋就没有历险腻[翻白眼]。常常游累了躺在江心岛沙滩嗮痒痒;来了兴头扒沙子对决;最解馋的是揪大列巴吃,再喝几口格瓦斯,钱富裕就奢侈一把买根秋林红肠……。哈哈!规矩游江是参加哈尔滨组织的7.16畅游松花江活动,我还是前导队的,举花欢呼几乎是踩水几千米呀[白眼]。男士扛标语牌更累哟[擦汗]。松花江母亲河,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太多了。去年夏天我们还去江边溜溜、坐坐,望江水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利利、媛媛和爸妈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松花江划船,1959年</p> <p class="ql-block"><b>邵建军:</b></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有历险经历,时间紧不能细致描写了,那是在太阳岛歺厅下的深泳区,淤泥的底,由于踩在尖嘠蜊上又腿抽筋了,呛了好几口水,一直下沉,好玄没淹着,亏了军工的大学生划船经过,待我挣扎出水面时见船尾,马上搭上得救了。不然就……[合十][合十][合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秋莎:</b></p><p class="ql-block">我也凑个热闹吧!和松花江游泳有关的历险记。</p><p class="ql-block">那是文革初期停课闹革命,我们平时在家里呆的无可无可的,某个星期六爸爸决定带除了大姐以外我家五个孩子和方钟家三个孩子到江北游泳,我们高兴极了,因为平日里爸妈是不让我们自己去游泳的。我们买了两个大面包和汽水游泳衣都放在大包里 我们一行九个人就出发了,到了江边有人提议走江桥,我们就浩浩荡荡,一路还唱着歌。刚出桥没多久迎面开过来一列货车,我们兴奋极了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火车🚉 ,爸爸在前我们依次在后走在离列车很近的路基下面的小路上,车头过后突然从货箱里冒出几个人头,我们还来得及反应,一块路基碎石就砸向我们和水里游泳的人们,只听到水里哎呦一声就冒出血水,我们这才晃过神来 ,我们此行遇到流氓了 ,疯狂的年代滋生出疯狂的年轻人用这样的方式报复社会,我们居然成了他们的活靶子。</p><p class="ql-block">爸爸是大人又是他带我们出来的,他有义务保护我们,他那高大的身躯站在列车很近的地方用双手交叉制止他们疯狂的行径,列车一节节车厢的缓缓通过,每节车厢都有人,乱石向雨点一样投进我们和水里,打中了他们还哈哈大笑。这时一个石头打到爸爸的胸前,爸爸还戴着眼镜,我怕再打到爸爸,我们齐声喊不要管我们,您快卧倒吧!</p><p class="ql-block">这时我们所有都意识到这时候要保护好自己。大弟弟和方钟的弟弟拿着的大面包派上用场,他们顺着路基把面包顶在头上,自卫吧!方钟的妹妹拿着那个装游泳衣的大包包,她也高高举在头顶,还像方钟也有什么东西当掩体。只有我手里没拿东西,只好顺势找到身边的电线杆子 ,那时人很瘦小把我保护的很好。有了掩体我就想:你们这帮小子敢打我爸爸,我一定要复仇!我顺手拿起一块路基石子,刚才打我爸爸的人是开过去了,我可以打后面的,我瞄准一节节车厢过去了,终于我找到机会把那块石头投出去了,一个正在张牙舞爪的小子被我打中了,他哎呀一声抱着头爬下了!这下我就成了他们重点打击目标!几个车厢的石头向雨点一样投向我,他们还高喊:打!狠狠的打电线杆后面那小子!他们哪里知道我是一个瘦小的小姑娘。打完以后我特开心终于给爸爸报仇了。这时大哥爬在我旁边用手怼了我一下,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就这一下他也暴露了,一块路基碎石正打到他的头上,立马鲜血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来。我知道大事不好,双手抱着头躲在电线杆后面,列车还没完没了的过着。这时在我旁边的小弟弟不知是害怕,还是想保护我,向我躲着的电线杆爬过来,我怕他再被打着 ,腾出一只胳膊赶快把他搂过来。但就是我腾手的一刹那一颗石头打在我的右脑袋上,只听噗嗤一声,但我也没在意。</p><p class="ql-block">等列车终于全部通过了,我们这一行九个人惊魂未定还都爬在路基上,我看看在我怀里的小弟弟没啥事,其他人也完好无损,只有爬在那里的大哥头上的血还在流 ,我才想起来我刚才也中了一标,一摸头也在流血。但我不知是被血吓着了,还是本能 ,我一跃而起举着带血的手,追着火车跑,高喊:打死人了!火车后车厢押车的只好示意火车停下来。但后来又启动了,据说是在火车经过江面时要快速通过,不能停留。</p><p class="ql-block">我们无缘无故的挨了打还没地方说理去,只能自认倒霉,去卫生院给我和大哥包扎一下伤口就回家了。怕妈妈怪罪我和大哥都藏在小屋里,不敢出来吃饭。妈妈问:“秋莎和实实呢?”妈妈挨屋找,看到我俩头上包的纱布吓了一跳,这时爸爸才说了实情。是爸爸带队,妈妈也没好说啥!从那以后我们就再没有去过江北游泳了。</p><p class="ql-block">十年浩劫,我恨透了那帮小流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卢西:《松江多没人,日与水居也》</b><span style="font-size:18px;">佳临姐(卢西)出手了,省作协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品卢西(鲁佳临)大姐精彩文章,请点击进入原文<a href="https://www.meipian.cn/vs0taaa?first_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377607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噹,噹,噹噹……</p><p class="ql-block">推出压轴大戏,发小中论游泳高手不少,在各种比赛中拿过名次的也大有人在,但是现在仍能达到较高水准,并能保持健美身材的恐怕就不多了。为此特向在多次游泳比赛中夺魁,有“浪里白条”绰号的王丹虹约稿约比基尼泳装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我与松花江的渊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王丹虹</b></p><p class="ql-block">其实人就是一个亲水动物,亲水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本能。胎儿时就在母腹中被“羊水”包围着,只不过出生后离开水太久了就逐渐失去了亲水的本能。多年以来在国外就出现过母亲在水中生产,胎儿从母腹的羊水中出来就直接接触到水,那她的亲水本能就一直会保有,学游泳的能力就会超强!我的孙女儿虽今年九岁,然不是在水中出生,但刚出生100天她父母就请私教教她游泳了!直至今天我们家这位勇敢的小女孩儿游泳啊跳水啊玩儿得不亦乐乎!从前几年开始她爸爸妈妈每年都会带她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滨海地区去尝试种种水上运动,令人震惊的是她七岁时就已经可以踩着帆板在大风大浪中娴熟地自由翱翔啦!</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时候自然没有孙女儿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但我在10岁的时候接受了游泳培训,随即在两个月后就参加了全市少年25公尺自由游泳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p><p class="ql-block">游泳技能傍身,使我与松花江有着很深的渊源,每年暑期几乎天天泡在松花江里,凭籍着娴熟的泳技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曾两次顺游松花江四十华里,无数次的横渡,从南岸这个点下水,到北岸相同的点上岸,顶流逆风,不受任何影响!记得很清楚,六六年夏天,六中期间有一次班里组织活动就是到江心岛游泳,那次还救了一个“没了顶”的同学,把我的膝关节因此蹭破了一块皮,至今留有疤痕。</p><p class="ql-block">后来来到北京,仍未放弃游泳运动,那些年我每周都去1990年亚运会场馆50×25的标准游泳池游泳两次!每次下水一口气不间断地用自由泳 仰泳 蛙泳三种泳姿游泳2000公尺一个小时不间断!</p><p class="ql-block">多年来工作期间参加过的游泳比赛无计其数,同时获奖无计其数,多是前一二名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游泳对于我来说仍然是一项常规运动!从小在游泳训练班学习游泳,一技傍身,终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b>王丹虹:</b></p><p class="ql-block">值得细说的是1966年1967年我连续参加了两次畅游松花江40华里的游泳活动。1966年夏天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30华里,哈尔滨紧随其上,66、67年连续举行了两次松花江30华里游泳活动。说是30华里,实则两年都是40华里。因为30华里处没有集体下水的地方,因此往上游又挪了10华里才找到了一块能够集体下水的平地。记得当时乘船往上游开,可能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吧,下船后我们在平地上排好方队,我们是第一方阵的,下水前连呼三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当时还有记者拍摄影像!因此说哈尔滨的顺游是40华里!这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从下水到防洪纪念塔上岸好像游了一小时四十分钟!长时间的水中游泳,体力基本耗尽,上了岸跌跌撞撞地路都不会走了!</p><p class="ql-block">在66年畅游松花江40华里活动之前,哈尔滨先是曾经组织了一次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30华里活动。是在江里组成若干个方阵,每个方阵前边都有举着红旗,推着大标语牌儿的游在前边,后边跟着游泳方阵。咱们六中也有个方阵,各学年都有参加。我也参加了那次活动,整个游泳距离不长,只是从防洪纪念塔上游游下来,到防洪纪念塔上岸,只不过1000多公尺吧!当时要的就是个阵仗和一个大效果!记得那次活动是非常轰动的。岸边也是站满了看热闹和助阵的观众!</p> <p class="ql-block">没找到当年畅游长江或者咱们发小参加过的畅游松花江的照片,倒是找到当年曾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的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王丹虹:</p><p class="ql-block">1966年的松花江畅游活动贺龙来啦!当时松花江上还有红旗标语,汽艇表演,南岸边站满了观看的群众,热闹非凡。哈尔滨市1966年畅游松花江活动,是和纪念八一建军节同时举行的。贺龙那时还是国家体委主任,来哈尔滨检阅群众体育活动。我们远远地看到铁路江上俱乐部主席台上站着一个人,那就是贺龙!当时贺龙戴着一副墨镜,与1965年全运会记录片中的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第二年1967年松花江40华里顺游活动后还给我们参与者每人发了个纪念章,纪念章上好像写的是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一周年。我本来保存的好好的,后来搬过几次家不知怎么的就找不到了。哈哈!但想想当年真的是好好厉害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