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游晋城

多多宜善

<p class="ql-block">  在太行山的悠悠怀抱中,沁河之畔,隐匿着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郭峪古城。它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在上个月的五一节碛口古镇之行中,来回都路过山西晋城,也就是路过晋城境内的郭峪古城、砥洎城和珏山。当时我就对大家说,我还会再来的。这不,又到端午节,就约伴来兑现我的承诺了。</p> <p class="ql-block">  路上,看到桑葚熟了,毫不犹豫下车,免费采摘。</p> <p class="ql-block">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山西晋城市阳城的郭峪古城。</p><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城始建于唐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于明代筑城寨,逐渐形成如今我们所见的规模。这座城堡式村落,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首批传统古村落”,更是荣膺“国家4A级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称号,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民居之瑰宝”。漫步在古城的土地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到岁月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车在古城外的停车场停下,然后进入古城,我们订的民宿就在城内。拉着行李箱穿梭在古城的巷道间,脚下是古老的石条铺就的小路,曲径通幽。</p><p class="ql-block"> 道路两旁,两层楼高的明代民宅拔地而起,这些民居建筑风格典雅,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精湛的技艺。屋内的陈设虽历经岁月洗礼,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生活气息。在这里,历史仿佛并未远去,而是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如此古老的供销社,也只有在如此古城内才会见到。看上面五个红色的大字,不知道现在的GWY,还有几个人能够做到。</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内的商品,竟然有好多在郑州市买不到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豫楼,无疑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这座七层 33 米高的楼阁,“豫” 取防御、居安思危之意。它与城为同体结构,城是蜂窝城,楼似蜂窝把,二者相得益彰。登上豫楼,凭栏而立,可俯瞰方圆数十里的景色。豫楼底层墙厚 2 米,设有石碾、石磨、水井等生活必备设施,通过石门暗洞,还可进入两条暗道通向城外,充分体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的智慧与周全。</p><p class="ql-block"> 豫楼更是历史的见证,登顶可俯瞰整个古城,同时起到瞭望敌情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的民宿,就在豫楼的脚下。端午节假期,一个标间不到一百大洋,上下三层,干净整洁,院里有个茶台,二楼还有大平台,适合烧烤,个人感觉,值!</p> <p class="ql-block">  初闻砥洎城,便被其独特的名字吸引,脑海中勾勒出一座屹立在水波之上,宛如明珠般的古老城池。怀着这份憧憬与期待,我在郭峪古城没有多耽搁,就直接踏上了前往砥洎城的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 砥洎城,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和郭峪古城相差十几分钟车程。砥洎城建在一座小山咀上,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p><p class="ql-block"> 砥洎这两个字怎么读,“砥”字音“底”,这个一般不会读错,而“洎”字音“记”,为什么叫做砥洎城呢?“砥”的本意是磨刀石,引申为磨炼,也有中流砥柱的意思。“洎”的本意是往锅里添水,也有到达的意思。因为这座城堡矗立在水中,犹如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p> <p class="ql-block">  而最让我震撼的,当属那独特的坩埚城墙,坩埚城墙号称“钢铁长城”。从外面看,还看不出砥洎城的独特,但走进来一看,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这座古城堡的内墙大多为坩埚建成。对于很多人来说,坩埚其实也是个比较陌生的词,这个坩埚是干什么用的?在古代,坩埚就是冶铁时盛放铁水的容器,一般用黏土等耐火材料制成。</p><p class="ql-block"> 那为什么这地方能有如此多的坩埚呢,因为在筑建砥洎城的明清时期,当地的冶铁铸造业非常发达,仅在阳城、泽州出产的铁就占到当时全国的百分之七八十。而由于冶铁时的坩埚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坩埚,这些废弃坩埚如何处理也成了一个大问题,随处乱扔污染环境,堆放在一起又占地方,不知道是谁奇思妙想,拿来砌筑城墙,既节省了建材,又利用了废物,可谓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以坩埚为主体,加上沁河中的河卵石,中间则填充炼铁的废渣和石灰,这些东西混在一起不断钙化,时间越久越坚固,所以别看这城墙看起来全是洞,但比一般的青砖城墙还更加坚固。 </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堡看山西,山西古堡看阳城”,沁水流域的古堡一座接着一座,历史上曾有54座之多,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尚有10余座,座座古堡都有特色,座座古堡都有故事。而砥洎城,无疑是其中最独特的一座,因为走遍全中国,恐怕再难有第二座古城堡是以坩埚筑墙,且屹立500年仍然固若金汤的。</p> <p class="ql-block">  砥洎城并不大,溜达一圈大概也就一个多小时。砥洎城中还有一些名人故居,历史上这里富商巨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数冠于全县,有“一城三进士, 寨上十举人”之说,城中名人官做得最大的是陕西巡抚张瑃,学术成就最高的是清代数学家张敦仁。</p><p class="ql-block">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砥洎城也留下了不少红色往事。朱德总司令还曾在砥洎城三圣庙邀请过当地乡绅前来座谈,商议抗战事宜。</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墙,极目远眺,外面是润湖公园,公园的水系与晋城第一大河流沁水相连,城如金龟,正是城门上的那副对联:“金龟探洎水一方胜景,铁埽砌坩埚万载奇观”。</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沁河波光粼粼,与古老的城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微风吹过,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是张敦仁与百姓们的欢声笑语,是战争时期的金戈铁马,也是岁月长河中这座砥洎城的平静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砥洎城,现在认识这几个字了吧,记住这座独一无二的古城堡了吧?</p> <p class="ql-block">  砥洎城和郭峪古城之间有个天官王府,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天官府位于庄河南岸,也叫冢宰第,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对明王朝“万历中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国光于万历初年建造的人文府邸,明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以内阁和六部互相牵制的一种体制,六部又以吏部为首。 </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古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有各自的别称,他们分别对应的别称就是天、地、春、夏、秋、冬,吏部尚书被称做天官,户部尚书被称作地官,礼部尚书被称作春官,依次类推,所以当地老百姓又把王国光的府第称作天官府。</p> <p class="ql-block">  天官府邸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彰显着主人曾经的显赫地位。漫步其中,仿佛能看到当年达官贵人在此生活的场景,感受到那股浓郁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本来以为天官府的游览到此就平淡无奇的结束了,谁知道转折点来了。我们偶遇山西非遗扬琴传承人---王永太老先生,王老先生今年已经近八十高龄,但是精神矍铄,谈吐不俗,而且主动邀请我们和他互动弹扬琴。</p> <p class="ql-block">  整个四合院,被我们团队包场了,互动气氛浓烈。</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到掌灯时分,我们又回到郭峪古城,古城的古建面积达18万平米,宛如一座明清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有40院、1100余间,大小寺庙20余座,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等各类建筑,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玩了一天,大家都饿了。适逢端午节,店家送了一盘粽子,一起举杯,端午安康!</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直接去逛古城夜景。漫无目的穿行于曲折的街巷,脚踏斑驳的石板路,观赏精美的砖雕木刻,满是郭峪诗书礼乐的墨香。这里没有繁华的商业街,没有喧嚣的夜市,有的只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趁着夜色走出古城,回望那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周长1400余米,高12米,底宽8米,顶宽3米,城墙上马面、敌楼、窝铺等防御设施一应俱全,宛如一位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  酒意渐渐上头,随意漫步,极目远眺,周边的山水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起伏,山顶的佛塔灯光闪烁,与古老的城墙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转累了,也瞌睡了。回到民宿院里,团队张哥几个人还在打牌,不打扰你们,我先睡了,明天还要爬山。</p> <p class="ql-block">  珏山,坐落于山西晋城,其主峰海拔虽不高,但却因中秋赏月而声名远扬,被誉为“中国赏月第一名山”。而每当农历十五月圆之际,一轮皎洁的满月便会从双峰之间缓缓升起,双峰仿佛在共同捧着这轮明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就是被誉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的“珏山吐月”奇观。</p><p class="ql-block"> 每逢这时候,珏山便汇聚了无数热爱生活的游客,共同沉浸于那令人陶醉的胜景之中,场面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没有选择在中秋节前来,一是不想人多凑热闹,而是中秋节放假时间长,另有计划。</p> <p class="ql-block">  青莲寺位于珏山景区内,开车走不远右转就看到一个古老的牌坊。青莲寺坐卧于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古称泽水今名丹河的山间滩河蜿蜒而过,我从远处看,烟云缭绕的珏山双峰屏围在古庙四周。</p><p class="ql-block"> 石壁上还有唐代诗人留下的诗一首,我读罢更觉这古寺的地理位置绝佳:此山霭霭通云烟,峭壁嵯峨势分锦。丹水流衍曲如带,风皱罗纹听管弦。</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深山藏古寺”,古代的高僧们把古寺建在深山老林中,大概是因为这儿环境幽深,无车马之嚣、杂人纷扰,便于修禅养性之故吧。</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我眼前的这座古刹青莲寺,正好具备了这筑寺环境的优越性。</p> <p class="ql-block">  青莲寺始建于北齐时期,寺内珍藏着六尊唐代彩塑(全国仅三处),还有三十多尊宋代彩塑、四座宋代木构建筑、历代书法碑刻、千年子母柏、唐代石塔以及明代藏式无影塔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寺中的瑰宝不少,比如照片左手二楼存放的就是释迦殿中的4尊宋代原物,和偏殿里的观世音菩萨及16尊罗汉(后来演变成18罗汉)。</p><p class="ql-block"> 看院子里排队的人群,就是打算看十八罗汉的,我也参与其中,排队近40分钟,终于如愿。</p> <p class="ql-block">  狭窄的二楼,一次只让上去五个人,专门有保安在看着。</p><p class="ql-block"> 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虽然近年来对佛像彩绘进行过重新修复,但仍保持了宋代彩塑的原汁原味。居于正中的释迦牟尼佛面容严肃中有慈祥,阿难温和虔诚,且更有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  走到寺的最后面,有一对雄雌银杏树,据考证有1400多年树龄。前面这株为雌,后面这株为雄。当地人喻为夫妻树,千余年来相伴一起,不弃不离,可谓忠诚不渝。现在,千年古树需要几个人合抱,才可以环绕一圈。</p> <p class="ql-block">  珏,象征着两块玉的相连,珏山因此得名,意为山体上诞生出的两座紧紧相连的山峰。看我正前方这两座山峰,一东一西,相互对峙,高耸的危崖与挺拔的峰体共同构成了壮观的景象。山顶的建筑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之中,楼阁高耸,檐角仿佛触及云端,既展现了雄伟的一面,又不失秀美之姿。</p><p class="ql-block"> 我仰望着远处,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就下定了决心:上山!世上无难事,只怕登山人。五十年前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考验我的时候终于到了。</p> <p class="ql-block">  珏山,虽然主峰海拔仅为973米,但是险峻却丝毫不减。登山之路,多沿陡峭的峭壁攀升,尤其是通过“二天门”前的那段险途,更是让人心惊胆战。</p><p class="ql-block"> 217级台阶,垂直高差竟达65米,最陡峭之处近乎60度倾斜。这些石阶狭窄,仰角极大,无论是向上攀登还是下山,都必须紧紧抓住石阶边上的铁链,才能确保身躯的稳固。</p> <p class="ql-block">  珏山,这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其渊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至两宋时更是达到了鼎盛。历经数代人的精心打造,山上的宫观由下至上依次屹立,包括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灵官殿、真武行宫以及过月亭等,每一处都彰显着道教的庄严与神圣。</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踏上珏山的土地,目之所及,殿宇的华丽与檐铃的悦耳交织成曲;抬头仰望,白云轻飘在蓝天之上;低头俯瞰,林海波涛在脚下翻滚。如此美景,难怪珏山被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p> <p class="ql-block">  攀登珏山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沿途的风景会让你每一步都走的值得。一路上,树木葱郁,鸟鸣清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气。随着高度增加,周围的景色也逐渐从绿色植被过渡到开阔的山谷和连绵的群山。</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站在半山腰向下望去,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到达山顶后,你会发现珏山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山,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不用走进庙宇,就会听到钟声回荡在山谷间,看着香火袅袅升起,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无论你是否信教,这里的氛围都能让你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享受片刻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  同志们好,大家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在一个凉亭休息,突然发现,这里竟然有一块玉石原石。我去!发财了。同行的三位美女也看呆了,把难题交给我,想办法怎么弄下山。</p> <p class="ql-block">  我试了试,尽管用了洪荒之力,依然是纹丝未动。但是,憋出来一头汗,同时也憋出来一首宋词。 </p><p class="ql-block"> 《如梦令·赏石》翠影珏山闲步,偶见奇石堪慕。轻抚意悠悠,纹理似藏幽趣。凝注,凝注,沉醉自然天铸。</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留下遗憾,继续下山吧。</p> <p class="ql-block">  在珏山胜景的牌坊下,我们终于胜利下山。这趟登山顺利下山,必须给自己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  珏山之畔,丹河宛如一条玉带,蜿蜒形成两个相连的“S”形河湾,其间筑起的水坝,巧妙地将其中一个河湾改造为碧绿的湖面,并依其形状美誉为“太极湖”。这丹河之名,据说源自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平之战”。在那场战役中,赵军不幸战败,而这条河流,似乎也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 40万降卒在秦将白起的命令下被活埋,殷红的鲜血将河水染得通红。为了铭记这段仇恨,赵国人将这条发源于长平的河流改称为“丹河”,并将当地制作的豆腐命名为“白起肉”,采用烧烤或煎炒的方式烹饪,以此表达对秦军和白起的深切愤恨。</p> <p class="ql-block">  在太极湖的山水相依间,一座木桥横跨平静湖面,倒影成圆,与桥身相映成趣。青山如黛,绿意漫染,远处石桥静卧,我们本次出游的会计王美女漫步木桥,似融入这幅天然水墨。</p><p class="ql-block"> 风轻拂,涟漪微起,搅碎山影桥形,却让这方宁静更显悠长,满是悠然治愈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沉醉于山水之间时,突然,我们团队的L美女,好奇地探身看桥下湖水,脚下一滑,惊呼出声。说时迟、那时快,我不假思索地伸出双手,牢牢拽住她的胳膊,用力一带将她拉回。谢天谢地,有惊无险,一场好莱坞大片刚开演就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心情平复后,我也好奇地去看湖水。怪不得呢,原来如此,湖水里有大片,一群群蝌蚪在找妈妈。</p> <p class="ql-block">  回家路上,不想走高速,在没有风景的路上走,还需要交高速费,我感觉亏。我选择走丹河峡谷,一路都是风景,丹河就在左手边,很是惬意。</p><p class="ql-block"> 九渡村因位于沁阳丹河岸边的第九个渡口而得名,村子紧挨丹河峡谷,峡谷内景观多姿多彩,空气清新,青山绿水,风景美不胜收。丹河峡谷山水有着 “豫北小桂林”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您可以登上军事寨堡“九渡寨”,感受战火硝烟;在这里您可以走进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溶洞神仙洞,欣赏洞内奇特的钟乳石造型;在这里您可以在丹河内乘船,欣赏青山绿水;在这里您可以漫步在建于北魏时期的豫晋古官道“丹道”上,想象途中商旅行人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出了丹河峡谷,到了午餐时间,看路牌离博爱县城很近了。特意拐到县城,为了博爱牛肉丸子汤。</p><p class="ql-block"> 这碗牛肉丸子汤,看着就很有食欲!一个个饱满的肉丸,静静卧在清澈汤里,翠绿葱花星星点点洒落,瞬间把质朴的汤衬得鲜活。想象一下,舀一勺汤入口,鲜气直钻鼻腔,咬口弹润肉丸,肉香混着葱香在舌尖散开,简单又治愈,妥妥的人间小美好 。</p> <p class="ql-block">  太行南麓的晋城,以2600年文明铸就立体史诗。皇城相府的飞檐斗拱凝固明代诗韵,王莽岭云海翻涌如浪奔,珏山双峰捧月映丹河,历山万亩草甸流淌舜帝传说。铁花飞溅的司徒小镇、雕梁画栋的天官王府、蜂窝城墙的砥洎古城,共同演绎着“山是凝固的史诗,水是流动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三天假期很快,感觉意犹未尽。等有时间了,还可以再去一次晋城,或者两次,亦或三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