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膛里的星火

慢读语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灶膛里的星火</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的下岗潮如一场无情的风暴,席卷而来,我10岁那年,阿爸失业了。阿爸常说:“这咋弄?人都活成啥样!”阿妈说:“饿不死人,家里还有几亩田,只要你肯干,把地种好,就有吃有穿。”那时代的农民苦啊!我们家种的是水田,遇上怪风暴雨,稻子倒了,就得一捆捆往地头搬,水淋淋的,很重!</p><p class="ql-block"> 秋天,阿爸累倒在地头,他醒来后还是耳鸣不已……得去一趟省城,没有人陪护,家里的地不能扔下,他走之前教我学开拖拉机,我们家跟三爷爷家合买的,我爸出钱多,他家出钱少,帮了两个轱辘,那年我小学四年级,已经能犁地了,阿爸说:“地头多留一些,要提前拐,拐不过,就拉离合。”</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耳鸣还未曾痊愈,就一头扎进了商海。那年我初中,他的合伙人跑路了,他成了一摊泥,这个家咋弄啊?阿妈在灶下烧火,阿爸就坐在锅门口无言的抽烟,我怕受到无端的责骂,吃完饭赶紧往外跑,作业都是在邻居家里做的。</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后的又一场风暴席卷了小城,中美贸易的博弈让这小小一隅的“好吃点”像《茶馆》里的王利发艰难的支撑,他的三间铺面还剩下一间,他对我说以前大人带孩子,一家三口坐下来一起吃,现在是大人看着孩子吃,他无奈<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叹息,像极了那张熟悉的面孔,让我想起了阿妈灶膛里的火苗——再弱,也试图舔亮一片昏黑。</span></p><p class="ql-block"> 我常走进他的生活,听他们吐露心声,听大地的回响。这脚下的土地,这被祖辈无数的泪水、汗水浸润的土地,当你伸手抚摸那萌生的绿芽,那是血沃中华的劲草。<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些在岁月长河里沉淀的星光,终将化作照亮前程的烛火。</span>不必急于向世界证明什么,正如史铁生在地坛的残败里听到的虫鸣,一个颓废的灵魂已经觉醒。</p><p class="ql-block"> 人是时代横流里的一粒细沙,伤痕是岁月成长的年轮,是民族史诗上的字行,诉说一个民族的苦难,也铸就一个民族的伟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