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随笔)

炫耀中华

<p class="ql-block">  东山岛位于台湾海峡西侧、福建省南端、东海与南海交汇处,面积188平方公里,中国第八大岛。其中有南门湾、风动石、鱼骨沙洲、苏峰山公路等景点,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上午十点半,我们来到了东山岛南门湾,登上海堤,俯瞰大海,但见海水湛蓝,细沙如面。许多人在沙滩上嬉戏。</p> <p class="ql-block"> 沿着海堤往前走,皆是各种饮食店、呷茶摊、旅拍店、民宿客栈,烟火味十足。走不多远,看到一个造型别致,屋顶饰以红绿图案的“真君宫”,我不知供奉的是什么圣像,但从门首对联上看,似乎还是一位精通岐黄之术的医者,道是:“保宁太和利民功深参近化,生全有众回春妙术造岐黄”。边上还有一个亭子曰“靖海亭”,表明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祈愿。</p> <p class="ql-block">  行走途中,我们又看到路边有一个“答阳宫”,庙宇稍小,有圣像,案板上香烟袅袅,不知道供奉什么神祗。司导小张告诉我们,在这里几乎每个村庄都供奉着不同的“圣像”,而且对医者特别尊重,有的庙宇里就提供中药,特别灵验。</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自古以来,海洋是他们谋生的主要场所,扬帆出海,捕鱼捞虾,风雷激荡,涛天巨浪,在大自然面前,人变得十分脆弱与渺小,因此,每个人都会祈求上天的恩赐,神灵的护佑,家家户户供奉神像,祈求安康,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见有一条叉路往上走,进入到另一条小巷。于是乎,我们拾级而上,墙上贴着许多旅游图案。沿着小巷走,见到一个较高档的民宿“岛语”,进去一问,理想的房型居然都有人居住或已订房,价格不菲。</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原生态的小巷继续前行,按照路标指引来到了4 A风动石景区。这是东山岛最著名的一个景区,内含风动石和关帝庙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东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历史悠久,信徒众多。从此繁衍出去的关帝庙遍布澎湖列岛、台湾及东南北国家,拥有千座之多。每年均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除本地信众外,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侨信徒纷纷前来敬香,成为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今年六月十日,将举办第三十四届海峡两岸(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p> <p class="ql-block">  这天恰好有几个村的村民,前来举行向关帝敬香仪式,热闹非凡。大家斜挎背包,背包上插着香烛、柱香,还带来吃食。天有点热,许多人在阴凉地方休息、吃东西。巡游的信客经过,有抬关公的,也有迎幡的,也有敲锣打鼓的,满满的虔诚。据司导介绍,东山县百姓十分信仰关帝,几乎家家户户的中堂都供奉着圣像。</p> <p class="ql-block">  旁边还有一个“黄道周纪念馆”,陈列着黄道周的生平事迹、主要著述。黄道周是明末东山县人,抗清名臣、文学家、书画家,他涉猎广泛,还是一个天文学家。</p> <p class="ql-block">  在临海的一侧,我们欣赏了酷肖的石僧拜塔,以及神奇的风动石。石僧正虔诚的匍在地,向着海峡对岸东屿上的文峰塔作揖,惟妙惟肖。而风动石高4.37米,宽4.4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巍然搁置在另一块向大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相交不足10厘米,风吹而动,居然不落,堪称奇迹,古人多有诗词咏之。</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风动石,我正坐在石凳上休息,忽然看到前面有块由陆定一题写的“东山博物馆”,我随即上去参观,其中搁置在外面平台上的几尊铁砲引起我注意,据介绍,这是2000年在东山县西埔镇发现的,郑成功的沉船遗物。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其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风动石景区,我们乘坐观光车来到铜陵镇中心,在一家饭店,点了一个紫菜炒饭和一个鱼丸生菜汤,味道不错。吃罢中饭,我又踱步到街对面的“东山县图书馆”,这是东山县文旅集团旗下的一个文创书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山县铜陵镇,是古代的铜山古城,我们穿行在古城的小巷,街面狭窄,仅可通人。但仍有小商铺、小理发店等嵌镶其中,即使在窄小的房间里,中堂客厅仍然供奉着关帝像,这是自古流传至今的生活习惯,也是他们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一处十分狭窄的角落,下田社区的一则文字说明引起我注意,这里是铜山古城的上街,最窄处仅有0.55米,行人相交颇为困难,因有一些不良男人遇到妇女,会顾意蹭一下女人的胸部,故又叫“摸奶巷”。我们行走在这古街,颇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鱼骨沙洲景区游玩。初闻这个景点名我颇感奇怪,后来实地,感受后顿觉释然。</p> <p class="ql-block">  鱼骨沙洲座落于东山县铜陵镇岐下村附近海域,下午两点,我们先购票乘坐快艇,经过二十多分钟航行,到达海中的大型甲板休息区,然后再通过塑料板铺成的甬道,进入到鱼骨沙洲海滩。</p> <p class="ql-block">  在航行过程中,我们看到水路两旁,皆是一块块用毛竹、木头等搭成的养殖场,上面还建有简易用房。舵手告诉我们,这两旁分别是渔民养殖的鲍鱼、生蠔、鱼类,它们飘浮在海面上连绵不绝,颇为壮观。舵手还告诉我们,海上养殖既有高回报,同时也有高风险,因为鱼类也会生病。为了防止偷盗,房屋内有人看守,也有狗护卫。</p> <p class="ql-block">  鱼骨沙洲基本呈南北状,长约两三百多米,宽约五六米,东西海浪不断冲刷着沙洲,发出阵阵声响,细沙柔软,踩在上面十分舒服。有几个带着小孩的,拿着挖沙的工具,铲子、塑料桶,一踏上沙洲就忙乎起来,虽然有大太阳,但在海风的吹拂下,一点也不感觉到闷热。</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这沙洲像一条摇头摆尾的鱼。据导游说,登鱼骨沙洲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在潮汐运动中,沙洲存在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而且这形状会不断变化,有时候像鲢鱼,有时候像大头鱼,有时候像鲨鱼。从高空俯瞰,的确十分像鱼骨架,所以称其为鱼骨沙洲十分贴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鱼骨沙洲游玩了五十分钟后又乘快艇回去。</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半左右,我们又来到了东山岛另一个著名的景区—苏峰山环岛公路。坐在观光车上,我们可以看到远处山巅上的发电风轮,蓝天之下不疾不徐的转动,本身也是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在苏峰山观景台,我们看到,一边是湛蓝的海水,一边是翠绿的山峦,中间是高耸入云的环岛公路,很有画面感。在景区还有一个苏峰古寺,原建于宋朝,具有七百多年历史,后被毁,2001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半,我们住在金銮湾附近的“海颂”。“海颂”紧邻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木麻黄,还有十分红艳的凤凰木。这里散落着一幢幢小木屋,没有围墙,在树林之中,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  晚七点,夜幕降临。我们在金銮湾的“阿娇海鲜馆”就餐,餐后在沙滩上,分享了年轻人的“篝火”晚会。我们无限感慨:年轻就是好啊!</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九点四十分,我们来到乌礁湾,近距离观赏了壮观的风力发电风轮。又驱车来到澳角湾,欣赏大海与渔船。不过,虽然同样面对这湛蓝的大海,颇有点视觉疲劳了。站在高处,看这风轮转动,还是十分震撼的!</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五十分,我又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纪念馆”。1950年,谷文昌随部队南下到东山县,整整工作了14年,从区委书记到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带领东山县干部群众,战风沙种植木麻黄,兴修水利造水库,发展交通筑堤坝,军民协同东山保卫战,敢于担责,从“敌伪家属”到“兵灾家属”,使无数个国民兵壮丁“寡妇”焕发生机活力,一桩桩,一件件,事迹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说,东山县百姓对谷文昌发自内心的敬仰,许多老百姓每逢清明、冬至,“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谷文昌精神永放光芒。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谷文昌纪念馆”,对一起陪同的干部说,学习谷文昌不仅要高山仰见,而且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这也是我本次到东山岛旅游的重大收获之一。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居住的“海颂”附近,及许多海湾附近,都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木麻黄了,这都是谷文昌治理沙患留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斯言甚妙!</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6日于列车上,图片系作者所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