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南美6国-行旅画报(三十一)一路向南,寻南美百年孤独,访印加千年文明,看南极万年冰原。

醉牛翁

<p class="ql-block"><b>三十一、哥伦比亚-2</b></p><p class="ql-block"><b>8、波哥大-黄金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黄金博物馆坐落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的圣坦德尔公园内,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器博物馆。1939年设立,1968年迁至现址。现在由哥伦比亚国家银行负责管理。该馆收藏了约3万件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印第安人制作的精美金制器物,按不同时期和地区分别陈列。</p><p class="ql-block">哥伦比亚政府建立这一博物馆是为了保护国家文物,后来逐步发展到一定规模。馆内展品主要分为3类:</p><p class="ql-block">一是反映宗教仪式的有各种姿态的善男信女,还有祭天时盛供品的器皿,各种器皿上刻有鹿、鹰和蟾蜍等图案,古印第安人认为蟾蜍是吉祥和智慧的化身,它象征着五谷丰登,子孙满堂,当时家家都供奉蟾蜍。</p><p class="ql-block">二是头胸和腹部的装饰品,上面刻有人头像和飞禽走兽的图纹,是求神拜天和喜庆节日时戴的。其中有耳环、鼻环、项链、别针、手镯、脚镯等。</p><p class="ql-block">三是日用品,有壶、杯、碗、盆、碟、鱼钓、刀具、假面具、香炉、神龛等。其中金巴亚人之盆、铁拉登特罗人脸谱、金巴亚人猿像、穆依斯卡人小船等都是无价之宝,多用金箔、金丝制作,式样丰富多彩,技术高超,具有质朴素雅的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金博物馆里的展品只是已经发掘出来的印第安人文物的很少一部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在几百年中几乎被西班牙等国殖民者盗窃一空。但是,就是从这些保存下来的金器中,人们也可以看到哥伦比亚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在现哥伦比亚所属地区的土著居民中就有“黄金国”的传说。位于波哥大附近的瓜达维塔湖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国”中心,西班牙殖民者曾将不计其数的印第安金器铸成金锭运回欧洲。</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中叶,哥伦比亚金巴雅和卡利马两个印第安金器制作中心被发现。1923年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建立后,在全国设立金器收购站,并管理黄金交易活动。1939年共和国银行建立黄金博物馆,专门珍藏收购和征集来的金器。</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哥伦比亚是盛产黄金的国家,是传说中的黄金之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生产黄金。据统计,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哥伦比亚年产黄金平均约3500公斤,在整个西半球居第一位。</p><p class="ql-block">从5世纪开始,印第安人就都喜欢用黄金作装饰品,如耳环、鼻环、项链、手镯、脚镯、各种壶、杯、盘、碗、碟、假面具及香炉等,这些装饰品或菲薄如纸,或纤细如丝,玲珑剔透。一个人佩带黄金首饰的多少,可以显示他社会地位高低。黄金除了作装饰品外,还用于对“太阳神”作牺牲祭祀。印第安人信奉太阳神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该族酋长在传位加冕、祭天拜神时,全身涂满金粉,然后驾独木舟前往神圣的瓜达维达湖沐浴朝拜,族人身上披戴闪闪发光的金器和装饰品站在湖岸观礼,礼仪完毕,就把带来的金银、宝石、翡翠纷纷抛入水中向神致祭。又传说还有头戴金盔、身披金甲、脚绑金护腿的“金人”,被族人送到湖心,甘愿自沉湖底,作神的“牺牲祭”。奇布查人认为金能防腐和保存灵魂,往往将金器塞进死者腹内或放在棺内陪葬,因此又传说国王死后,遗体被安置在金凳子上,并且有许多金器作陪葬。14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黄金梦”的驱使下,到处寻找“镀金人之国”,掀起了一股“盗墓热”和“潜湖热”,肆意掠夺印第安人的财富,不少精美的艺术品被他们熔炼成金锭运回本国。博物馆里的展品是印第安人东埋西藏,坚壁下来的幸存品。</span></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印第安人与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也相信人死后还有来世。因此,当一个人去世时,他们往往将金器塞入死者腹腔内以防止尸体腐败并保护灵魂,还要把他生前所用的黄金珍宝随葬。在黄金博物馆的陈列大厅里复原陈列着一个部落酋长的墓葬,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墓中安卧着酋长,头戴金帽,脸盖金面罩,耳戴金耳环,脖子上戴着12个金项圈,胸前挂着一面很大的金锣,手腕上和脚脖上挂满了金镯子,手中握着金宝剑,尸体旁还散放着许多陪葬的金制器皿。这个1000多年前的部落酋长死时用掉的黄金实在是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黄金梦的驱使下,曾进行过一场大规模的远征,到处搜寻镀金人,掀起了疯狂的盗墓热,并修建熔炼炉,把抢夺到的金器熔化铸成金锭运回本国。印第安人将金器坚壁起来,使金器文化一部分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黄金博物馆是所有到访波哥大的旅客必来的朝圣之地。哥伦比亚的黄金博物馆能成为世界第一,其实也是托西班牙强力掠夺秘鲁印加文化之福。当年西班牙人把掠夺的火力完全集中在印加文化,面对着分门别类集中处理的大块黄金,谁还会有空去理哥伦比亚那种陪葬或是当小饰品用的黄金呢,使得这些从史前1500年前就发展成熟的黄金制品,在考古学家和盗墓者的努力之下,才一一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要是展出哥伦布时代以前在哥伦比亚几个产金地点的文化风格,其中失落的城市(LaCiudadPerdida)模型则是呈现了原始的风貌。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大多是用微薄如纸的金箔、细如发丝的金线制作的,每件金器上都带有一定含义的形象和图案。</p><p class="ql-block">黄金博物馆的展品只是已经发掘出来的印第安人文物的很少一部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在几百年中几乎被西班牙等殖民者盗窃一空了。但是,就是从这些保存下来的金器,人们也可以看到哥伦比亚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在这里,黄金博物馆每天还放映两场介绍开采黄金的传奇故事影片,使游人莫不感到这里展出的每一种金光耀眼的黄金珍品,都浸透着哥伦比亚人民的血汗,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辛酸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介绍印第安人的历史,二层介绍印第安人淘金和炼金的技术,三层展出收藏的部分金器工艺品。该馆共收藏二万六千多件金器,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镶有一千四百块绿宝石的“圣体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想用文字描述每一件黄金藏品,但我做不到,每一件藏品都是那么精美,我能做到的是拍下来,我相信极少有人拍下了波哥大黄金博物馆的这么多藏品,足矣!</p><p class="ql-block">引用一段DeepSeek对黄金博物馆的描述。选2件藏品让豆包描述一下。剩下的各位看官有兴趣就仔细观看。</p> <p class="ql-block">DeepSeek如是说:</p><p class="ql-block">波哥大黄金博物馆,是沉睡在安第斯山脉下的一首金色史诗。推开那扇厚重的门扉,三万件印第安先民的金器在幽暗中苏醒——薄如蝉翼的金箔、细若游丝的金线,在灯光下流淌成一条古老的河。这里每一件器物都在低语:蟾蜍金雕讲述着五谷丰登的祈愿,酋长墓葬的金面具仍凝固着千年前的威严,而镇馆之宝"黄金船"则载着最悲壮的传说——奇布卡族酋长浑身洒满金粉驶向圣湖,将整个部落的荣光沉入水底,却引来了殖民者染血的掠夺。</p><p class="ql-block">最摄人心魄的,是顶层的黄金大厅。当最后一批访客屏息踏入,黑暗突然被金光刺破,印第安笛声从四面八方涌来。玻璃柜中的金器刹那间化作星辰,那些曾被西班牙人熔毁的艺术魂魄,此刻在光影中跳起祭祀之舞。而二层密室里的万件金饰,则在明灭的灯火中时隐时现,像无数双土著工匠的眼睛,透过殖民时代的血雾凝视今人。</p><p class="ql-block">这哪里是博物馆?分明是黄金铸成的忏悔录。每件展品都刻着两重铭文:一面是古印第安人对太阳神的虔诚,另一面是殖民者铁蹄下的呜咽。当游客摩挲着金巴亚人盆沿的纹路时,指尖触碰的不仅是艺术,更是被熔炉吞噬的九百个文明。而今,这些幸存的金器终得以在故土安眠,用永恒的光芒审判着贪婪,也照耀着人类对美的永恒追寻。</p> <p class="ql-block">↑黄金博物馆大厅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黄金博物馆门口的女商贩,在休息。</p> <p class="ql-block">馆藏还有一些那个时代的陶器,造型极其古朴。</p> <p class="ql-block">祖母绿原始,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黄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那艘制作精美的无价之宝-黄金船,它的背后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当年,奇布卡族首领全身涂上金粉,带着各类黄金祭品乘坐这种“黄金船”去神圣的瓜达维达湖朝拜神灵,然后把全身的金粉和黄金祭品洗落在湖中,朝拜的印第安人也会将全身的黄金饰品纷纷投进湖里,久而久之,整个湖中堆满了各类黄金。这个传说给奇布卡人带来了灭顶之灾,野蛮的西班牙殖民者不仅将奇布卡人的黄金洗劫一空,还挖开平民百姓的坟墓,盗走随葬黄金制品,他们还将瓜达维达湖翻了个“底儿朝天”,将沉在湖底的黄金也“一网打尽”。以至于黄金博物馆里的各种金器都蒙上了一层阴沉的格调,仿佛在控诉几个世纪前野蛮的西班牙强盗对印第安人疯狂、残忍地烧杀抢掠。</p> <p class="ql-block">黄金密室在二层还有一个黄金密室,里面有一万二千多件黄金制品。进入黄金密室,漆黑一片,随着印第安音乐响起,灯光渐渐亮起,在灯光的照射下,玻璃墙里的各种黄金饰品放射着奇光异彩。环顾四周,琳琅满目、金光灿灿,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印加黄金帝国里。看到这些金器,眼前仿佛浮现出几个世纪前,野蛮的强盗们正在对印第安人疯狂杀戮的一幅幅残忍画面。</p> <p class="ql-block">↑贵族用的马黛茶纯金搅拌棒。</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顶层是金制品综合陈列大厅---黄金大厅,这里陈列<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万二千多件黄金</span>珍品,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大厅门口警卫森严,参观者必须分批进去,每批不能超过20人。进厅时厅内一片漆黑,转眼间灯火通明,四周玻璃柜里的金器和灯光互相辉映,琳琅满目,耳边响起悦耳的印第安音乐,在悠扬动人的音乐声中,人们会以为自己进入了神话中的“黄金世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灯光的照射下,玻璃墙里的各种黄金饰品放射着奇光异彩。环顾四周,琳琅满目、金光灿灿,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印加黄金帝国里。看到这些金器,眼前仿佛浮现出几个世纪前,野蛮的强盗们正在对印第安人疯狂杀戮的一幅幅残忍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9、波哥大-盐教堂</b></p> <p class="ql-block">盐教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锡帕拉基</span>盐矿大教堂位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以北约45公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锡帕拉基</span>小城附近,是一座地下天主教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小镇的名称叫“锡帕拉基”。几百年来,小镇的人们世世代代与白色大山作伴,结下了无限深厚的情谊。这些白色大山是盐矿资源,4条平行的盐山遗违曲折500千米,其丰富的盐储量可供地球53亿人整整食用100年。这些白色大山使小镇日益昌盛、繁荣随着白色大山的结晶—食用盐和化工产品的不断流出,锡帕拉荃小镇也声名远扬了。</p><p class="ql-block">小镇上的建筑古朴浑厚,小镇上的人民勤劳善良,而小镇的岩盐教堂更为引人入胜,因为,它是世界上的地下岩盐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波哥大附近的山区有丰富的盐矿,西帕基拉小城的居民大都是世代相传的矿工,他们长年累月地在山中开矿挖盐,终于把一座山快要挖空了,他们别出心裁,把这巨大的山洞改建成一座教堂,所以叫盐矿大教堂。</p><p class="ql-block">教堂结构</p><p class="ql-block">这座巧夺天工的地下大教堂建于1952 年至1954 年间,入口处设在原盐山采盐坑道口的山洞内,洞口周围长满高大的桉树林,一片郁郁葱葱。从入口到地下教堂,需经过500 米左右的宽大坑道,教堂位于137 米深的地下,高约23 米,长90 米,宽70 米,可容纳8000 人,完全用黑色盐岩建造,整个教堂由15 根巨大的正方形柱子支撑,柱子上部用大钢索固定。教堂正中有一祭台,是由一块18 吨重的盐岩建成,上有金色十字架。台下教堂的正厅中摆着一排排座椅,以供祈祷者使用。教堂两侧还有许多侧厅,厅内陈列着各种圣像雕塑,有神女、神牛等等。教堂内,特别是祭台上,悬挂了各种各样的彩色电灯泡,祭台、甬道和一幅幅圣像,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而教堂那空阔的穹顶和四周狰狞的岩壁却仍然留在一片幽暗之中。这明暗对比,使整个教堂显得格外深邃,无限神秘,使人不由得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此外,教堂还有3 条长120 米、宽30 米、高20 米的大走廊。这座别具风格、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式教堂是为了祭祀盐工的守护神---罗莎女王而修建的。这座地下大教堂已成为哥伦比亚重要的旅游热点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盐教堂入口外的矿工雕塑。</p> <p class="ql-block">↑守在坑道口。</p> <p class="ql-block">↑维持停车秩序的交警,小头整的挺帅。</p> <p class="ql-block">↑从盐矿入口俯瞰锡帕拉基小镇。</p> <p class="ql-block">↑矿坑内有十几处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罗马数字的雕塑来标记。</p> <p class="ql-block">盐矿教堂就是一个奇幻的光影世界,这是一个视觉艺术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DeepSeek如是说:</p><p class="ql-block">波哥大盐教堂,是深埋在大地腹心的一首盐与信仰的史诗。 </p><p class="ql-block">在波哥大以北的锡帕基拉小镇,矿工们用几个世纪的汗水与祈祷,将一座掏空的山体雕琢成地下圣殿。穿过500米幽深的盐矿坑道,仿佛步入时间的褶皱—---岩壁上14处苦路十字架仍浸染着殖民时代的血泪,而16米高的盐岩十字架在彩光中浮升,如一道劈开黑暗的闪电。 </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切都由盐铸就:18吨的祭坛承载着矿工对罗莎女神的虔信,彩灯照耀下的盐柱如冻结的星河,连长椅也泛着盐霜的微光。最震撼的莫过于“盐之瀑布”---数十米高的盐壁在光影中倾泻而下,恍若神明抖落的圣袍。 </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教堂,更是一部镌刻在盐矿里的苦难之书。西班牙殖民者的皮鞭曾在此呼啸,印第安矿工的祷词与咳血声渗入盐壁。而今,每周日的弥撒声中,八千人的颂唱在盐穹下回荡,那些被盐粒封存的亡魂,终以神圣的形态获得了救赎。</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厅,巨大的十字架中心是人类殷红的鲜血,象征着基督受难。</p> <p class="ql-block">带着奇幻的感觉,告别盐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