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文化

剑刊

<p class="ql-block"> 剑刊/图文</p> <p class="ql-block">  退休前,在单位食堂吃过中午饭,我要去周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几年间,单位同事李明,经常陪着我走。边走边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议论一通,很是愉快。从未听他抱怨过我走得快。</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曾约过几个朋友一起去散步,都嫌我走得太快,不和我一起走了。我说:要慢,等七十岁以后。</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七十以后还刹不住车。导致我成了独立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打算到翠湖遛一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才进翠湖大门,突然想起,旁边有个中和巷,最近成了热门打卡点,得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出翠湖公园南门,不远就是中和巷。</p><p class="ql-block"> 中和巷外的这栋楼,早就成了知名景点。夜晚,楼上的每扇窗里都会有穿旗袍的姑娘跳舞。大有“夜上海、夜上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中和巷就在这个小牌坊后面。</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这里是同事小肖家,我去他家和他爹喝过烤茶,在他家吃过饭。后来房被拆了,前面砌了一堵墙,墙后种了一棵三角梅,三角梅长大了,满树的花枝伸出墙外。现在,画家在墙上画了一个小姑娘,三角梅成了头上的花环。</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姑娘”,迅速走红,这里成了近期的热门打卡点,小巷热闹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小姑娘”火了,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连我这样的本地老头都要来探个究竟。</p><p class="ql-block"> 人气旺了,旁边租借汉服的商店,生意也好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小巷里的石屏会馆也人来人往。</p> <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那些正儿八经的宣传画,就没引起几个人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比如圆通寺对面的高地巷,多少年前就在长长的小巷里,挂了不少宣传画,要打造成“廉政廉洁巷”,结果,行人最多路过时扫一眼,没几个行人注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其实有些创意还是蛮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文林街民强巷5号,打造成“巷巷美术馆”。小巷里有许多名画照片、摄影作品,有趣的语录。好像至今也没什么影响。</p> <p class="ql-block">  大梅园巷,借助朱德旧居的名气下大力打造。不但有许多宣传画,还有朱德浮雕。本来这里要历史有历史,要人物有人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旧居后门</span></p> <p class="ql-block">  旧居前门也重新改造,搞得像花园似的。</p> <p class="ql-block">  可还是冷冷清清。</p><p class="ql-block"> 中和巷,凭一幅画,靠<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小姑娘”</span>甜蜜的笑脸,就把一条小巷笑得热火朝天。</p> <p class="ql-block">  这事让我想了半天。</p><p class="ql-block"> 没想明白。</p> <p class="ql-block"> 剑刊/图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