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全国高考Ⅰ卷作文预测题范文(8):星河万里,自有舟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被封锁的芯片到自主研发的“中国芯”,从北斗导航到天宫筑梦,中国科技的征途始终与“封锁”相伴。但一代代中国人相信:没有现成的船桨,便以信念为舟;没有引路的星光,便将自己燃成火把。星河浩荡,终有舟楫可渡。</p><p class="ql-block">请结合材料,以“封锁下的光芒”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p><p class="ql-block">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文范文: </p><p class="ql-block">莫问枷锁几多重,且看长河破冰行</p><p class="ql-block">没有巨浪的航程,练不出无畏的水手;没有荆棘的道路,长不出倔强的玫瑰。中国科技的崛起之路,恰似一条冰封的长河:当西方封锁的坚冰横亘在前,中国人选择不借他船之桨,不循他人之辙,而是以热血凿冰,以智慧开道,终让自主创新的春水奔涌成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封锁,是弱者的桎梏,却是强者的磨刀石。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空间站将中国拒之门外,某些国家声称“中国二十年内造不出卫星导航系统”。但正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淑芳带领团队在租来的民房里研发北斗,用算盘计算卫星轨道;龙芯团队在经费不足时,用废弃零件组装实验设备。当北斗卫星在苍穹织就中国星座,当龙芯3号打破国外芯片垄断,世界终于看见:封锁的冰层下,早已涌动着破土的春芽。这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勇者,从不在枷锁前跪倒,而是将镣铐锻造成利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开放胸襟创生万物。 天宫空间站向世界张开怀抱,华为鸿蒙系统与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中国高铁技术惠及“一带一路”国家。这种“从自立到共立”的智慧,恰似庄子笔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哲学。当年,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在连图纸都没有的情况下造出核潜艇;而今,中国空间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天梯”。从“自己突围”到“共同突围”,中国科技始终相信:真正的创新不是孤岛上的独舞,而是大海中的千帆竞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破冰,是为了让春潮润泽更广阔的土地。 当荷兰阿斯麦公司断供光刻机,中国工程师在石墨烯晶圆上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当某些国家用“实体清单”打压华为,任正非却说“要拥抱世界,向一切优秀者学习”。这种“破而不怨,立而不骄”的胸怀,正如王夫之所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到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中国科技在突围中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破冰不仅是为自己开道,更是为人类文明拓宽航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站在历史的冰河上回望,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绮梦到天宫课堂的太空授课,从郑和宝船的木舵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中华民族的每一次破冰都在诠释同一个真理:封锁或许能延缓脚步,但永远封不住一个民族仰望星空的眼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先辈为炬,在寒潮中磨砺锋芒,在春水里孕育生机——因为长河破冰处,永远站着最倔强的撑篙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