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

金忠

<p class="ql-block">作者 金 忠</p><p class="ql-block">摄影 金忠等</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军马场——山丹军马场不仅面积天下第一,而且也是当今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皇家马场!</p><p class="ql-block">5月27日上午我们沿山丹汉明长城徒步了大约十公里后就驱车直奔军马场。在车上邻座的队友竹林清风告诉我,来前他查了资料,说“过去苏联的顿河马场面积最大,顿河马场解体后我国的山丹马场自然成了天下第一,值得一去。”</p><p class="ql-block">山丹军马场地跨<span style="font-size:18px;">甘青两省,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总面积约330万亩,相当于两个香港的面积。军马场是公园前121年由</span>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一进军马场就看到他威武的雕塑。</p><p class="ql-block">“到军马场一定要骑马啊!”不知谁吼了一嗓子,走进祁连山活动的组织者回应道:骑马可以,大家一定要带头盔、穿马甲,做好防护,这里的马比较烈。安全第一啊!</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下午2:50进入军马场的,大约3:20就看到第一批放马饮水的场景: 尘埃扬起,万马奔腾,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湖水,远处的雪山,构成了一幅在任何地方都难得一见的“饮马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调笑令》描绘了这种雄伟壮丽的图景:</span></p><p class="ql-block">“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在汉武帝击退匈奴控制河套地区之前,这里曾是乌孙、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驻牧放牧天然牧场;也是他们互相角逐、相互争夺的古战场,致使初汉边关不宁。当时有一首<span style="font-size:18px;">《匈奴歌》反映了这片草原在马背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span>“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孺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从历史的角度看,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汉击退了匈奴,结束了边关战乱,控制了河西走廊,这里的民众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休养生息,才孕育了后来以“兼收并蓄、融合创新”“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为当地特色的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凉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梦骏马生渥洼水中”,遂作《天马歌》,歌曰:</p><p class="ql-block">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p><p class="ql-block">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p><p class="ql-block">此后刘彻下诏设苑马寺负责马政,在河西各郡分设牧师苑(牧马场),汉阳大草滩是其中最大的牧马场。汉阳大草滩就是山丹军马场的古称,从那以后这里就成了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历时两千多年,气势犹在。据当地牧民介绍,这个马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常给国家和军队高层选送良马。</p><p class="ql-block">这个马场历史上有多个名称,功能也多次发生变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定名山丹军马场,归属军队管理。2001年9月,山丹军马场整体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单位向社会化企业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骑在马背上,我又禁不住想起了上午刚走过的山丹汉明长城。这里的长城我们户外人喜欢叫它“野长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山丹县境内,</span>不收门票,适合野外徒步,全长约两百公里,我们只徒步十公里。组织者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嘛,走十公里让大家体验一下古战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萧杀和肃默</span>。”这段长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露天长城博物馆”的美誉。长城呈东西走向,把大漠分成塞外和塞内,一墙之隔,城墙北边是塞外,南边是塞内。山丹汉明长城的区别很明显,汉长城是壕式长城,城墙北面20-30米处有一道深深的壕沟,大概是迟滞骑兵冲锋的,距今约有两千多年了。明长城是土筑夯打的,风化的比较明显。汉明长城修建于不同年代,但走向、长度基本相同。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80米不等,平行延伸。 有专家介绍说,在不同历史时期修筑、并行、而且留存这么完整的长城在国内仅此一处。</span></p> <p class="ql-block">走在长城脚下,我正感到枯燥,心里空落落、思绪无处着落时,忽然从一位队友的音响包里流出了毛阿敏演唱的《历史的天空》:</p><p class="ql-block">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p><p class="ql-block">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p><p class="ql-block">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p><p class="ql-block">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p><p class="ql-block">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p><p class="ql-block">一页风云散啊 变换了时空</p><p class="ql-block">聚散皆是缘啊 离合总关情啊</p><p class="ql-block">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p><p class="ql-block">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p> <p class="ql-block">歌曲是两位女词曲作家王健和谷建芬合作的精品,由女歌唱家演唱,那精气神、那冲天豪气一点也不输爷们!歌曲语言凝炼典雅,旋律雄浑平稳,歌声慷慨悲凉,是1994版《三国演义》的最重要的片尾曲。走在长城脚下,看着这一段段被侵蚀城墙和烽火台,听着《历史的星空》,真是百感交集、浮想联翩、一时间许多与边关、与长城有关的诗词名句跳出脑海,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如“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等等,一股中国人特有的悲壮情绪在胸中升腾…</p><p class="ql-block">真的,特别感谢这位队友!在这黄尘古道上,是他用随身携带的音响包激活我疲惫的思绪,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是啊,“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这是对千年历史变革的拷问,也是对人类社会兴衰的拷问。</p><p class="ql-block">正这么想着,忽听有人高喊,“看哈,又有马群来饮水了!”抬头看到不远处,一群马正沿着湖边奔腾。</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长城下午马场,古代的边塞遗迹与驰骋沙场的战马融为一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独一无二的风光,独一无二的体验!</span>在夕阳的余晖里,结束了今天的旅程,“走进祁连山”活动的组织者说:明天还要走近雪山,那里的雪山触手可及、野花遍地,美女俊男们可以好好拍照留影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