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你敢相信吗?图片这位曾经改变过你我的人生,但你可能根本不认识他。当年31岁的他勇敢的向邓公提出,希望国家重新恢复高考,这直接改写了27万人的名,他叫温元凯。如今又是一年高考时,你还记得那场在冬天举行的高考吗?</p><p class="ql-block"> 1977年,北京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结果参会者的发言竟然都是自我检讨,说一定要好好接受改造。看到这种情况,在场年纪最小的温元凯忍不住插话说,当前教育界最重要的问题是恢复高考。他还当场提出16个字,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要知道,这种发言在当时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但没想到邓公立刻就接话说,魏元凯,我至少采纳你3/4,你的第二句话,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从今年开始就马上恢复高考,不要又耽误一代人。邓公话音一落,现场所有人包括端水的服务员们都情不自禁的站起来鼓掌超过5分钟,大家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新时代到来了。</p><p class="ql-block"> 1977年寒冬,举行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天的高考,570万满身风尘的考生涌向考场,则优录取了27.3万人,录取率只有4.79%。就在这一年,18岁的青年余华走进考场,他看到学校挂了横幅,一颗红星心,两手准备。尽管这一年他落榜了,但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希望。余华在基督山伯爵中读到一句话,人生全部的智慧就包含在这两次中,等待和希望。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享受全国时,正在一所乡村小学教课的徐杨生。他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以至于反复找公社的干部去证实。后来他成为新中国院士,创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回忆起高考,他说那一届的同学组合真的很有趣,最大的36岁,最小的才16岁,整整相差了20年。但高考让他们相信书山真的有出路。</p><p class="ql-block"> 同样在这一年,正在苏北农村插队的莫砺锋走上了考场,后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文科博士。回首往事,他说,高考是一座大山,翻过去你就是高山。当年,32岁的大龄青年葛剑雄,以高中毕业的学历考上复旦大学历史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历史学博士、开山大师兄。回忆起高考,他说珍惜最后的答卷,往后再无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 河南青年王立群当时寄来了俄语教材自学,直接从高中考上了研究生。在此前没有书可读的日子里,他就要把史记读到烂熟于胸。当命运的齿轮转动后,他后来因讲解史记一夜成名。当时四川青年何多苓成为恢复高考之后第一届考入美术学院的学生。他的毕业作品春风已经苏醒,轰动全国,人们看到这幅画满面流泪。一个崇拜神的时代结束了,一个尊重人的时代开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7年无疑是中国教育史的春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青春朝气的温元凯如今已是80岁的老人。他特别想对青年朋友说,你考的并不是试,是前途和暮年的欢喜,书桌上的课本是将来选择的勇气和拒绝式的底气。愿我们的少年成乾坤之正气,立天地之威仪,遇事成竹在胸,所行风雨无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