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小七孔

<p class="ql-block">  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的群峰之中,景区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故而得名。景区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秀美幽静,加上浓郁的土家和瑶族风情,使得小七孔景区声名大噪,是避暑胜地。 景区内有小七孔古桥、68级跌水大瀑布、水上森林、鸳鸯湖等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  小七孔景区位于黔桂交界,由一座建于清朝道光15年(1836年)的七孔古石桥而得名。景区面积46.4平方公里,在宽仅1.5公里,长19公里的峡长幽谷里,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融雄、奇、险、秀、美为一炉,玲珑秀丽、美轮美奂,令游客目不暇接,耳目常新,是喀斯特地貌中无与伦比的奇观,人称“超级盆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自然美景令人迷不思返,少数民族沉淀的大山文化与独特的风情让人激动不已,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方水土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小七孔景区由一座建于清朝道光15年(1836年)的七孔古石桥而得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起源于荔波,发展于江淮,发扬于全国。</p> <p class="ql-block">  小七孔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景区之首,景区之名由桥而得。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桥长25米,桥面宽1.8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15(1836)年,昔为沟通荔波至广西的重要桥梁,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募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p> <p class="ql-block">  拉雅瀑布</p><p class="ql-block"> 过小七孔桥,曲行百米许,即见拉雅瀑布。“拉雅”是布依族语,其意思是美丽的姑娘。多姿多彩的布依族民族风情也使小七孔景区锦上添花。拉雅瀑布宽10 米、落差30多米。喷溅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扑面而来的丝丝凉爽让游客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断桥飞瀑</p><p class="ql-block"> 山泉水顺着山坡流到公路上,为了方便游人,当地人便借用树洞给流水搭了一座“断桥”,让其流入响水河中。这里水量大时,似珍珠飞溅,碧潭生烟,洪波怒号;水量小时,如白练凌空,高山流水,心旷神怡。这里是游客必拍照的打卡点,到此一游能体验旅游点的风情万种,倍感人生美好,生命充满激情。</p> <p class="ql-block">  翠谷瀑布</p><p class="ql-block"> 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翠谷瀑布群峰苍翠,以植被郁郁葱葱而得名,悬于群山之腰,似玉带垂于山间。瀑高60多米,落下时水花飞溅形成一道道珠帘,云雾缭绕,随山势而下的瀑水犹如白龙归家,一泻千里。</p> <p class="ql-block">  铜鼓桥</p><p class="ql-block"> 桥长126米,净跨60米,宽2.4米,高25米,桥身两端采用瑶山瑶族铜鼓造型,瑶族将铜鼓视为神赐之物,镇寨之宝,是权力的象征。桥头设立的图腾柱代表着瑶族的尊严和崇拜,柱身上的浮雕图案展示了瑶族传统、独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六十八级</p><p class="ql-block"> 68级瀑布是高程为380-500米,落差120 米,在长1.6 公里的响水河河谷中有跌水式瀑布68级,故名68级跌水瀑布。68 级跌水瀑布不是刚好68级。它的寓意在于:一方面表示很多,另一方面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由于数字6和8在本地布依族人心里象征吉祥。据专家们考证,如此众多而</p> <p class="ql-block">  卧龙潭</p><p class="ql-block"> 乘橡皮舟顺水缓缓而下,两岸是葱茸秀丽的喀斯特原始植被,幽静的河水中,时而有鱼儿跃起,时而有秀美岛屿出现,宛如精巧的天然盆景。山水含情天做媒,带着情侣窃窃私语,带着老伴同舟共济,带着朋友戏水欢歌。</p> <p class="ql-block">  荔波奇景世无双,小七孔桥韵悠长。</p><p class="ql-block"> 碧水悠悠穿石过,青山隐隐映湖光。</p><p class="ql-block"> 飞瀑如雪从天降,翠谷含烟似梦藏。</p><p class="ql-block"> 水上森林添妙趣,人间仙境醉心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