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的美篇

蓝天碧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元民间畅划龙舟活动纪实</span></p> <p class="ql-block">沙溪河岸彩旗扬,潋滟波光映碧苍。</p><p class="ql-block">古俗流香浮艾酒,新妆结彩庆端阳。</p><p class="ql-block">四坊击鼓振天地,八堡飞舟竞雪浪。</p><p class="ql-block">高唱桡歌争胜处,龙舟破浪韵悠长。</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微风轻拂过三明山城,带来了端午节的浓浓气息,沙溪碧水微波涟漪,两岸青山郁郁葱葱,碧蓝的天空漂浮着片片白云。这一天下午一场由三元区龙舟协会和三元区荣华坊联合倡议,三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统筹策划,三元各坊八堡协办的“艾酒飘香扬古俗,坊邻结彩庆端阳;”以“高唱龙船歌,坊堡列队畅划龙舟”的传统文化盛会在沙溪河三元白沙至台江大桥河段举行。</p> <p class="ql-block">  主会场设在金税大厦荣华坊河岸码头,下码头台阶上排列着三个红色跨越台阶的充气拱门,拱门上各有一对黄体红头、像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龙活灵活现。三个拱门上的三幅对联“端阳古韵传雅意,坊堡粽艾庆丰年”、“端午文化共弘扬,坊堡同庆佳节长”、“勇担非遗传承使命,共筑文化繁荣新篇”分别由桂龙坊、三元园通堂、及邓衍镐、邓衍荣兄弟敬贺!码头背景墙上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上方橙色大字“粽香酒醇扬古韵,坊乐堡欢贺端阳”;正中一个红边黄面大鼓上画着龙的像形字和端午字样;左、右下角分别翰墨着艾粽飘香、龙舟飞渡的画面;左侧记录着参加单位:城南村、台江村、三明市龙协、三元区龙协、三元圆通堂、及城关的邓氏宗亲、李氏宗亲、林氏宗亲、黄氏宗亲;右侧记录参加单位:福兴堡、永兴堡、桂龙坊、阳巷坊、昌盛坊荣华坊、传柑堡、凤岗堡、长安堡、台镜头、台溪坂、白沙坊,城南大鼓队、桂龙坊、昌盛坊、荣华坊、凤岗堡腰鼓队;及此次活动的赞助商:沙县金峰烟酒商行、广州王老吉健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背景墙的策划,展现了“艾酒飘香扬古俗,坊邻结彩庆端阳;”这一传统龙舟文化主题。</p> <p class="ql-block">  城南巾帼大鼓队十三面面径约一米宽的大鼓有序地排放在背景墙前的码头上,主会场两侧三里临水步道栏杆上各坊堡彩旗迎风飘扬,桂龙坊、昌盛坊、荣华坊、凤岗堡等各坊堡腰鼓队在各自的坊堡码头等待击鼓迎接畅划龙舟队的到来。岸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仅聚集着许多前来观赏的观众,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精彩的瞬间、记录热闹的场面。主会场有警察维持秩序,各坊堡委派四名志愿者在各自的坊堡地段督导安全。</p> <p class="ql-block">  下午近三点,各坊堡龙舟队划着龙船齐聚在主会场河面。随着主持人的麦克风里传来“端午战鼓响,龙舟破浪行,三元乡民高唱《龙船歌》畅划龙舟活动启航”,紧接着鸣放鸟铳三响,瞬间十几条龙舟有序的向河中划去。只见河面上“划楫齐动浪花起,龙舟飞跃似蛟腾”,十几条龙舟快速向台江大桥方向划去。与此同时城南大鼓队的十八佳丽,十四位擂起战鼓,四位敲响铜钹;事先录制好的《三元龙船歌》在播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龙舟文化古韵</p><p class="ql-block">在三元悠久的历史中,自清代以来就建立了四坊八堡,龙舟活动以坊堡为单位开展。坊堡內的龙舟竞赛有青年组与壮年组之间,同一年龄段的也有单数年岁与双数年岁之间。而坊堡之间相互建立了亲戚关系,如桂龙坊与长安堡为亲戚坊堡。每当亲戚坊堡的龙船划到本堡水岭码头,就燃炮迎接,并请划手下船,在预先摆好的八仙桌上给他们递烟敬茶,吃糕点。然后开展竞赛。三元所有的龙船都要到白马公处(现台江大桥左岸蕉溪口下游水域祭祀白马尊王,祈求平安。</p><p class="ql-block">《三元龙船歌》来自于由清康熙年代进士邓文修(1645-1728),歌词以四句七言诗为一段,共有一百多段。曲调古朴、粗矿、豪迈,铿锵、奋发昂扬。歌词内容丰富多彩,从盘古开天辟地唱起,到历代英雄人物、也有三元地理风貌、民俗风情,歌声欢快流畅、节拍分明。三元乡民划龙舟时经常咏唱的四段:“后门杉树几千年,请得鲁班来造船,造起船来水上走,划船弟子保安康。”;“喜乐欢喜喜乐欢,秀才欢喜去求官,求得官来凉伞盖,回来白马紫金鞍。”;“三元风水撒网型,面前虾山相对门,溪头向在莲花山,溪尾金牌照金墩。”;“右脚上船左脚开,大铜小角吹起来,人人莫笑衣裳湿,踩在龙门跳出来。”划手们在划船的同时咏唱《龙船歌》,别有一方风韵。</p> <p class="ql-block">城南大鼓队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当龙舟向河中划去时,慢慢远离人们视线时,一首十分喜庆、由王丽达演唱的《幸福欢歌》播放了出来。“山也等你来,水也等你来,青山绿水映霞彩,——幸福唱起来。锣鼓敲起来,唱就唱个团团圆圆,敲就敲个自由自在——敲就敲个幸福美好,唱就唱个千秋万代”。十八位中老年佳丽舒展双臂、身随律动,脸上洋溢着灿烂而自豪的笑容,鼓点的节奏与乐曲节拍的融合使歌曲更加热烈而欢快。她们以健硕的臂膀、饱满的热情敲响传承之音,用灿烂的笑容和昂扬的姿态,生动诠释了“岁月积淀风华,文化滋养英气”,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人身上焕发的蓬勃生命力与自豪感,正是:</p><p class="ql-block">五月端阳艾酒香,坊邻结彩韵悠长。</p><p class="ql-block">三元鼓震惊涛起,八堡歌扬奋楫忙。</p><p class="ql-block">丽影挥槌传古调,龙舟破浪竞新章。</p><p class="ql-block">沙溪沿岸欢声响,民俗遗风岁月彰。</p> <p class="ql-block">龙舟竞旅三元桂龙龙舟队</p><p class="ql-block"> 桂龙坊是三元最大的坊堡,沿河南岸居住。祖辈耕地、山林多数在河对岸和龙洲岛、台镜头,部分乡民从事艄排、捕鱼为生,因此竹排成为桂龙坊谋生和生活用柴的重要交通工具。过去桂龙乡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排,因此自幼就学会了游泳和撑排。同时三元的龙舟活动从五月初四抬下水,五月十三抬上岸,除了大人划龙舟外,少儿也学着划龙舟。1985年组建了桂龙龙舟队,多次代表三元区参加市里组织的龙舟禁赛,拿到较好的成绩。其中90年代未,被选送参加了澳门国际龙舟赛。可以说在三元的坊堡中,桂龙龙舟队是一只龙舟劲旅。</p><p class="ql-block">这次三元“艾酒飘香扬古俗,坊邻结彩庆端阳;”活动中,桂龙坊来了三条船,其中两条是龙船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老龙船,这一两年翻修成新的。活动主会场,发令枪一响,队长林纪元手持鼓槌,密集的鼓点提示划手准备起航,舵手调整方向。随后,鼓点按龙舟调的节奏敲响,林纪元起声高唱:“后门杉树几千年,请得鲁班来造船,造起船来水上走,划船弟子保安康。”——划手们齐心协力,双手握划辑、上身前倾、划辑垂向入水、奋力划起,顿时龙舟如蛟龙出海,飞速远离岸边。其他各条船也不甘示落、奋起直追,一同向台江大桥方向划去。</p> <p class="ql-block">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十几条龙船划到白马公水域,待船停稳后开始了祭祀白马尊王。据传,闽越王郢的第三子驺寅,因好骑白马,故号“白马三郎”。当时沙溪有一条恶鳝,长三丈,残害百姓。白马三郎射杀恶鳝,但不幸人马俱被鳝尾缠住拖入水中同归于尽。后人感念其功德,建庙奉祀,称白马尊王。这一传说在长期的信仰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充实,展示了三元民众崇尚英雄、征服自然的精神追求‌。船手举起划楫,桨板垂直朝上,鼓手念念有词,祈求白马尊王保护弟子安康,风调雨顺。然后用一叠草纸包着一把香洒向河面、燃放鞭炮。祭祀完后,船队划到白沙马头,再划向南岸主会场下游的各坊堡。龙船所到坊堡码头,都有腰鼓队敲响腰鼓并燃放鞭炮以示欢迎。最后,龙船返回主会场停泊后划至各自坊堡。</p> <p class="ql-block">坊堡联欢庆端午</p><p class="ql-block"> 当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三元七百乡民齐聚在沙溪河畔共庆端午佳节。沙溪的夜晚河面微波粼粼,流光溢彩,色彩斑斓;楼宇飞桥,湖光山色,在景观灯的烘托下,绚丽多姿。各坊堡乡民你来我往,举杯同庆,体现了三元乡民坊堡间的团结奋进,给美丽的三明夜景增添了别样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这次活动的圆满落幕凝聚着许多人心血和汗水。三明市非遗学会常务副会长、三元区非遗分会会长林仁华召集各坊堡负责人、龙舟队队长,召开了数次会议。专题讨论活动方案、安全措施、资金筹措、方案报备等事项。三元区龙舟协会(桂龙坊龙舟协会)顷全体理事成员之力,协助办好这次活动。三元圆通堂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各坊堡也筹措资金负责各自坊堡的费用,并派出四名志愿者负责岸上的安全。沙县金峰烟酒商行、广州王老吉健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酒水、饮料上的支持。桂龙坊派出两艘机动船和竹排负责水上安全。城南巾帼大鼓队的精彩表演为此次活动增添了光彩。还有人民警察维护现场秩序和交通秩序。人们应该感谢这些为此次活动默默奉献的个人和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