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淮安《新四军纪念馆》

吴桂森(园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5月22日,上海知青、湖南知青、太仓知青、海南知青和哈市知青一行9人,参加在海门召开的知青文化交流会后,由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会长王建国会长召集和组织的会后自由行,游学采风活动来到秀丽的盐城,参观和瞻仰《新四军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宽广,层层递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新四军纪念馆》,背面是铁军广场(N4A);</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新四军铁军站姿吹号雕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纪念碑,由张爱萍题词:《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纪念塔》,后面附有碑文详细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广场两边有浮雕塑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新四军纪念馆中心位置是新四军臂章(N4A)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铁军,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自诞生之日起新四军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党的旗帜,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旅、幸福,为中华民族独立、谋复兴历史洪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人民群众的支特下,新四军背负着民族的希塑,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挺进大江南北,驰骋淮河两岸,开辟华中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沉重打击侵华日军、为中国人民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四军的历史辉煌,是鲜血生命铸就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新四军的历史经验,是艰辛深索得来的,永远需要我们弘扬。新四军的历史发展,是忠诚担当推动的,永远激励我们向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民族危机 铁军诞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努力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山整编,汇聚成抗日铁流,新四军光荣诞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南方星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北上后,留守南方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持续“清利”的数十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同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和广东8个省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并逐渐形成了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北、闽东、闽粤边、闽中、皖浙赣边、浙南、湘鄂边、湘朝边、湘南、鄂豫皖边、鄂豫边和琼崖15个游击区。南方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红旗不倒,密切依靠人民群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红军主力和中央领导机关的战略转移,保存和守护了党在南方的革命火种和战略支点,取得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为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1934年下半年到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红军主力相继战略转移后留在南方8 省15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高度评价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三年游击战争:“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干部大会在汉口召开,新四军军部正式成立。军部成立后,即对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实施整编,散处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除广东琼崖地区的游击队外,胜利完成了下山、开进、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新四军发展成为华中地区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3至5月,新四军各支队陆续抵达皖南、皖西集结整训。此后,为了适应抗日作战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新四军在组织部队挺进敌后和抗日前线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一面打仗、一面建军".从政治、军事、后勤等方面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提高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为新四军在敌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2月至6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的任务和行动方针作了一系列指示,要求新四军主动地、积极地深入敌人后方去,在大江南北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创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强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即将到来,做好游击战争将要变成抗战的主要形式。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新四军积极主动地深入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顽军,创建抗日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挺进大江南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部署,新四军军部指示所属部队:“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达到牵制和分散敌人的兵力,配合国民党主力正面作战,在持久战中,争取最后胜利。"据此,新四军各支队分别向华中敌后和抗日前线开进,在大江南北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关于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争致项英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8年月4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项英同志: 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虽有困难,但比在敌前同友军一道并受其指挥反会要好些,方便些,放手些。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的游击战争已经证明了的。在侦探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人江北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与内战时候很大不同。当然,无论何时,应有谨慎的态度,具体的作战行动,应在具体情况许可之下,这是不能忽视的。薛岳等的不怀好意,值得严重注意。但现时方针不在与他争若干的时间与若干里的防地,而在服从他的命令,开到他指定的地方去,到达那里以后,就有自己的自由了。尔后,不要对他事事请示与事事报告,只要报告大体上的行动经过及打捷报给他。此外,请始终保持与叶同志的良好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请加以考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五月四日</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改为中共中央东南局。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到达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并和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新四军的发展方针:向东作战向南巩固向北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共中央中原局三次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会议,1939年12月,在滁县、定远县交界的瓦屋薛村召开,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向华中敌后发展的方针,号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要坚决地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独立自主地向东、向苏北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次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次会议,1940年1月,在定远县山黄家召开,确定了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强调了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次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次会议,1940年2月,在定远县湾杨村召开,确定了反磨擦的方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致刘少奇、项英指出:“整个江北新四军应从安庆、合肥、怀远、永城、夏邑之线起,广泛猛烈地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海边去,不到海边绝不停止。"1939年12月中旬,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明确苏北“是有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把开辟苏北作为发展华中的战略突击方向,领导和指挥华中新四军与八路军南下主力,决战决胜,打开了苏北抗战新局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3月以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向华中,矛头主要指向新四军,并于当年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重兵围歼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新四军遭受严重拌折。为了对抗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顾全抗战大局,中共中央确定了军事自卫、政治反击的战略方针,击退了国民党雨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粉碎了国民党企国消灭新四军的阳谋。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新四军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浮在天花板上的宣传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新四军军部的重建,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从此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提高战斗力新四军军分会于1941年6月6日至7日在盐城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检查和总结了新四军成立以来的建军工作,汲取了前期建军工作中的教训。刘少奇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陈毅作了建军工作报告。会议号召华中全党全军为把新四军建成党领导下的正规化军队而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1941年开始,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受日、伪、顽夹击的严重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将华中成为其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调集重兵,扩充伪军,对新四军及抗日根据地竭力推行“总力战”,进行频繁而残酷的“扫荡”“清乡”.国民党顽固派与日、伪暗地勾结,不断制造磨擦,进攻新四军。新四军坚决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严重困难的条件下,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坚决反“扫荡”、反“清乡“、反磨擦,制、消灭大量日、伪军,成为坚持华中敌后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刘老庄战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四军在苏北刘老庄抗击日军进攻的战斗。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美4莲在淮阴刘老庄附近掩护淮海抗日根据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进行反“扫荡”转移时,突然遭到1000余名日、伪军包围,第4连82名指战员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在十分不利的开阔地里,以田野间尚未完全挖通的交通沟作依托,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掷完了,就同敌人拼刺刀,用枪托砸,浴血奋战终日,先后打退敌人5次冲锋,毙伤日军17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82名勇士以其气壮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祖国尽忠、为民族献身的精神永垂青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扫荡”是日本侵略者企图从军事上消灭或驱逐占领区抗日武装的一种主要军事行动:反“扫荡”,是共产党领导军民抗日武装保卫根据地,打击和消灭日.伪军的一种主要抗战形式,“扫荡”与反“扫落”贯穿抗日战争始终。“新四军几年来在敌后的历史,是一部反扫荡’胜利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新四军作出的战略部看和中共中央华中同、中共江南区委的指示,1941年5月至9月间.中共浦东工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分7批南建杭州湾到新东,和地方党组建的抗日武装相结合,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8月.成立了国民党集3战,四军军部命令三北游击司令部及所属部队,正式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五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施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新四军通过联线地各方面的建设:大大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华中人民的血肉联系,使民众更信任党,信任人民军队这对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华中抗战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中民主根据地建设,从而对建设新中国也有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坚持敌后抗战度过困难时期,争取最后胜利,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中共中央华中局在1942年1月至3月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全面布置了普遍深入建设根据地的工作,要求一面作战,一面建设。新四军各部队响应党的号召,在武装保卫根据地的同时,从各个方面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为巩固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深入开展了整风、生产、拥政爱民和整训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增强物质基础,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积极做好对日反攻作战的准备,为顺利进行反攻作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毅、刘少奇、懒传珠关于加强部队整训致黄克诚等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41年5月4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栗、刘、张、 王彭、谭用报军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日前部队新成分比例尤以俘虏占多数,老干部伤流动性葚多,新干部不断提拔,加之教育不够,对部队领导能力不强,老基础削,所以影响部队中组织松懈、游击主义习气很重、纪律松懈、贪污腐化堕落及脱离群众、进犯群众利益等现象不断个别的发生这些严重问题不能引起我各级首长及军政机关严重的注意与警惕的。现苏中区敌伪“扫荡”已告段落,三师主力已撤回凤谷村之周,我们在此可能利用的环境下,适应情况,配合保卫夏收,抓紧整训部队,提高与巩固自己战斗力,成为目前极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使部队战斗力坚强,才能应付与适应将来艰苦斗争的环境,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对部队整训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要求,希各首长及军政机关根据各部队实况,具体讨论实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从政治提高政治教育,尤其阶级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开展反贪污腐化、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游击主义等倾向的斗争,对教育不改的分子,坚决撤换,及时受训。设法加强各级政治组织能力与培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为建立正规军生活制度而斗争(军部已发制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加强部队军政教育。在部队中注意小部队班排战斗指挥、夜间教育、河川战斗.射击指挥与队伍纪律、游击战术、管理教育;在战士中一般注意各个战斗动作、射击投弹、对敌骑兵战术、夜间动作、军队纪律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加强支部领导,[以模范例子准备(发展)党员,保证每个班均有党员,有计划训练以提高党员质量,改善支部生活,一切工作经支部,使党的政治影响扩大,支部成为连队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刘、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支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4年,新四军主动地、有计划地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1944年, 新四军共作战6500多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解放国土74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60余万。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为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江、浙东、鄂豫皖8块根据地,极大地推进了各地区的斗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4年.日军集中5师团、1个坦克师团又5个旅团的兵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汤恩伯等部40万大军未能阻止日军进攻,37天失城38座,河南广大地区沦入敌手、为了打击进攻正面战场的日.拯救沦陷区人民,建立起华中、华北、陕北三大战略区之间的联系,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新四军第4师、第5 师琯毂中原,河南敌后抗战的新局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电示华中局:“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条件,对苏浙皖地区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新四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进军东南沿海,有力地打击日、伪军,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的阻挠和进攻,开辟了苏浙皖边区敌后新区,进一步巩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初步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发展东南的战略任务,扩大了在江南进行战略反攻的前进阵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敌后对日斗参中,十 分重视对日、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新四军各级教工部门和日本人民解放联系密切价同,运用各种形式,对侵华日军发动了有力的宣传攻势,动摇其作战决心加深其厌战反战情绪,同时劝告和争取伪军、伪政权人员悔过自新、杀敌反正、共同抗日,这对整持敌后抗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七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到全面反攻阶段。新四军在党的七大精神指引下,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向华中日、伪军发动全面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卓越地完成了敌后抗日的历史使命,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又顺利完成新的战略转变,担负起在华东地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重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习近平:在江苏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3年12月3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七律·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感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18px;">吴桂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铁军浩气贯江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馆内丰碑映碧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弹雨曾摧家国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丹心未改血魂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旌旗指处山河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星火燃时日月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立苍松怀往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风涛犹唱大刀牌。</b></p> 走出博物馆,欣赏广场景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纪念馆左手边是碑林,有刘少奇亲笔题词:浩气长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