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承德,旧称热河,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北聚满蒙,南倚汉地,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汇之地。</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北巡出塞,为训武八旗,抚驭蒙古,于塞外草原设置木兰围场,作为"秋弥大典"的狩猎场所,"木兰秋弥"遂成清廷祖制家法。为方便皇帝沿途休憩理,北京与围场之间修建了一系列行宫,避暑山庄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避暑山庄正式营建,景色兼美南北,气候宜人调养,清帝于此款洽外藩,怀柔远人,赐宴同娱,绥安边疆,避暑山庄随之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与园林特色</p><p class="ql-block"> - 宫殿区:朴素典雅,以楠木殿(澹泊敬诚殿)为核心。 </p><p class="ql-block"> - 湖区:仿江南园林,如金山岛(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仿嘉兴南湖)。 </p><p class="ql-block"> - 平原区:蒙古草原风格,设万树园、试马埭。 </p><p class="ql-block"> - 山峦区:占全园80%,保留自然野趣。 </p><p class="ql-block"> - 外八庙:如普陀宗乘之庙(仿布达拉宫)、普宁寺(仿桑耶寺),展现多元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的主要建筑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 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丽正门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避暑山庄九门之首。初建于康熙年间,重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门南向,上建城堞和阙楼。丽正门门额为乾隆帝御题。"丽正"二字出自《易经.离卦》:"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意思是说:帝王就像日月依附于天、植物依附于地那样依附于正道,才能教化统治天下。</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博物馆,是清代宫廷历史类博物馆,坐落于避暑山庄正宫区。这里原是清帝处理朝政、居住休憩的场所,分为前朝和后寝。沿中轴线的主要殿堂布置的复原陈列,生动呈现出清宫昔日历史意境,东西配殿举办的钟表、挂屏、瓷器、珐琅、玻璃等专题展览,展示了众多宫廷文物珍宝,类别繁多,材质上乘,技艺精湛,彰显了清代高超的工艺水平。揭秘帝后生活,展示精美文物,避暑山庄博物馆邀您共同欣赏品鉴山庄瑰宝,亲身感受深厚的清代皇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耗时89年建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颐和园的两倍。</p> <p class="ql-block">午门 又称宫门、外午门,面阔五楹,开三门。中门上现悬挂爱新觉罗·启功先生题写的"避暑山庄博物馆"匾额。左、右设有掖门,东、西各建朝房五楹。</p> <p class="ql-block">木兰为满语"哨鹿"之意,即捕鹿,秋弥则为汉语,意为君王秋季出猎,"木兰秋弥"是兼具围捕狩猎、演练骑射、彰显武力的一项大典,亦是当时满汉文化交融的体现。兴隆阿所绘《木兰秋弥图》是反映木兰行围这一内容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木兰秋狗的核心是清政府恩威并施,震慑边疆诸部。清帝亲自带领各部围猎,皇帝本人的英明神武及清军展示出的强大军事力量有效"威慑"了同样尚武的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围猎结束后,清帝对随围的各部首领进行大规模的宴请、赏赉、封爵并举行娱乐活动,清廷的"施恩怀柔"得到了边疆各部族的政治认同与军事支持。</p> <p class="ql-block">挂屏,是融含了雕刻、镶嵌、织绣等多种技法的艺术作品,代替画轴或画框悬挂于墙壁,起到美化厅堂的作用。宋代以前,就有用竹、玉、石雕刻的挂屏,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宫苑宸居内陈设挂屏风行一时。</p><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所藏挂屏,材质多样,用料考究,有象牙、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珍珠、刺绣、翠羽、彩瓷、珐琅鹳瓤木等;图案也有章法可循,大多取材于</span>传说、名家画稿,历史典牧、宗教文化、吉祥纹样。它们工艺细致精巧,风格典雅灵动,是难得一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玻璃,在我国曾拥有"琉璃""药玉""璀玉"等诸多称谓。其主要以石英砂、长石、石灰石作原料,经烧炼熔融后冷却固化,再历经造型与装饰工艺,从而成为各类玻璃器物。</p><p class="ql-block">中国玻璃的起源,据考古发现应处于西周时期(此说尚有争议),但此后其工艺发展一直颇为缓慢。直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内务府造办处奉诏设立清宫玻璃厂,玻璃制作技术才得以迅猛发展。玻璃厂征召全国最为优秀的技术人员轮流当班效力,同时邀来欧洲技师予以指导并参与生产。中国传统技术与外来技术的精妙融合,造就了众多崭新的品种和技法,令清代玻璃成为我国工艺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从制造档案和传世作品两方面来考量,宫廷玻璃器的生产高峰期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嘉庆以后则开始式微。</p><p class="ql-block">这里所展示的玻璃器皿,既有清宫造办处生产的御用品,也有外国使节进呈的礼品,还有官员们自海关购置进献的贡品。这些制作精良、美轮美奂的玻璃器皿,反映出清宫玻璃制作的高超技艺,展现了清代帝王的审美意趣,代表着18-19世纪玻璃制造工艺的巅峰水平。</p> <p class="ql-block">清宫玻璃厂 </p><p class="ql-block">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德国传教士纪里安(1655-1720年)指导下筹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建成。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提倡和扶持,形成较大规模。嘉庆之后仍然维持生产,每年都为皇家烧造大量玻璃器皿, 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亡方告结束。</p><p class="ql-block">清代宫廷玻璃器,按加工技法的不同可分为单色、套色、洒金、玻璃胎画珐琅、描金、缠丝、金星、搅胎、戗金、刻花、磨花、点彩等多个品种。</p><p class="ql-block">图示为清红玻璃菊瓣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乾隆朝玻璃器 是有清一代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时期。当时的玻璃器有两大用途,一是供皇家享用,二是供皇帝赏赐。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降二十年(1755年),仅一次就承做玻璃鼻烟壶500个、玻璃器皿3000件,以备皇帝在避暑山庄赏赐之用。</p> <p class="ql-block">铜狮子铸造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约五吨,门左侧为雄狮,右前爪握绣球;门右侧为雌狮,左前爪抚幼狮。狮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装饰物,象征着权力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康熙帝于1703年下令修建,初称“热河行宫”,作为木兰秋狝(秋季狩猎)的中转站。1711年更名为“避暑山庄”,并题写三十六景。</p><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是"木兰秋狗"赏赉诸藩的重要场所,也是清中央政府与蒙古各部联络的枢纽。清帝以避暑之名,行谋政之实,通过一系列的接见赏赉,降低了政治姿态,巩固了与蒙藏等少数民族高层的关系,避暑山庄在有清一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乾隆御题“避暑山庄”匾额原物为金丝楠木雕刻,匾额长3.2米,宽1.5米,1949年后移存承德市文物局库房,现悬挂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澹泊敬诚殿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建造,梁柱用材取自云贵川深山,运输耗费白银7.2万两,木料香气可驱虫防腐,殿内至今无蜘蛛结网。</p> <p class="ql-block">书柜还防虫</p> <p class="ql-block">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帝御题"依清旷",之后乾隆帝增题"四知书屋"。"四知"源于《易经》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诠释了乾隆帝"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治世之道。此殿用于清帝接见近臣、少数民族首领和临朝更衣小憩。</p> <p class="ql-block">清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清帝对官窑瓷器的器型、纹饰、色彩要求甚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所有瓷器必须经过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才可进行烧造。正是在朝廷和帝王的高度关注下,这一时期以青花为代表的彩绘瓷器蓬勃发展,颜色釉瓷器的烧造更是日臻完善。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瓷器生产达到鼎盛,宫廷用瓷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极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博物馆作为宫苑一体的清宫历史博物馆,九重之地,釉色灼灼,珍藏瓷器6000余件套,多为宫廷营造体系承旨制作,流传有绪。</p> <p class="ql-block">壁瓶,又称"轿瓶"、"挂瓶",形如剖开的半个花瓶,靠墙壁的一面平坦有孔,可系绳悬挂。多与花卉相伴相随,饰壁伴轿,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抑扬顿挫的美感。壁瓶缘起于唐,明代得以发展,清乾隆时期达到高峰,官窑出品的壁瓶造型别致考究,纹饰严谨华美,格调高雅含蓄。这些可覆之于手的壁瓶,以小见大,于方寸间传递出帝王的风雅情趣和那个时代的传统美学。</p> <p class="ql-block">清代帝王尊崇藏传佛教,宫禁内遍布大小佛堂。众多的佛像、佛经、供器、法器等不乏瓷中精品。这些瓷器多为清宫造办处制作,也有蒙藏地区进献的贡品,装饰有八宝、梵文、莲花等佛教风格纹饰,交相辉映中闪现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之光。</p> <p class="ql-block">暑山庄后寝宫是清朝皇帝在避暑山庄的寝宫,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区的后寝部分,以“烟波致爽”殿为中心。烟波致爽殿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是康熙三十六景之首,殿内陈设富丽典雅,正中三间设御座,西次间为佛堂,西稍间为暖阁,是皇帝的寝室。</p><p class="ql-block">烟波致爽殿不仅是皇帝的寝宫,还见证了多位清朝皇帝的重要历史事件。康熙、乾隆、嘉庆、咸丰等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嘉庆皇帝在这里病逝,咸丰皇帝则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逃到避暑山庄,并在这里病逝,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慈禧在这里策划了辛酉政变,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统治。</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两道门槛立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西所 </p><p class="ql-block">位于烟波致爽殿西侧,俗称"西所"。康乾嘉时期曾为后寝书斋。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避寇热河时,懿贵妃(慈禧)曾居此处。嗣后,她在此密谋策划了夺权擅政的 "辛酉政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此次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p><p class="ql-block">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p><p class="ql-block">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䜣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p><p class="ql-block">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慈禧皇太后(1835-1908),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咸丰二年(1852)入宫,封兰贵人。两年后晋懿嫔。咸丰六年(1856)生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懿妃。咸丰七年(1857)晋懿贵妃。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皇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懿贵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她的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三次垂帘听政,统治中国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影响至深的重要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作为晚清时期整个宫廷的重心,她的娱乐兴趣和审美取向极大影响着整个宫廷的娱乐生活。从游园赏花、书法绘画,到听戏拍照、养狗玩牌,亦或西洋玩物、音乐舞蹈,在宫闱之内颇为流行。"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同光时期的宫中已然是一派歌舞旖旎的声色之景。</p> <p class="ql-block">云山胜地</p><p class="ql-block">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八景。此楼为两层,内不设楼梯,凭借楼前假山蹬道上楼。一楼设戏台,供帝后听戏;二楼设佛堂,乾隆帝御题"莲花室",供帝后祭月祈福之用。</p> <p class="ql-block">山庄内现存古树名木1.6万余株,包括树龄超300年的油松、侧柏,最老古松“蟠龙松”主干周长达3.5米,树冠覆盖面积逾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避暑山庄的4/5。</p><p class="ql-block">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 南山积雪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p> <p class="ql-block">山区占山庄总面积80%,最高峰海拔510米,现存乾隆御道石阶228级,沿途可见摩崖石刻14处,部分题刻深达3厘米。</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于1703至1792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建成,是清帝驻跸消署、治政礼佛、怀柔外落、巩固边防的夏宫和皇家寺庙群。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庄内西北为山岳区、东南为湖泊区、东北为平原区,整体形貌宛如中华版图。山庄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p><p class="ql-block">避署山庄周围呈半月形环列着12座气势磅的皇家寺庙,占地40余万平方米。这里有供奉世界最高木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普宁寺;有乾隆帝为接待六世班禅敕建的行宫须弥福寿之庙;还有乾隆帝为母祝寿而建的普陀宗乘之庙……这些寺庙金碧辉煌,形制各异,集汉、满、蒙、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之大成,是清朝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历史见证。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在避暑山庄宫墙之外,有十二座皇家寺庙。包括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广缘寺、普宁寺、普佑寺。</p><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不仅是清代皇家寺庙的典范,更是乾隆时期“大一统”政治的实物见证。其建筑艺术、历史背景及民族政策内涵,使其成为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最具代表性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庄围墙总长10公里,高约6米,采用虎皮石砌筑,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长的围墙,可绕行一周观察山庄全貌。</p> <p class="ql-block">磬锤峰的日出值得专门住一晚。凌晨四点摸黑爬上蛤蟆石观景台,看着晨曦把26米高的棒槌山染成金红色,山脚下武烈河升起薄雾,恍惚间像走进了《千里江山图》。有对情侣在缆车里突然求婚,工作人员居然掏出藏式的五彩哈达当贺礼,这样的意外惊喜在别处可遇不可求。</p> <p class="ql-block">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仿嘉兴南湖同名建筑而建,二楼藏有铜制水法装置,通过暗渠引水驱动,可模拟雨滴声,为清代皇家园林中罕见的声景设计。</p> <p class="ql-block">"法林寺"又名"般若相",是避暑山庄早期的一座佛寺,建于康熙四十二(1703)年。其正殿供菩萨,配殿供龙王、雷神,康熙帝御题"般若相",后被乾隆帝列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16景。山门悬挂康熙帝御题"法林寺"。当年,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会有专门的官员来此祭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热河泉冬季水温保持在8℃以上,严冬时节泉眼周围雾气蒸腾,形成“热河冰湖”奇观,泉眼处从未结冰,为世界最短河流热河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Putuo Zongcheng Temple),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镇狮子沟村,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p><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p><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普陀宗乘之庙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作,是汉藏建筑融合再创造的成功范例,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其建筑是清代鼎盛时期遗留下来的具有民族、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遗存,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该时期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象,在佛教中代表大乘教派,有普度众生之意。此石象高2.45米,雕刻精美,富贵而华丽。象头顶置宝瓶,寓意"太平盛世、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p><p class="ql-block">一座高大的藏式白台,门额为乾隆帝御题"广圆妙觉"。台上置有红、绿、黄、白、黑五色佛塔,对应构成藏传佛教的火、地、水、风、空五大元素,同时代表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塔身上装饰莲花、宝剑、摩尼珠、法轮、金刚杵,代表五佛五智。从塔门下经过表示向佛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是该庙的主体建筑,高43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分白台和红台两部分,白台高18米,红台高25米。大红台内部建筑呈回字形,由万法归一殿及群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p><p class="ql-block">坐落在群楼正中的主殿,面宽、进深均为七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四角攒尖顶,周围有回廊。殿外檐下悬挂乾隆帝御题"万法归一"云龙陡匾,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整个殿顶全部采用鎏金鱼鳞瓦覆盖,耗费头等金叶万余两。殿内陈设为复原陈列,佛龛后安置的宝座床,系乾隆帝特为西藏政教首领达赖喇嘛设置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时,八世达赖强白嘉错年仅13岁,尚未坐床,不能前来朝觐,特设此座虚位以待,以示乾隆帝尊崇藏传佛教之意。</p> <p class="ql-block">金顶</p><p class="ql-block">为大红台群楼主殿"万法归一"殿金顶,殿顶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全部采用鎏金鱼鳞瓦覆盖,宝顶为藏式法铃状,殿脊饰以云纹,四角飞檐高挑,装饰豪华。万法归一、慈航普渡、权衡三界三处鎏金顶,仅铜瓦鎏金一项即用头等金叶15000多两,此金顶就占用万余两。</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顶部鎏金瓦耗用黄金1.5万两,1945年日军劫掠时刮走金箔,现存鎏金铜瓦为1980年代修复时重新鎏制。</p> <p class="ql-block">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侵占承德,并盘踞承德达十二年之久。其间,侵华日军在普陀宗乘之庙的多座古建筑上刻字以示炫耀。这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和肆意破坏历史建筑的铁证。此处墙面即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乾隆帝为前来祝寿的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供六世班禅驻锡之用,俗称"班禅行宫"。"须弥福寿"意为像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坐北朝南,占地3.79万平方米,以琉璃牌坊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碑亭、琉璃牌坊,至此为汉式建筑风格;后部为藏式风格,主体建筑为大红台,其主殿妙高庄严殿以鎏金瓦覆顶,大红台以北依山就势循坡建有吉祥法喜、万法宗源、金贺堂、生欢喜心、琉璃万寿塔。整座寺庙凸显出汉藏结合的独特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坊 </p><p class="ql-block">三间四柱七楼汉式形制。翼角飞翘,斗</p><p class="ql-block">拱层叠,流光溢彩。乾隆帝御题匾额"总持佛境",取意佛居住胜境,统领天下万法。</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外墙深红色,正面开三层窗,窗嵌饰琉璃垂花罩。内部由三层群楼围绕妙高庄严殿组成封闭院落,平面呈回字形,营造神秘莫测、与世隔绝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宝塔</p> <p class="ql-block">金龙</p> <p class="ql-block">遗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