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攀越云峰山🧗

诗者

<p class="ql-block"><b>🧗在京西南房山一带有一座因自然地貌和人文历史而闻名的高山,名曰云峰山。云峰,顾名思义,峰耸入云,云上见峰。云峰山因有九条山脊又名九龙山。九条山脊呈扇形由上而下展开,在山下形成一片开阔的缓坡台地,著名的金陵遗址就坐落在这片台地上。</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金陵遗址是金祖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还包括西侧的十字寺遗址,以及攀登云峰山的环山步道。近日山友一行冒雨攀登云峰山,完整走了一个大环线</b><b>,即访谒了历史遗存——金陵遗址和十字寺遗址,也饱览了云峰山秀丽风光,更见识了云峰山洪水的力量,踏过了景区被洪水冲毁后形成的巨石堆切的陡峭沟谷。本次徒步因山陡峭,路湿滑,爬升高,用时长,较为艰难。幸有随行图摄,遂编文记事,与众共享。所奉图片,华为手机拍摄!✍</b></p> <p class="ql-block"><b>金祖山景区主要依托金陵遗址、十字寺遗址和云峰山兴建。景区东西两侧通往云峰山顶的登山步道(木栈道+古道+驴友踩踏出的小路)是景区除两处遗址以外最重要的设施。这也是景区将历史与人文,运动与休闲相结合打造的特色项目。目前景区因云峰山洪水毁坏严重,几近废弃,已不收门票,也未见到管理人员,游人更是寥寥无几</b></p> <p class="ql-block"><b>进入金祖山景区正门(龙门)后,开始沿右侧小路攀登云峰山</b></p> <p class="ql-block"><b>上行约一公里,路右侧不远处就是金陵遗址</b></p> <p class="ql-block"><b>金陵遗址是金代(公元十二世纪)皇家陵寝之地,始建于金贞元三年(1155年),历经海陵王、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五世共60年营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皇家陵寝</b></p> <p class="ql-block"><b>玻璃屋罩住的部分陵寝遗迹</b></p> <p class="ql-block"><b>玻璃屋内部</b></p> <p class="ql-block"><b>金陵遗址背倚云峰山,坐北朝南,九龙蟠卧,气势恢宏。从图片上可以清晰看到遗址上巨长的神道。金大定29年(1189年),为奉礼山陵,设万宁县,后改奉先县。这就是今日房山县(区)的由来(本图取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金陵遗址是北京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遗址。遗憾的是,遗址毁坏严重,地面可见遗存甚少。据记载,本世纪初,经考古发掘,出土了不少金代珍贵文物,推动了遗址的保护。现金陵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景区内的五门六柱石牌坊,门楣尚无题刻</b></p> <p class="ql-block"><b>景区东侧通往云峰山顶的路线被命名为九龙山步道,西侧通往云峰山顶的路线被命名为三盆水步道。如此,</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的基本路线就是景区正门~金陵遗址~九龙山步道~云峰山顶~三盆水步道~十字寺遗址~景区正门</b><b>。图为过大牌坊后上行路段中的一个左切路口,从这里可以就近插到三盆水步道,这是不登山顶的小环线。我们继续上行</b></p> <p class="ql-block"><b>山上雾气蒙蒙,湿度大,植被像被雨水淋过,地面湿滑</b></p> <p class="ql-block"><b>已过中午12点,崖边小憩,充饥</b></p> <p class="ql-block"><b>下起了蒙蒙细雨,一次性雨衣作用不大,几乎所有人都被雨水浸透</b></p> <p class="ql-block"><b>云峰山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云雾笼罩中更显大气磅礴</b></p> <p class="ql-block"><b>俯瞰云雾中的大青山,难得的机会</b></p> <p class="ql-block"><b>坐看云起时,好一番享受</b></p> <p class="ql-block"><b>云峰山(九龙山)是京西南大房山山麓的主峰,最高海拔约1200米。登临主峰,“咕咚运动”计步显示我们所站立的位置累积爬升逾1100米。此时已攀登近4个小时</b></p> <p class="ql-block"><b>云峰山顶几无平缓路段,因此下山路程和上山路程大体相当。但由于路面被雨水淋过,下山反而更加艰难</b></p> <p class="ql-block"><b>此登山指路牌显示,从景区西侧的三盆水步道上山,到此有3公里。也就是说我们下山到三盆水步道起点还有3公里,那么距离景区正门停车场应该还有5公里以上路程</b></p> <p class="ql-block"><b>云峰山上植被茂密,有些路段藤萝密布,凸显原生态面貌,一人行走其间,有种莫名的压迫感和恐怖感</b></p> <p class="ql-block"><b>正值暴马丁香盛开,给高山雨后寒冷中的行人带来一丝温暖</b></p> <p class="ql-block"><b>眼前出现一片大水冲刷形成的碎石路面。此时已徒步近6个小时。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此后的下山步道——无论是古道还是木栈道——基本被洪水冲毁,道路十分艰险</b></p> <p class="ql-block"><b>沟谷里巨石堆切,难以想象洪水倾山而下的巨大力量</b></p> <p class="ql-block"><b>被冲毁的路段中最好的就是崖边天然石块路</b></p> <p class="ql-block"><b>2022年和2023年夏季两场大雨在京郊山区形成巨大洪水,不少乡村道路和景区设施遭到严重损毁。金祖山景区原在建设中,洪水的破坏使其经营难以为继</b></p> <p class="ql-block"><b>巨石沟自上而下,绵延逾一公里,原有步道设施基本毁无踪迹。大自然的破坏力真不容小觑</b></p> <p class="ql-block"><b>水泥铺设的河床和路基全部冲毁</b></p> <p class="ql-block"><b>抵达十字寺遗址。十字寺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景教寺院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遗址内有两通石碑和两棵银杏树,两通石碑碑文分别为辽代的《三盆山崇圣院碑记》和元代的《大元敕赐十字寺碑记》,皆为明嘉靖年间重刻。古银杏树树龄600年,明代</b></p> <p class="ql-block"><b>十字寺历史悠久。最早由东晋慧净法师创建,初为佛教寺庙,名崇圣院;唐代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寺庙开始作为景教寺院使用;辽代重修,复为佛教寺院;元代重建,再改奉景教,并因景教寺院以十字图案为标志,改名十字寺;明清时期复为佛教寺院。此后十字寺逐渐荒废,只剩遗址。民国时期在遗址内发现两块景教"十字莲花"刻石,现藏于南京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十字寺遗址内关于寺庙名称及信奉演变的图示牌</b></p> <p class="ql-block"><b>云峰山横屏图片</b></p> <p class="ql-block"><b>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八月,金世宗完颜雍的第二十四世孙完颜麟庆奉旨带二子谒房山金陵。完颜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了此事。图为《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房山拜陵”画卷。图中金陵背倚的高山就是巍峨耸立的九龙山(</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本图和文字系参考2025年6月11日北京晚报补记</b><b>)</b></p> <p class="ql-block"><b>本次徒步咕咚运动路线图。</b></p> <p class="ql-block"><b>本次徒步咕咚运动累积爬升图</b></p> <p class="ql-block"><b>🌧本次徒步全程约13公里,累积爬升逾1100米,用时约七个半小时。云峰山(九龙山)大环线适合于有一定爬山基础,体力脚力较好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在被洪水冲毁的下山步道修好之前,不建议现在去徒步云峰山大环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