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母亲

期盼

<p class="ql-block">故事分享:</p> <p class="ql-block">  说起母亲,每个人都会想起自己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那个默默为家庭付出的人。</p><p class="ql-block">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出自《小雅.蓼莪》,意思是,父亲赋予我生命,母亲辛勤哺育我。母亲抚摸我,教育培养我,照顾庇护我,陪伴保护我。诗句不仅表达了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还表现了母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深远影响和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出自《诗经.凯风》,意思是,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美好品德的赞美,反映了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歌颂母爱的诗,也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唐.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 清.蒋士铨的“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p><p class="ql-block">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题目是《一个穷苦母亲,是怎么养育出两个总理的》,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内容是:</p><p class="ql-block"> 1892年的一天,邓州知府潘守廉走街串巷,体察民情,无意间,路边一个卖煎饼的妇女,引起了他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在路边摆摊谋生的人,大多极为穷苦,一般都是蓬头垢面,不注意形象。而这个女人很不寻常,她虽然穿着寒酸,但是干净整洁,头发梳的整整齐齐。</p> <p class="ql-block">  再经过仔细观察,交谈,发现这个卖煎饼的女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也十分得体,而且手脚麻利。</p><p class="ql-block"> 潘守㾾不觉心中一动,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把这个女人请到家里做佣人。谁都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个想法,彻底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女人叫邱氏,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7个孩子,刚刚逃难到当地,她的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全家八口人,都靠她一个人卖煎饼来维持生计,生活窘迫不堪。</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个坚强的女人,潘守廉颇为感动,于是,他给邱氏开出来的条件是,到他的府上帮厨,工钱是她卖煎饼收入的两倍,而且还可以把她的七个孩子一起带来,管吃管住。</p> <p class="ql-block">  邱氏听了很感动,说道:潘大人,你已经管了我们全家人的吃住,我不能再要你的工钱了。只是您能让我的儿子在您家办的私塾读书,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邱氏来到潘家以后,潘夫人恰好刚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奶水不足,而邱氏最小的孩子,才刚刚断奶,于是潘家就请邱氏做了奶妈。</p><p class="ql-block"> 邱氏勤劳已经成了习惯,每天都早起晚睡,上上下下,都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她虽然很辛苦,但过得非常开心,因为,不仅孩子的吃穿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两个儿子还能有地方读书了。</p> <p class="ql-block">  然而平静的日子才过几年,潘家就遭到一场劫难,一伙土匪,窥视潘家的财产多时。</p><p class="ql-block"> 一天,趁潘家的男人都外出的时候,突然冲进潘府来抢劫,可是他们翻箱倒柜,搜遍了各个角落,连个大子都没找到,土匪头子非常恼怒,他要绑架潘守廉的儿子,以索取巨额的赎金,而这个时候,潘家的儿子,正和邱氏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p><p class="ql-block"> 于是,绑匪把刀架在邱氏的脖子上,逼问她哪个是潘守廉的儿子。邱氏面无惧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大儿子靳云鹏推了出去。</p> <p class="ql-block">  土匪们一阵狂喜,觉得总算没有白来。当土匪将邱氏的儿子绑回山上,仔细审问之后,才发现上当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让土匪感到惊讶的是,那个被母亲推出来顶包的儿子靳云鹏,面对穷凶极恶的土匪,毫无惧色,他大声的对土匪说:我娘说了,东家对我们有恩,东家有难,当以命相报,我不怕死,快动手吧!</p> <p class="ql-block">  这番话震惊到了土匪,也让土匪十分佩服,他们没再为难这个孩子,最终将靳云鹏给放了回去。</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让潘守廉十分感动,从此以后,潘家人都把邱氏母子,视为亲人,成了真正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考虑时局动荡,匪患猖獗,潘守廉担心,自己的儿子再遭不测,于是悄悄的购买了一处僻静处的房产,把自己的儿子潘馥,委托给邱氏,让自己的儿子,和她的七个孩子生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潘守廉认为,邱氏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勤劳善良,为人正直有担当,还能引导孩子热爱读书,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坚信,在邱氏的教育下,儿子即便成不了什么人才,也绝不会太差。</p> <p class="ql-block">  最终,邱氏没有辜负潘家的厚望,这个穷苦出身,目不识丁的女人,居然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后,她的大儿子靳云鹏两次出任民国总理,并担任过陆军总长,二儿子靳云鄂,是吴佩孚手下的一个师长,担任过陕西督军。</p> <p class="ql-block">  而潘守廉托付给邱氏代为养育的儿子潘馥同样因为才华横溢,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总理。</p> <p class="ql-block">  一个单身的穷苦的目不识丁的母亲,清末民初那个动荡的乱世里,竟然养育了两个总理,书写了教育史上的传奇,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其教育方式,不得不令后人折服,深思。</p><p class="ql-block"> 邱氏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内心善良,知恩图报,凭着一己之力,影响着孩子和两个家庭,被人们戏称为民国第一奶娘。</p><p class="ql-block"> 邱氏无疑是幸运的,在穷困不堪的情况下,偶遇具有慧眼的知府潘守廉,由此改变了家庭以及孩子们的命运,在孩子们的努力下,由社会底层逆袭成达官显贵。</p><p class="ql-block"> 潘守廉也是幸运的,由于自己的一个善举,不仅拯救了邱氏一家,也拯救了自己一家,在土匪入室抢劫的情况下,邱氏以自己儿子的性命保护他儿子的性命,后又代他们把儿子抚养成才,由此,也改变了孩子的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个好女人,可以旺三代,一个坏女人,可以毁三代”。这个“好”与“坏”,不是指字面上的好坏,主要指品行,足以说明女性在家庭中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乃至孙辈性格形成、价值观树立以及人生道路选择上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品行,善良,格局,智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学历的高低,知识的多少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与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有直接关系,也与后天周围的环境,结交的人,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愿所有的父母亲,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指路明灯。</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