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4 年 6 月 7 日,注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一天。这一天,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破土而出,为我们揭开了古代兵学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拂去岁月的尘埃,这些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竹简重见天日。它们以一种古朴而坚韧的姿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智慧,静静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每一根竹简,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历经沧桑,却依然顽强地保留着先人的思想结晶。</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这部被誉为“兵学圣典”的著作,自诞生以来,便以其深邃的军事思想和精妙的战略谋划影响深远。它不仅仅是一部指导战争的典籍,更蕴含着对人性、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至今仍是军事战略乃至商业竞争中的至理名言,提醒着人们在行动之前要充分了解局势和对手。它所倡导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战略境界,体现了古人对和平与智慧的追求,超越了单纯的武力征伐,展现出高瞻远瞩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而《孙膑兵法》,作为与《孙子兵法》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兵学著作,在军事理论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它结合了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强调了战术的灵活性和对地形的巧妙利用。孙膑所提出的“围魏救赵”等经典战术,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智慧和创新思维。这些战术不仅在当时扭转了战局,更成为后世军事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例。</p> <p class="ql-block">这两部兵法竹简的出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从学术角度而言,它们解决了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孙武和孙膑其人其书的诸多争议,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它们让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古代兵学的全貌,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军事思想的演变。同时,对于现代社会,这两部兵法中的智慧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家们借鉴其中的战略思维,分析市场形势,制定竞争策略;在外交领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方向。</p> <p class="ql-block">1974 年 6 月 7 日的这次出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珍贵馈赠。《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犹如两把钥匙,打开了古代兵学宝库的大门,让我们得以汲取其中的智慧养分,继续书写属于我们时代的辉煌篇章。</p>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