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东北部“涞滩”雄视‘渠江’,三面悬崖峭壁。 “二佛寺”始于唐代,依“鹫峰”分上下两殿,盛极一时。 舟揖便利,街市兴旺,这个水码头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建镇。遵循着地势分“上场”与“下场”,相隔咫尺,互为照应。 清咸丰年间,使用条石砌成了寨墙。清同治元年(1862年)为防流贼,除加固外又增修了瓮城,继续保护着这里的青石老街。 ‘巴南区’东部“丰盛镇”地处三区(涪陵、南川)交汇处,可谓“一脚踏三县”。据《巴县志》记载,这里的场镇始于宋朝。 远处“川渝”式碉楼及旁边的“十全堂”均为现代重建,原址已被大火烧毁,它是“民国”时富甲一方,声名显赫的乡绅宅邸。 “一品殿”大宅院,有镇上最大的碉楼。明末清初已店铺林立,商贸兴盛,后因物产丰富而得名,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 “十字街”是过往最繁华商业街,“仁寿茶馆”是“袍哥”组织(哥老会)议事的地方。“十款”和“十条”规矩也接地气的。 “龙兴镇”位于‘渝北区’东南部,据记载,元末明初已有小集市,清初商品发达,置“隆兴场”。日趋繁荣,为本县旱码头。 “建文帝”曾在一小庙(龙藏寺)避难脱险,但就是一个传说。“民国”初改称“龙兴场”,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镇。 原是“大夫第”(文官私宅,非平民草庐),改成“华夏祠堂”。如果是为了“灵兴八方迎豪客”,只能“回头一望叹今生”了。 “刘家大院”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是地主、商人为一体的大富豪‘刘登吉’府邸,曾经“宵汉鹏程腾九万,锦堂鹤筭顷三千。”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场为镇,它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两支余脉间。现为‘偏岩社区’,属‘金刀峡镇’(北碚)。 它曾是“华蓥古道”的一个节点,商贾云集。蜿蜒的‘黑水河’紧紧地环抱着这座古镇,居然一副小桥流水“江南”人家情调。 背街依然有小河静静流淌,‘黄桷树’无处不在。“巴渝”人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你不同意吗? “万年台”是公众的集合之地,“春节”日子,天天上戏。 附近“胜天水库”环山滴翠,70年代,近万民工的心血。 近10年的奋斗,21人逝去,70余人伤残,冰冷的数字告诉我们人定胜天吗?另一个角度看,代价巨大的蛮干,尤其是指挥者。 <br><br>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3点19分<br> 修改于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18点52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