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缘之旅

格物致知

<p class="ql-block">清晨,天际微亮,白云悠悠飘荡于湛蓝的天幕。远处连绵的山脉在晨光中巍然耸立,壮丽非凡。山脚之下,树木葱茏,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地向四周蔓延。我倚靠在绿色护栏旁,凝望着这片广袤的大地,心中涌起一股宁静与喜悦。城市的轮廓隐约浮现,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文明交织的奇妙故事。</p> <p class="ql-block">六合一扫剑入鞘</p><p class="ql-block">抵御匈奴车马啸</p><p class="ql-block">蒙恬复命筑直道</p><p class="ql-block">太史司马未言妙</p><p class="ql-block">孟姜哭倒秦边墙,</p><p class="ql-block">秦直古道南北往,</p><p class="ql-block">坚盾利矛披盔甲,</p><p class="ql-block">握弓搭箭护咸阳。</p> <p class="ql-block">晴空万里,天高云淡,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天地之间。近处绿树成荫,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我伫立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感受着自然的恩赐,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中的某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透过车窗,我看见山坡上的建筑群,那些带有红色屋顶的房子和一个圆形结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宁静而美丽。这些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让人不禁联想到秦直古道的辉煌岁月。</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旁,绿色护栏延伸至远方,树木郁郁葱葱,为这条通往麻池古城的道路增添了一抹生机。背景中的城市轮廓隐约可见,仿佛在向我展示着现代文明的辉煌,与古老的秦直道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在蓝天白云下,一座骑马雕像矗立于古建筑旁,庄重而典雅。背景中的中国传统风格牌坊式门楼,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历史的厚重感。我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秦直古道的沧桑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巍然矗立,门楣上“麻池古城”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大门两侧装饰着红色飞檐翘角的传统建筑风格元素,显得庄重而典雅。我站在这座大门前,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感受着秦直古道终点的壮丽。</p> <p class="ql-block">吕布</p> <p class="ql-block">在麻池古城关前,迷失了方向!秦直道遗址你在哪?</p> <p class="ql-block">打听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好似蓝天下的电线见其影,不显其身!</p> <p class="ql-block">多亏了海哥!通过手机平台,终于找到了具体地点,在一个村的不起眼的土路口!</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分,我漫步在一条乡间小路上,路旁绿植茂盛,远处可见砖墙围栏。这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仿佛置身于秦直古道的尽头,倾听历史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秦直道北段的终点!你相信吗?</p> <p class="ql-block">一座石碑上镌刻着“麻池古城”四个大字,旁边标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我站在这座石碑前,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仿佛秦直古道的勇士们仍在守护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命大将蒙恬主持修建的古代军事通道,南起陕西淳化县林光宫,北至内蒙古包头九原郡,全长约700公里,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其以南北直线走向、工程浩大(路面宽20-60米)和军事战略价值著称,主要用于抵御匈奴、快速调兵运粮,后沿用至清代逐渐废弃。2006年起,秦直道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路面宽度20-60米,最宽处可供车马并行,采用“堑山堙谷”技术(遇山开凿、遇沟填平)。‌‌4‌‌5</p><p class="ql-block">独特的“熟土”工艺(高温处理土壤防杂草)和完善的排水系统,保障道路长期</p> <p class="ql-block">四名男子站在一块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前合影留念,周围环境宁静自然。他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仿佛在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秦直古道历史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比罗马大道早200余年,被称为“世界公路鼻祖”。‌‌</p> <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重新发现,2009年陕西延安段考古确认走向,并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全长约700公里,穿越陕、甘、蒙14个县,跨越子午岭、黄土高原等复杂地形</p> <p class="ql-block">一个男人站在写着“麻池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旁边,挥手致意并微笑拍摄照片。他的笑容中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仿佛秦直古道的精神仍在延续。</p> <p class="ql-block">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北方边防、抵御匈奴而修建的战略工程,由大将蒙恬率30万军民历时两年半初步贯通。其直接连接咸阳与阴山前线,使秦军骑兵三日内可抵达边境,极大提升了军事响应能力,史载“北拒匈奴千里远,南护秦都三日还”。汉代继续沿用此道,汉武帝曾率军经此北伐匈奴。‌‌</p> <p class="ql-block">现分属第六批(2006年)和第七批(201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延安段、庆阳段及起点遗址。‌‌2‌‌6</p><p class="ql-block">富县段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千里秦直道,最美在鄜州”。‌‌</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站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看着两个人站在路旁交谈或查看路边的告示牌。远处夕阳西下,光线柔和而温暖,仿佛在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浪漫与诗意,让人联想到秦直古道的壮丽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麻池城址,又称麻池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西南9公里处,在包头火车站西南附近,总面积90余万平方米1</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秦统一六国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也逐渐强盛。《史记》中记载,方士卢生在寻找仙人的途中得到“亡秦者胡也”的谶语,触动了秦始皇的心事。为了消弭北患,也为了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秦始皇派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p> <p class="ql-block">。1954年,在麻池城址召湾16号公墓,挖掘出金、银质的虎、豹、骆驼形镂空饰片,出土了有狩猎图案的简形器等,出土了汉代铸的“单于和亲”、“单于天降”的瓦当3</p><p class="ql-block">。麻池城址为存在过匈奴生活的历史提供了资料,也是印证光禄塞属性的重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窗外景色透过车窗映入眼帘,湛蓝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绿树成荫下的山脉层峦叠嶂,展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我坐在车内,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仿佛秦直古道的终点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麻池城址以硬土筑成,分南北2座城相连1</p><p class="ql-block">,是秦九原郡的治所,且是穿越阴山南北稒阳道上的重要城镇,也是秦直道遗址北面起点。</p> <p class="ql-block">秦直道虽未能让秦朝千秋万代,但它在维护边疆稳定、加强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融合交流的功业却可彪炳千秋。</p><p class="ql-block">司马迁作史游历秦直道,昭君出塞纵贯秦直道,蔡文姬归汉经过秦直道,苏武持节往来于秦直道……今天鄂尔多斯秦直道遗址,这历经两千多年的黄尘古道、烽火边城,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融合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种损耗当然不能容忍,秦始皇决定修建穿越鄂尔多斯等地通往九原郡的直道。《史记》中记录“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以古代工具之简陋,这“堑山堙谷”四字中包含多大的工程量与多少汗水,站在今天的鄂尔多斯高原上,便可怀古想象。</p> <p class="ql-block">这条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全长近八百公里,平坦笔直,路宽20米至60米不等,能够容纳大队人马快速驰援。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直道附近发现有兵站、烽隧、离宫、驿站等附属建筑遗址。如果说万里长城是秦朝防御北方的盾,那秦直道无疑便是解决北患的矛,这一矛一盾将中原政权与中国北疆牢牢联结</p> <p class="ql-block">秦直道”从今陕西淳化县北的云阳,直达内蒙古包头市西的九原,穿越今14个旗县,路面最宽处60米,一般也有20米,全长700多公里。从秦朝的心脏地区,直抵北方边塞,把京城守卫和边境防御结合起来。它纵贯鄂尔多斯南北,并且直道一般都修在山脊上,坡度很小,另外急弯很少,这样的运输在古代方便快捷,是当时联通中原和北方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秦直道不仅是国防大道,也是重要的经济动脉和文化走廊。秦直道的开通,便利了中原内地与河套地区的交通往来,成为内地通向北疆的大动脉。千年古道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南起云阳(陕西淳化县)、北达九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郊)的秦直道遗址,全长近800公里。</p> <p class="ql-block">三十万大军,后勤补给是第一要务。可偏偏秦朝的经济中心关中平原与北方前线相隔崇山峻岭,通行不易。如果想把粮草从关中运到云阳,必须绕道东方,两次穿越太行山,三次渡过黄河。一百担粮食在路途中会被驮夫吃掉九十四担,只有六担能抵达前线。</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远嫁给呼韩邪单于为阏氏,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昭君出塞”。昭君出塞的故事广为人知,而其出塞的路线也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其中,林幹,这位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的泰斗,首次提出昭君可能经由秦直道北上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令人唏嘘的是,秦始皇生前并没用上秦直道,反倒是死后,他的灵柩由直道运送回首都咸阳。秦二世亡,但秦直道的作用不减反增。后世汉与匈奴、唐与突厥,宋与金及西夏的很多战争都是通过秦直道出兵运粮。明末李自成与曹洪之战,也是围绕秦直道展开。直到清代,这条两千年的古道才逐渐荒废。</p> <p class="ql-block">此篇恭敬顶,千年始皇!及蒙恬将军所有修筑秦直道的勇士们!你们的功绩永载史册,你们的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莅临陕甘宁蒙,环绕鄂尔多斯盆地,历经六天,2400余公里,了结鄙人数年的心愿!在此特别要敬给一路同行的海哥、胜哥、华哥、辉哥!因你们的陪伴携扶下,完成,梦缘之旅,此次探访麻池古城之旅难忘。礼拜至此,愿你们及所有热爱历史、传承文化的朋友们,人生道路一路坦途!</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巅峰隧显,</p><p class="ql-block">不见胡马扬尘烟,</p><p class="ql-block">骠骑横刀策马奔,</p><p class="ql-block">汉武未央乐胡旋</p> <p class="ql-block">吾与2009年初识秦直道,至于今无数次探秘古道,一次次!而今已过了16个元亨利贞!史记司马迁记载,自甘泉抵九原,千八百里!堑山堙谷!从甘泉宫至九原郡!从60余米宽的车路梁,到麻池古城,残垣断壁!悲喜交加,就如同历经秦帝国强盛及衰败的历史,似夕阳落日,类同人的一生,释怀了,舍弃了,放下了,至此以后,绝不在言此古道!</p> <p class="ql-block">十余年来岁未荒</p><p class="ql-block">直道路上话凄凉</p><p class="ql-block">嬴政扶苏蒙恬叙</p><p class="ql-block">捋胡笑瞧后人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