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半步桥位于故城镇西街弦歌巷北首,是故城镇的名胜古迹之一,关于这座玲珑精美的小桥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1942年秋天,我冀南六分区侦查员如神兵天降,在半步桥击毙罪大恶极的汉奸林福荣的故事广为传颂,至今为故城百姓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日寇占领故城后,将“红部”(日寇指挥部)设在临津街南首盐店里。“红部”中有个翻译叫林福荣,东北人,约30几岁,白净面皮,看上去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但心狠手辣,是一个死心塌地为日寇卖命的铁杆汉奸。经常带领日伪祸害百姓,捕杀抗日干部,双手沾满故城人民的鲜血。林平日横行霸道,在集市上强拿强要,从不给钱,百姓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日伪还安插林到故城高小任日文教员,推行奴化教育。 林从来不遵守学校的教学安排,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完全搅乱了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每逢林到校,全校立刻停止其他的教学,师生须列队欢迎鞠躬致敬。首先举行半小时的奴化教育仪式,大肆宣扬“大东亚共荣”、“ 中日亲善”等奴化思想,师生恨之入骨。</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29日,日寇对我冀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关进行“铁臂合围”,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霍庄惨案”,敌气焰嚣张,活动愈加猖獗。冀南抗日斗争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故城林福荣变本加厉,为虎作伥,气焰十分嚣张。面对严峻的抗日斗争形势,为提振广大人民群众抗日必胜的信心,冀南区党委、军区做出“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的决定,并列出了名单,故城“红部”的汉奸、翻译官林福荣名列其中。一区区委接到上级任务后, 区委书记孙建新、区武工队队长刘剑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根据我秘密交通员,佟记茶馆老板佟云贵提供的详细情报,掌握了林每天活动规律。区委决定由侦察员郑明芳、郭方太、铁磊(女)三人完成这一任务。三位年方二十岁的侦察员早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曾多次完成艰巨的侦察任务。特别是郑明芳虽然年轻,但沉稳干练,足智多谋,又是有名的神枪手。郭方太、铁磊(女)二人掩护,郑明芳为狙击手,可做到万无一失。</p><p class="ql-block"> 1942年农历八月初七,中秋节前的西街最后一个城外大集(逢农历的七即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为西街城外大集),这天赶集的人特别多,三位侦察员乔装改扮,随着赶集的百姓涌入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叫卖声、吆喝声响作一团,沸沸扬扬,好不热闹。三位侦察员先后来到佟记茶馆,与佟老板接头后,定下暗号:“客人来了,里边请!"即知道林来了。</p><p class="ql-block"> 按照事先的安排,郭方太、铁磊扮做乞丐,在路西刘家果子铺前数快板、唱小曲,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郑明芳则在茶馆里等候,伺机行动。大约上午10点,林出现在集市上。人们见到林福荣,就像见到瘟神一样,恨得咬牙切齿。林径直走进茶馆,喝茶约半个小时,即起身去西街王家饭店饮酒。郑明芳快步跟上,出了茶馆便是繁华的闹市。林刚走到半步桥附近,郑明芳快步赶上,厉声断喝道:“林福荣!”只见林福荣下意识地回头并伸手摸枪时,郑明芳眼疾手快,手起枪响,林当场毙命。郑明芳麻利地取下林的手枪,把抗日政府的布告压在他的身上,并朝天鸣枪。清脆的枪声使整个集市都炸了锅,赶集的群众还没有回过神来,我侦察员已经安全撤离,在朱家圈渡口渡过运河,步行赴六分区驻地夏津县新盛店。 等到贾德洪(铁杆汉奸为人民政府镇压)带领铁心队赶到集市时,我侦察员早已无踪影。气急败坏的贾德洪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和摊位一通乱打乱砸,抓了几个无辜的群众仓惶躲进“红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侦察员在大集闹市中击毙罪大恶极的汉奸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县,传得太神奇了,八路军战士如神兵天降,有百步穿杨的枪法,小鬼子蹦哒不了几天了!击毙林福荣,沉重的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故城的日伪军如惊弓之鸟,天天龟缩在“红部”,惶惶不可终日。20250606</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