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的美篇

清风

<p class="ql-block">【杂谈】《泡汤》</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凡是我精心策划的,最后总是泡汤。正是水无常形,人无常态,计划没有变化快。</p><p class="ql-block"> 远的一例,省老干大一列夕阳红,直达阿尔山,出发前,腰脱复发,临时换人。</p><p class="ql-block"> 近的一例,刚组成亲友团,豪华包车,经典线路,好好的一个南疆梦,又因血糖增高,不得不退机票。</p><p class="ql-block"> 更可笑的是微小策划也无法兑现。本想住院期间,偷偷溜个号,去老干大唱歌。孰知血糖突降,眩晕迷糊,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也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任性,去土耳其旅游前,已有浮肿迹象,旅行社不让退团,硬着头皮踏上旅程,十几个小时飞行,加上马不停蹄又十几个小时的旅游,等躺到床上,脚肿得像个馒头,强撑着熬到最后一天‘坐上热气球。怕把命搭在异国他乡,放弃了另一段埃及行程,自费买机票飞回国内,等于捡了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定法不是法,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自此,不与命争,马歇尔计划也去他个地。以后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必指哪打哪,就打哪算哪。</p><p class="ql-block"> 远途的、密集的、艰辛的、海外的,都不在考虑之内、计划之中。轻奢的、近途的、松散的、国内的,赶到身体调整最佳节点时,出奇不意、随性而为,也许是我最好的选择。既然事与愿违,就不给自己画饼,望梅不如品梅,酸甜自知,冷暖自知。</p> <p class="ql-block">【杂谈】《体检》</p><p class="ql-block"> 今年单位体检,我弃权了,本以为杞人忧天。</p><p class="ql-block"> 偏偏就出了大事。近半个月口渴,见到水、咖啡、饮料,比亲娘还亲,如牛饮,仍口干舌燥。自知情况不妙,三个月例行尿检、肝肾功能血检之外,加个血糖。</p><p class="ql-block"> 当天接到化验室电话,告知我空腹血糖25,属高危,嘱我挂内分泌,十万火急。</p><p class="ql-block"> 喝糖粉后更吓人,高达35,必须住院,始知问题的严重性。</p><p class="ql-block"> 肾病、高血压,互相牵制,如今又加上个糖尿病,属于并发症。早有预感,十几年累积至此,也顺理成章。</p><p class="ql-block"> 虽很焦虑,见招拆招,只有面对。还记得开方大夫那句话:"也到时候了。"</p><p class="ql-block"> 有些事既然无法阻止,发生了,也不足为惧。虱子多了不咬人,疾病上身,多一样又如何?</p><p class="ql-block"> 感悟是,每年体检还得做,防微杜渐,早发现早治疗,不能自己糊弄自己。</p> <p class="ql-block">【杂谈】《社恐》</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不大喜欢乱哄哄的多人聚餐,坐在席上特不自在,尤其是遇到喝粘酒的,胡吹海造,恨不得夺门而逃。</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精灵古怪,洞察力超常。有一次见我跟网约车司机相谈甚欢,十分不解,下车便问我"姥爷,你不是社恐么,怎么成社牛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更喜三两个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小酌,不拼酒,不吹牛,和风细语,娓娓而谈。就算不掏心掏肺,至少不打官腔、不互相吹捧、说一堆言不由衷的废话。</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现在爱撺弄饭局的少了,哪怕逢五逢十,也没人愿意出头张罗聚会了。年龄大了是一方面,不爱动弹了,懒得应酬,还有万一席间撂倒一个谁来担责?</p><p class="ql-block"> 这也并非重点,直白点说显摆的时候过去了。以前有头有脸的、混得人模狗样的,都愿意牵个头扯个旗,然后大笔一挥、公家买单,既体面又有获得感和存在感。今非昔比,需要自个掏腰包了,哪怕AA制,张罗人又图稀个啥?于是作鸟兽散,一盘散沙,各找各妈,各回各家。</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原因,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走着走着就散了,处着处着就淡了。加之身体各个零件都险象环生,也就没那个凑热闹的心,想见面的情了。七老八十,都散了吧。</p><p class="ql-block"> 兜兜转转、分分合合,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的,有时又会不期而遇,不请自来,找个路边摊,或者肯德基、必胜客什么的,喝杯咖啡或者下午茶,问问又添了啥病,交流一下降糖心得。更密切点的,通家往来、登堂入室,相约泡个温泉,找近便地方来个郊游。最后能留在身边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老友、老伴、老巢,缺一不可的晚年高配生活,与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完全没有社恐,只有社牛。</p> <p class="ql-block">【杂谈】《告别》</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不断告别,告别一些人和一些事,告别亲人,告别朋友,告别旅游,告别美食,告别岗位,告别荣誉,直到告别生命……</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们见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人生倒计时,所有的所有,都可能是最后一次。</p><p class="ql-block"> 世界最大的事莫过于生死,最大的公平,不管长短,最终都是殊途同归。</p><p class="ql-block"> 有些东西,告别了就告别了,挽留不住也不必留恋。有些无关紧要的人、无足轻重的事,散就散了,黄就黄了。抓住当下,让自己快乐每一天,才是可以抓住的。</p><p class="ql-block"> 人在命运面前十分无助,在浩瀚的世界里十分渺小。一切过往都成了碎片般的回忆,所有恩怨都随风飘散。有病就吃药,饿了就吃饭,闲了就散步,闷了就上朋友圈吐吐块垒。</p><p class="ql-block"> 今天收到一枚奖章,如无意外,应该也是最后一次荣誉。从此,尘归尘,土归土,两不相扰。</p> <p class="ql-block">【杂谈】《长寿》</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不希望长命百岁,从古至今,概莫能外。皇帝老儿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只能是痴心妄想。</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生七十不算稀,耄耋鲐背太寻常。</p><p class="ql-block"> 究竟活多大年龄刚刚好?恐怕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养生专家早早去了西天,健身教头也没能无疾而终,正应了那句老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p><p class="ql-block"> 我等应该知足,据半官方统计,能活到七十的人只占44%,而全国人口中71-75岁的老人不足五千万,再加把劲努力活到寿命平均数77.74岁也就够本了。想想有多少同龄人英年早逝,有多少人死于绝症、意外,我们真该庆幸了。上了岁数,吃五谷杂粮,退行性改变,谁身上没点这个毛病,那个缺损,只要有药可医、有病可治,都没什么大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多少坡坡坎坎,都跌跌跌撞撞过来了,顺其自然,与疾病和平相处,不刻意寻找什么灵丹妙药,别信那些大忽悠买什么保健品,能动弹就出去走两步,有爱好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唱就唱、想浪就浪。人生不过百年,别给自己设太大目标,活一天就赚一天,快乐一天。何以解忧?唯有健康,亚健康也行啊。</p><p class="ql-block"> 中庸之道,最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管活多久、多大,能自理最好,等到成了别人的累赘,就算活到百岁,也不好,不好!</p> <p class="ql-block">【杂谈】《烟酒》</p><p class="ql-block"> 邻居来我家,问我:新刷浆了么?墙面洁白如许,得感念敝人不抽烟。</p><p class="ql-block"> 烟酒,男人的标配,舍之,好像不大man,或者阳刚不足。其实酒我倒是有点量的,大学毕业,同寝室友送我,喝至兴起,造了四瓶啤的,四两白的,没醉没吐,也算史上最颠峰的纪录了。</p><p class="ql-block"> 大酒伤身,小酒怡情。最赏心悦目的,是仨俩死党聚在一处,说不尽的话,喝不够的酒,这种名场面不多,直到医嘱不得饮酒,这点儿嗜好也随风而逝了。我这张老脸煞能唬人,为我挡酒的大有人在,特区政策非我莫属。</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没唬了人,索性"装死",去辽西印书,印刷厂厂长舍命陪君子,先是门前三杯清,然后陪酒的人挨个打通关,大有不钻桌子底下就不是爷们儿。见状不妙,清了三杯后,我伏案装醉,任谁叫出龙叫唤也置之不理,躲过一劫。后来听说那个厂长为了弄到电,与电厂人连喝三大茶杯白的,差点没胃穿孔,死于非命。</p><p class="ql-block"> 至于烟也不是半点不沾,连喜烟都算上,一辈子不超过两包。下乡当知青,伙伴为和老乡套近便,便卷蛤蟆赖抽,我曾被呛得跑外头大咳一阵,胆汁差点没戗出来,生产队那日历纸早被这些老烟枪撕得快过年了。</p><p class="ql-block"> 不吸烟,于他,妻儿老小受益,不被二手烟伤肺;于己,身体受益,至少脏器中肺还是清清白白的。从经济上盘算,这男人一辈子烟酒消费,好一好能在二三线城市置下一处房产不成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这笔钱是省下来了,不过最末了都拱手送给病房药房去了。用老百姓话说,也没见谁抽烟抽穷了,也没见谁喝酒喝死了。也不绝对,那大俄冰天雪地,路倒可不少;那酒后乱性的应该也有不少。</p><p class="ql-block"> 抽烟喝酒也属于人生乐趣,穿衣戴帽各好一套,爱好这口儿的咱不反对,告别这口儿,也是情非得已,只要不沾黄赌毒,这都不是事。</p> <p class="ql-block">【杂谈】《集邮》</p><p class="ql-block"> 由过去的集邮,到现在的买邮,一本定位册轻易搞定,然而乐趣全无,只是惯性使然。今年懒到连买定位册都一拖再拖,拖到"再无寒,已向暖"的谷雨之后。</p><p class="ql-block"> 买到手兴致寡然,随便翻了翻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p><p class="ql-block"> 受家父影响,自幼爱上收藏,包括邮票、粮票、钱币,一度如醉如痴。直到看了一则报道心灰意冷。</p><p class="ql-block"> 说一老者去世,在海外的儿子把房产处理掉,接手的业主见到老者留下的邮票、照片、证书等都被弃之如敝屣而大发感慨,老者穷极一生的珍宝在后代眼里一文不值,既然如此,何必当初?</p><p class="ql-block"> 时代进步,大浪淘沙。以前好多我们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东西成了明日黄花,被人不屑一顾。一切朝钱看,纯粹的东西愈来愈少,谈及集邮,只会问猴票值多少钱?而却忘了集邮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邮票是国家名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事件,浏览邮票就是翻阅新中国的宏伟画卷。与之密不可分的书信,则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情感纽带。在慢时代,我们邮寄一封信往往在路上走一星期,来回就是半个月,寄信与收信都是一次甜蜜亲情的体验,而信封上那枚小小的邮票,会浸泡在水里,小心翼翼地揭下晾开,夹在书本里,然后一枚又一枚四处寻找收藏成套邮票,放在自制的集邮册里,当宝贝似的珍藏,那种乐趣局外人是感受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邮票成了商品,投机敛财的工具,猴票卖出了天价!再以后邮票遇冷,书信被微信取代,邮票成了摆设。</p><p class="ql-block"> 怀念童年是致敬纯真。怀念集邮,是回味本心。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值钱的邮票是什么?我会视为路人,冬虫怎懂夏冰?</p> <p class="ql-block">【杂谈】《犬马》</p><p class="ql-block"> 人类驯化最成功的动物非犬马莫属。要不然怎么有“愿效犬马之劳"的说词呢?</p><p class="ql-block">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比起猫,"狗不嫌家贫",这一点狗品胜于人品。忠诚主人,矢志不渝。有关义犬的故事,不胜枚举。满族民间传说便有义犬救主一说,所以满族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p><p class="ql-block"> 我在乡下当知青时常去李大娘家蹭饭,她家的看门狗很凶,见生人就狂吠不止。大娘慢声细语对它说:"这是咱家的孩儿不许叫",那土狗似乎能听懂人话,从此见到我就摇头摆尾。</p><p class="ql-block"> 我不养狗,但我知晓许多人家对狗的依赖与亲昵,甚至视作家庭成员。还有警犬、导盲犬、缉毒犬承接着人类所不及的特殊工作。</p><p class="ql-block"> 可惜狗的寿命太短,一般只能活二十年左右,据说狗龄一年相当于人龄的七年。活到20年的狗相当于百岁老人了。我楼下的一家邻居有只泰迪犬,老的都走不动道了,主人还是视为珍宝,心甘情愿为它养老送终。</p><p class="ql-block"> 再说马,马善被人骑,马品也是极好的。牛虽然也会耕田拉车,却有牛脾气、钻牛角尖。倔毛驴、顺毛驴更是无法比马相提并论。当然也有烈马,桀骜不驯,上了战场,冲锋陷阵,烈性子最好不过了。马除了干农活、跑运输,还能出入高级场合,像马术、赛马,那身价比人都值钱呢。</p><p class="ql-block"> 犬马之劳固然不错,爱犬爱马也无可厚非,但过犹不及,声色犬马就不足为道了。有人把狗宠上天,死了还要厚葬,却对父母不尽孝道,这属于狗人,还不如狗。有人不守马道,成了害群之马,遭人唾弃,也是咎由自取。</p> <p class="ql-block">【杂谈】《余地》</p><p class="ql-block"> 过去出门,嘴里念叨"伸手要钱",即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如今一机在手,什么都有。余下的还有手纸和糖果。有个鼻涕或痰备用,带糖是防止低血糖。</p><p class="ql-block"> 老了,毛病多了,凡事就得留有余地,有备无患。</p><p class="ql-block"> 有一回挺吓人,从科普公园遛弯回来,走到华人酒店,突然头晕目眩,脚底像踩了棉花,寸步难行,只好坐在马路牙子定定神。来时走急了,没给返程留下足够的体力。</p><p class="ql-block"> 好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都会合理分配体力,步幅多大,前后半程怎么跑都会有个章程,最后冲刺才能后来居上。咱普通人不大讲究留有余地,就像去年在保亭爬七仙岭,像打了鸡血,一路攀援,由着性子爬到山顶 。没高兴太久,下山时腿都瓢了,回到住所足足趴了三天。</p><p class="ql-block"> 走路爬山是这个道理,做人也若此。做人留一线,事后好见面。在情绪最冲动时,千万不要说过头话、绝情话,一旦撕破脸,修复起来就难了。好多案例证明,有时就因为一块钱,或者路怒,或者一言不合,而情绪失控,只图嘴巴头痛快或大打出手,酿成大祸,悔恨终身。</p><p class="ql-block"> 在管理情绪上南方人似乎比北方人要好些,君子动口不动手,我就见过两个上海男人为五分钱吵了一个小时。而北方哥们可没那个耐心烦。你瞅我干哈?我就瞅你了咋地?结果老拳相向,两败俱伤。这是何苦?</p> <p class="ql-block">【杂谈】《五类》</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重成分论,地富反坏右被称作"黑五类"。</p><p class="ql-block"> 浮想联翩,老人和老人也不一样,我将其分为“五类"老人。</p><p class="ql-block"> 第一类:硬核老人。年纪到了,生理、心理却与年轻人毫无二致。该自驾,云游四方;想创业,游刃有余:身体没毛病,医院不沾边,这样的老人是老人中的战斗机。</p><p class="ql-block"> 第二类:健康老人。即使有点小毛病,可以忽略不计。冬天当候鸟,夏天去钓鱼。小歌唱唱,小舞浪浪,免票车坐坐,跟团游棒棒。这类老人不受疾病困扰,是老年人中的黄金窗口。</p><p class="ql-block"> 第三类:自理老人。这类老人患有慢性病、基础病,虽然不能远游,家门口逛个公园,马路上遛遛弯还能做到,生活中基本自理,药罐子不离手,是医院的常客。属于老人中亚健康人群。</p><p class="ql-block"> 第四类:日光族老人。这类老人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需要有人陪护,行动受限,或拄拐杖,或坐轮椅,习惯于蹲墙根、晒太阳。这其中也包括老年痴呆症患者或半身不遂后遗症。</p><p class="ql-block"> 第五类:卧床老人。这类人是老人中的弱势群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长年卧床,或吃流食,或打鼻饲,与外界隔绝,风烛残年。有的靠全职保姆,有的靠护工,还有的住养老院、康养中心,前景黯淡。</p><p class="ql-block"> 我对号</p><p class="ql-block">入座,充其量算三种人,目前还有医可治、有药可控,出不了远门,可就近闲逛,生活尚可自理,凡事量力而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您是哪类?</p> <p class="ql-block">【杂谈】《智五类》</p><p class="ql-block"> 意犹未尽,再说说"智五类",步入新时代,衡量一个新老人生活质量如何,智不可或缺。</p><p class="ql-block"> 第一类:智星。精通电脑,熟悉Al,一机在手,功能全通。网上购物,共享单车,机票酒店,攻略自定,期货炒股,翻云覆雨,紧跟时代,与小青年比肩,是老人中的智多星。</p><p class="ql-block"> 第二类:智者。基本掌握智能手机,会查车次,会看地图,会订外卖,会网上购物。出门不受憋,万事不求人。是锐意进取,善于学习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第三类:达标。能用手机拍照,会发朋友圈,可以微信支付,可以语音聊天。不大会加好友,不大会建群、群发、群视频。</p><p class="ql-block"> 第四类:智弱。勉强会微信支付,对团购、网购一无所知。问路全靠人指,领鸡蛋全靠别人操作。</p><p class="ql-block"> 第五类:智障。手机只会接听电话,勉强用语音聊天,打电话。智能手机开发近于零。</p><p class="ql-block"> 您再对对号,入入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