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年古村卧云铺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地处莱芜、博山、章丘交界处。因村子坐落在半山腰,地势较高,常年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如卧在云中,故而得名“卧云铺”。2025年6月,晴,骑车到此,手机拍照,与友们共享!</p> <p class="ql-block">村内现仍保存石屋院落200余座,房屋大都以当地的“十八行子”石头垒砌而成,不用任何粘合剂,历经几百年坚固如初。</p> <p class="ql-block">齐长城从莱芜北部绵延而过,风门道关位于卧云铺村与逯家岭村附近的高山垭口处,是齐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现已经不存在。</p> <p class="ql-block">摩云山梯田:始建于元朝,从山涧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如似行云流水,蔚为壮观,是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村西北的雳尖,海拔833米,因阴雨天常与高空雷电相接而得名霹雳尖。</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章丘、淄博、莱芜的分界处,山顶上的“三界碑”。</p> <p class="ql-block">霹雳尖山顶有人工垒砌的石灰岩围墙,是齐长城上的烽火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现在村里已经修好了登山路,位于停车场东侧,方便了旅游者!</p> <p class="ql-block">明朝嘉靖年间,李家先人从淄博迁来。李家大院为李氏族人的集中居住院落,院子格局错综,房间多处,二层小阁楼惬意舒爽。相传,1857年春,东路捻军被清军曾国藩部击败,黑旗头目苏天福率部辗转逃到莱北山区,在齐长城黄石关以南地区休整。为筹措军费,苏天福命人铸造铜钱,并探察选中了深藏大山而又有地下层的李家大院作为铸钱的秘密场所,卧云铺人称此处为"地下钱庄”</p> <p class="ql-block">拐弯抹角为当地独特的建筑形式。村内街道遇到转弯时,房屋墙角在2米高以下总是抹去棱角,像刀砍斧削掉一般,故为"拐弯抹角",抹角上端和下端探出的石板却保留了直角,当地人称之谓"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的这种做法是为最大限度方便路人通行尽可能利用空间,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互敬互让、和谐共处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泰山时报》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内唯一一份由地级创办的机关报《泰山时报》,报社旧址仍保存完好,是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明朝嘉靖年间,刘家先祖从淄博龙堂村迁来,其后人勤劳能干,短短几代便发展壮大起来。刘家大院与王家大院仅一墙之隔,是在王家赠与房屋基础上扩建而成,成为刘氏族人集中居住院落。大院年久失修,部分塌落,拾级而上,进入大院,院内曲径通幽,留有小道,前后贯通,出行方便。</p> <p class="ql-block">闫家大院为闫氏族人修建的集中居住院落,俗称"大天井",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建筑依地势而建成二层,一层用来饲养家畜,二层通风好,采光好,不潮湿,冬暖夏凉,用于居住。据闫氏后人讲述:始祖闫常山是位身怀绝技的庄稼人。明永乐年间,兄弟4人因得罪官府,由陕西齐家迁往山东,排行老三的闫常山相中了风水宝地卧云铺。他用计火烧匪窝,生擒匪首赵麻子,帮助当地百姓铲除了霹雳尖匪患,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英雄。</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新建观音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