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一、什么是学习活动</b></p><p class="ql-block">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解决教学点问题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判断一个教学活动设计得好不好,就要看这个活动能不能有效解决教学点问题。有效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活动的丰富与新颖。</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二、学习活动设计的四项原则</b></p><p class="ql-block"><b>1、目标导向学生需要什么?</b></p><p class="ql-block">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明确,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这需要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充分。对某个知识,我们的理解如果透彻到一定程度,就会容易想出办法来把别人教会。不应该上来就想着怎么教,先要明确教什么,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每一个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形下才有意义。</p><p class="ql-block"><b>2、学的活动学生做什么?</b></p><p class="ql-block"> 以学为基点来设计学习活动,就是要考虑活动的每一步学生做什么。首先要区分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教的活动就是教师在做事,最常见的是讲和问;</p><p class="ql-block"> 学的活动是学生在做事,就是学生做的事,听说读写答是学生在活动。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并不是好的活动。因为这种活动,是教师代替了学生的学或者说学的活动没有过程。二者的关系是,教的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比如示范时的讲,点拨时的讲,总结时的讲等,并不是直接给学生讲会,而是促进学生学会。问也是一样,不是为了要答案,而是促进学生思考。比如学生答错了,老师问,你这样答对吗?这就是要答案。老师问,你为什么这么想,这是促进学生思考。</p><p class="ql-block"> 总之,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p><p class="ql-block">3、实践充分学生的做是不是可见?</p><p class="ql-block">有些活动实践性不强,不能外显出来,尽可能让学生的活动可视化,容易操作。</p><p class="ql-block">4、层次梯度学生做的是否顺畅?</p><p class="ql-block">通常要把一个难的活动分出层次,循序渐进地展开,这样活动会丰富多样,而且容易开展。</p><p class="ql-block">5、情境设置学生做的是不是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设置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是新课标的要求。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打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获得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三、学习活动设计的五条路径</b></p><p class="ql-block">1、把问题变成活动人的思维总需要一些跳板,问题就是。先设计问题,再变成活动。</p><p class="ql-block">2、借助助学系统课后习题,能直接用就直接用,不能,就进行改编。多向课后习题学习。以终为始,多向中考试题学习。</p><p class="ql-block">3、阅读并尝试改写课例读名师课例,并尝试对其改写。</p><p class="ql-block">4、一个人的集体备课把能收集到的课例全部集合起来,看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怎样设置活动。一个人的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5、一个人的同课异构备课时,同一个问题也可以多设计几个活动。总之,实践的东西,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多收集,多总结,多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