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世纪变迁

李兴洲

<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李长宗是1893年生,1971年病故,享年78岁。听奶奶说爷爷13岁就下煤窑,后来跟着开滦煤矿一个英国釆矿工程师学徒,学会了英语和排除瓦斯、掌子面开挖等煤炭开采技术,任煤矿的中级员司,后来做了开滦煤矿马家沟矿的总管。</p><p class="ql-block">(马家沟矿是滦州官矿有限公司1908年开凿的第一座矿井,1910年4月正式出煤。1912年开平、滦州两公司联营)</p><p class="ql-block">爷爷在唐山市开平区屈庄中街,盖了南北走向、有前后院、两套正房、厢屋的房子。置了几十亩地租给别人种,但是不收租子。我记得南门是木制钳有铁钉的双开大门,前院很大,院角对称的种了两颗刺梅,正房有高台阶,厢房有条案、花瓶,堆放杂物、粮食。我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在厢屋窗口手执斧子捉老鼠的情景。</p><p class="ql-block">马家沟矿在1936年由矿务局关闭,主要原因是煤质差成本高,关闭时灌了水。</p><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占领了煤矿,掠夺性开采,重金请爷爷到矿上做事,爷爷坚决不当汉奸,他说:给英国人干是为了挣钱养家,日本是侵略、掠夺,性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日本人后来找人抽水到负50几米,干不下去了。所以没能在马家沟获得煤炭资源。这个时期爷爷躲到辽宁北票市尖子山煤矿。(1917 年北票煤矿公司成立,一大批开滦的熟练工去北票煤矿,与当地农民工一起形成了北票矿工群体。一直与开滦矿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直到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开滦重新恢复马家沟矿,抽水到负300多米,才可以生产了。大跃进年代,1月1日投产的,上了头条新闻。</p><p class="ql-block">1938年冀东爆发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大爆动,尽管失败了但是影响很大。爷爷让家中四个儿女参加了革命队伍。</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生活困难,先是卖掉房子,只留下前院正房和厢房,奶奶不善持家,靠变卖家产度日。 到1947年解放区“土改”时,政府根据人口核实家庭财产定为:贫农、还分了5亩地。</p><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爷爷因旧社会的经历受到冲击,唐山市开平区定性为:有严重历史问题。</p><p class="ql-block">1975年哥哥兴亚在唐山河北矿冶学院上大学期间回屈庄看奶奶,奶奶拿出来一张收款条,时间是文革爷爷受管制期间,有一个姓韩的唐山环卫工人说:爷爷解放前欠他两个月的工钱,要求归还。奶奶拿出几十元钱给了他,那人拿钱就走,老嬸追岀来,让他写下了收款条。哥哥知道后很生气,对这种落井下石的人不必客气!于是找到环卫局查到此人,到家拿着收款条给他看,这人立刻下跪求饶!说是当时生活困难,找点钱花...这人早年也有革命经历,对我的家庭知根知底。</p><p class="ql-block">爷爷身高一米八、年轻时长得面庞方正、白白净净。头顶上有个疤,是他在十几岁下煤窑时矿道冒顶砸伤留下了一个坑 。</p><p class="ql-block">听父亲说过,小窑煤开采非常原始,就像打井一样开下去往周边掏挖,非常危险。</p><p class="ql-block">我在1960年上小学之前先后两次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第二次是住了一年零七个月,回到北京护国寺117号父母家玩了一个夏天即赴天津部队子弟的红光小学读书,寒署假回家,三年级才转回北京。</p><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爷爷给孙辈男孩起名兴字辈,兴国、兴亚、兴洲、兴利、兴华,寓意是:亚洲的中国兴旺强盛。</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带我去看皮影戏,给我买驴皮影人,回家就坐在坑上对着窗户戏耍,记得早上和奶奶一起去磨玉米面,帮助推石碾子。当年庄里还给我分了自留地。1977年唐山地震后回老家探望叔叔一家,老房子全部倒塌,叔嬸省吃俭用盖了新房。叔叔告诉我那块自留地种了树,有碗口粗了。当时原住在后院本家的瞎大娘还健在,她惊奇我还记得当年庄里碾盘的位置,还记得小时候的玩伴滿满、二老歪。还记得后院大娘的儿子七哥当年在生产队赶车,总是装神弄鬼的吓唬我。</p><p class="ql-block">屈庄西边紧邻陡河,小时候常常在河边戏水,回家后奶奶用手在我胳膊上一挠,发现有白印就知道又偷着下河了。庄里都说奶奶爱耍钱,儿女管生不管养,都是大的带小的。可是她对孙辈挺好,家里饭菜不好,奶奶就带着孙子下饭馆,弄一只扒鸡,吃完了一边给我擦嘴一边告诉:回家别说啊!</p><p class="ql-block">最后见到爷爷是1963年夏天,还记得爷爷到北京前门买鼻烟,他一直有闻鼻烟的习惯。</p><p class="ql-block">曾祖父去世的早,名字晚辈无人知晓。建国初期政府号召平坟,听父亲说祖坟地有个举人墓、县太爷李 信的墓碑。</p><p class="ql-block">我的奶奶徐菊荣是爷爷的第二任妻子,(大奶奶生了一儿一女后病故)奶奶又生了三男两女,父亲排行老五。奶奶对大奶奶生的儿女非常好,对自己生的大儿子(二伯父)却很严。时隔几十年二伯父还向我说起:小时候上学急着买作业本,回家要钱奶奶不在家,情急之下砸了钱櫃的锁拿了两块大洋。晚上放学回家,奶奶说大洋少了十几块,一痛暴打让二伯父记恨了一辈子(晚年还对我说起此事)(照片是奶奶1955年到部队看望叔叔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大姑李鹤玲(姑夫李荣、中共党员(建国初期任赵各庄煤矿物资科长)育有8个子女,四女四男。大表姐李云霞,依次旭、彩、朝)文革前北京邮电大学毕业,曾任1800路载波机设计组长,后任黑龙江省科技局、专利局长。二表姐在秦皇岛、三表姐在河北唐山。两个大表哥是双胞胎,名字是站华、住华;依次是振华、秋华。1968年双胞胎兄弟一块儿参军到北京262医院,复员后回唐山工作。振华在大地震时身亡。(1968年双胞表哥参军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伯父李鹤铭写一笔漂亮的毛笔字,后任天津某剧团的编剧。大伯母是剧团的青衣演员,育有一个女儿,长得特别漂亮,后由爷爷作主嫁给青邦邦会的徒弟,婚姻不幸,精神失常。大伯母病逝后,大伯父又结婚育有一个女儿,大伯父71岁病逝。女儿(失联)。</p> <p class="ql-block">  二伯父李鹤同,参加革命后改名李程远,在晋察冀军区做后勤工作,抗战时期险些遭误杀。1945年日本投降后山西大同一度成为孤城,不久闫锡山的军队闪击大同,驻在城中的八路军接到命令连夜向根据地转移。伯父征用了几挂马车拉着八路军的家属出城。一路上兴国大哥、秀娟大姐坐的是马背上的摇篮。到了滹沱河边,追兵逼近,枪声不断,车把式纷纷逃命。那年滹沱河发大水,水深流急。伯母拿出包里的十几块大洋送给车夫,车夫让伯母抓着马尾巴,两个孩子的摇篮绑在马背上,自己在前面游水牵马过河,逃过一劫。平津战役后二伯父任天津市军管会第一任财务处长,解放初期在人民大学财经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天津市政府工作多年。1959年错划为“党内右倾”从行政13级降为17级,这事儿也波及到父亲,天津市委派人到部队了解家庭情况,影响了晋级晋衔。不久二伯父调任天津拖拉机厂厂长、文革期间任天津市建港指挥部主任、1980年平反,任天津市经委总会计师,伯父说这辈子在天津服务了8任市长。离休后一直返聘工作,64岁突发心脏病去世。</p><p class="ql-block">1985年父亲离休,我曾陪同他一起到天津探望二伯父、二伯母一家。二伯父感叹自己年轻时太过聪明张扬的人生教训给父亲写下了:“鹤本高洁、轩昂气宇,若学智叟、愚志难为”。以此总结他的人生感悟。(照片是青年时期的二伯父)</p> <p class="ql-block">1975年春我在部队收到二伯父寄来的字帖</p> <p class="ql-block">(题跋:以鹤比人高洁而无私,而今为四化切莫学智叟之慧,应效仿愚公,怀迁王屋、太行之志,后者事竞成。此举实为大智若愚,非愚公之谓也!此精神願代代相传。余存此念久矣,近数夜不能寐故而书之)</p> <p class="ql-block">天津和平区芷江路18号 (二伯父一家在这幢洋楼住了多年)</p> <p class="ql-block">秀娟大姐和兴国大哥(上个世纪50年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二伯母李兰凤,中共党员、和伯父一起参加革命,建国后身体不好,多年“吃劳保”。战争年代生了一儿一女。大哥李兴国,文革前河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调天津市政府工作。大嫂杨乃琴(梨园世家,和杨乃鹏、杨乃童、杨乃林、杨乃宽是本家)育有一子李 敬。</p><p class="ql-block"> 大姐李秀娟,大学毕业后当教师,育有两个儿子小青、小X。(这是1985年我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二姑李鹤荣(随二伯父一起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唐山市商业系统干部。二姑夫李子世(原名李志清)中共党员 、抗日时期担任区长,解放初期任河北省迁西县委书记,后调开滦煤矿组织部长、唐山市银行工作)。育有一女二子,姐李维,弟李建生、李建波。1976年唐山大地震二姑、小维遇难。(照片是上个世纪50年代二姑和姑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叔叔李鹤田 、中共党员 、十二岁参加八路军任勤务兵,后爷爷找到部队说:我有四个子女都参加了革命队伍,这个小儿子太小,带回家念几年书再送回来,部队首长批准。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叔叔报名参军未批准,1955年叔叔第三次报名参军到了空军某部。复员后先是回唐山老家任村支书,后到开滦煤矿工作,最后调到中学当校长。49岁患肠癌去世。嬸子贺彩庭育有三个儿子,李兴利、李兴华(弟妹李宝玲、女儿李霜、儿子李江涛)三子李兴兵和奶奶在唐山大地震时遇难。</p> <p class="ql-block">1967年的兴利</p> <p class="ql-block">1975年的堂弟李兴兵</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姑姑李鹤珍,师范学院毕业,北京育民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姑夫王城根,1955年和叔叔参军到空军部队(中共党员)空军某部领航科副科长、后调军委空军作战部领航处参谋,1971年林彪“9 1 3”事件受牵连复员全家回浙江宁波,(后平反)。姑父享年81岁,姑姑79岁。儿子海唐(育有一女)女儿海红(育有一子)。</p> <p class="ql-block">父亲李鹤轩,1930年生,16岁参加革命,建国初期任河北省滦县团委书记,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为部队输送1000多名新兵参军,被66军留下,任团俱乐部主任、北京军区干部训练大队政治教员、后调入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文革”时期军队“支左”任山西省委组织部负责人、阳泉市人武部政委,1985年离休,2004年9月病故。</p><p class="ql-block">母亲范素兰,1928年3月生,参加革命后在滦县法院工作,后调河北保定市地毯厂、北京市幼教局干部、丰盛胡同街道办事处劳动科长,文革期间随父亲调入太原市中级法院民事庭直至离休。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太原市三八红旗手。2013年1月过世。育有两子一女。</p> <p class="ql-block">母亲范素兰和哥哥(19 53年在河北保定)</p> <p class="ql-block">哥哥李兴亚、1951年10月16日生。1969年二月参军到内蒙30师高炮营,1971年赴老挝参加抗美援越战争并火线入党。1974年复员分配到北京市建材局琉璃瓦厂后选送上大学。唐山大地震在河北矿冶学院遇难。</p> <p class="ql-block">弟弟李兴洲 1953年10月6日生于河北省滦县,中共党员。1969年底参军在测绘部队学习测绘制图专业,后调入北京军区机关、工程部队。</p><p class="ql-block">1976年3月复员分配到国家测绘总局地图出版社美编室,从事印刷活字设计和展览设计。1979年3月调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事影视美术设计。1988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国家一级美术师。1979年元月和王鲁闽结婚,育有一子李 幸,1979年10月10日生,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现在中央新影文化节目部导演、制片主任。儿媳刘丽欣 中共党员、北京舞蹈学院美术系毕业。育有孙子:李峻晨、孙女:李芯田。</p> <p class="ql-block">妹妹李金蕊(1957年5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红星药厂药师,育有一子李书鹏(育有一女)</p> <p class="ql-block">旧社会在老家屈庄流传着一句话:"老李家的媳妇如绵羊,老李家的姑奶奶赛阎王"。屈庄人口众多,李姓为多数,其它姓氏多为屈庄的姑娘嫁到外边生活困难又带着女婿回来的。所以姑奶奶说话硬气。屈庄紧临陡河,沙子细腻,周边盖房用沙都到屈庄拉沙,久而久之村边有一个巨大沙坑,这些年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大坑已经添平。</p><p class="ql-block">姥爷家亲戚:</p><p class="ql-block">姥爷范有恒、享年69岁。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王营村。姥姥范赵氏 、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王营村范姓人口多,小时候回姥家见过本家七个姥爷,还记得三姥爷范有德、四姥爷范有余……。姥爷姥姥育有两女四男。</p><p class="ql-block">大姨范素琴 、大姨夫杨君山 中共党员(抗美援朝志愿军汽车运输团排长)回国后当工人。大表哥杨顺林(小名和里),表妹杨桂芝⋯。</p><p class="ql-block">大舅范连祥、中共党员(河北青龙县中学校长、大舅妈王瑞合)育有三儿一女。大表哥范卫国、二表哥范雅夫(小名双福)三表弟范雅志 表妹范雅娟、妹夫李树新。</p><p class="ql-block">二舅范连文、中共党员(参军复员后回家务农,任村支书)二舅妈x X x,育有..大表弟范雅林、范雅江..。</p><p class="ql-block">三舅范连臣、中共党员(1960年参军,南海舰队任指导员,转业后到河北保定市委书记秘书,后任信访局长。2023年疫情期间病故。三舅妈萧玉芬育有一子范海新,一女范雅群。</p><p class="ql-block">老舅范连仲(盐场工人)育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小表弟不幸患病去世、大表妹在唐山市当老师教书,二表妹在唐山市、三表妹范雅菊在唐山市人民医院。</p> <p class="ql-block">2023年回老家祭拜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大舅、二舅,看到三舅在疫情患病时乐观对待的央视频画面,但最终没能战胜病患去世🙏</p> <p class="ql-block">我在古稀之年和兴华整理家里的信息资料,留给后人,以誌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