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学农”

理通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我们正在读小学。从五年级到初一(小学附设初中一年级)曾三次到广州河南园艺场“学农”,时光已漂逝五十多年,现在凭几张黑白照片和几段零碎和残缺的记忆,搜寻当年的“学农”片段,仍觉得有趣,值得珍藏。</p> <p class="ql-block">广州河南园艺场的场部是解放前富霸一方的李福林(花名叫“李灯筒”)的院宅,主楼为五层楼房,外墙留有很多的射击孔洞,是为护宅的家丁持枪械从内向外射击而设的,四周还设有护宅的水池,我们记得宅院内有几棵高大的“番鬼蒲桃”(莲雾)果树,每当结果的季节,果实熟透掉下,满院地面都是烂果子。</p> <p class="ql-block">前两天去广州河南园艺场旧场部拍摄。</p> <p class="ql-block">广州河南园艺场场部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宅院内高大的红樱桃树还在,左边是五层高的主楼。</p> <p class="ql-block">在现场品尝到莲雾果,虽然这时的果子还未熟透,但味道清纯。</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广州河南园艺场“学农”时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课堂和宿舍</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课和住宿的地方是以前“李灯筒”的一座私人别墅,在一个人造水塘上的一座单层建筑,大约有400平方米,无间墙(可能已经拆除),中间摆放书桌椅、黑板等做课室,课堂的两边,是我们住宿的地方,男生在右边,女生在左边,无床補,就在地下铺张自带的凉席,席地而睡,再用绳子挂上蚊帐,这就是我们的课堂和宿舍。</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课堂和宿舍的真实照片。</p> <p class="ql-block">(二)伙食</p><p class="ql-block">平时的早餐都是馒头和粥,午晚餐基本上是肉片炒菜和白饭。记忆最深的某一次午餐,主菜是每人几块“香煎带鱼”,青菜是炒龙牙豆(碗豆),油煎带鱼鲜香可口。这是在物资匮乏、肉食要凭票限量供应的年代,在家里都很少能吃上的菜,这次午餐体现园艺场食堂特别“优待”我们这些“学农”的学生,印象非常深刻。</p> <p class="ql-block">(三)劳动</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劳动是打场,或叫打地塘。事前由农场工人在夯实的泥地上铺一层白石灰,洒上水,再安排我们十来二十个“童工”,用细长的竹枝“鞭打”石灰面层,目的是使铺上的石灰与基层的泥地紧密地结合。当时在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劳动,同学们纷纷中招,石灰水溅入眼内,疼痛难忍,带队劳动的农场工人“伍大姐”出绝招——用手翻开眼帘内,再用舌头黏走眼内的石灰,解除同学们的眼痛。</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照片就是当时“打地塘”劳动的真实场面。</p> <p class="ql-block">(四)“光头班”</p><p class="ql-block">带班“学农”的刘老师,带上理发的工具,以天热凉快为藉口,动员男同学理发。由于技术不精,无法剪出象样的发型,索性全部男生被剃“光头”,到结束“学农”,我们列队回到学校,引发在操场上欢迎的其他班的同学哄然大笑,戏称这是“光头班”。</p> <p class="ql-block">(五)勇“救”同学</p><p class="ql-block">宿舍附近有一条河涌,平时男生都是拿水桶沿步级到水边提水在岸上洗澡的。某日,带队的刘老师和所老师商量,让男生直接在河涌步级上洗澡,千咛万嘱不能到水深的地方。但有位卢姓同学,不会游泳,当他走到水至胸口时,由于水的浮力影响,致人逐渐漂出步级以外,当时我离他最近,第一反应是想拉他回来,但事与愿违,反被他拽上,两人随即在水里抱成一团,这时两个老师立即跳下水,把我们救上岸,逃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六)“菠萝四少”</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宿舍在一条河涌边,某日,不知是哪个同学在涌边捡到一个菠萝,几个同学切开尝试,都觉得果香扑鼻,酸甜可口,十分好吃。有人说河涌对面还种有一大片菠萝,一不做二不休,傍晚四个毛孩相约一起游到河涌对面,毫无顾忌地掰断了十几个菠萝,然后再商量怎样运过河去,当把菠萝放在水上,它居然会自行浮在水面,这问题就解决了。每人用手护着几个菠萝往回游,当时有一种猎人捕获到猎物的感觉,带着胜利的喜悦把菠萝运到岸边,几个负责接应的同学帮忙收集,这时,冷不丁不知从哪里走出一个跛脚的农场工人,一句“跟我到场部”,顿时把这几个刚刚还满怀喜悅的小孩吓得魂飞魄散,才知道问题严重了。后来幸亏班主任求情,说他们几个同学都是班干部,且小孩少不更事,又求情又说理,好说歹说才说服那个跛脚农场青年工人,没拿我们去“法办”,这是我小时候最胆大妄为的一件事,所以印象十分深刻,前几年小学同学聚会时提起这件事还“津津乐道”,把我们几个侃称为“菠萝四少”。[呲牙][呲牙][呲牙]</p><p class="ql-block">其实这种行为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荒唐,也不值得推崇,但它却反应了当年10多岁的少年那种不羁,放任,好奇,好动,贪玩,什么都觉得新鲜,不顾后果和影响,胆大妄为的真实状况。[呲牙]</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的一群青葱少年男女,着装打扮很“当时”,挽起衫袖和裤腿,光着脚,毛巾挎过颈,一顶遮阳草帽,精神奕奕,英姿勃发,现在看来很滑稽,但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风貌,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以上全部黑白照片拍摄的都是当年“学农”的真实场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