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竹韵之“廉”想(第一百一十一期)

清风竹韵

<p class="ql-block"><b>【导语】</b></p><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心养廉,方能致远。洛宁税务以“廉润初心、洁以致远”为主题,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经典简述”、“经典解读”、“偶学随感”、“习语润青”和“点滴学堂”五个模块,全面展现“承古启今,廉润初心”的中国清廉文化,坚持让廉洁文化风行,让清风正气充盈。本期分享经典内容为“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p> <p class="ql-block"><b>【经典简述】</b></p><p class="ql-block">经典名言: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p><p class="ql-block">经典出处: 欧阳修《新五代史·杂传·冯道传论》</p><p class="ql-block">经典释义: 一个人不廉洁就会没有不想拿的东西,一个人没有羞耻心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b>【经典解读】</b></p><p class="ql-block">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欧阳修在编《新五代史》时,为长乐老冯道所作传论中的话。欧阳修曾强调“礼义廉耻”道德的重要性。他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诚如欧阳修所言,礼义廉耻是个体的生命线和国家的兴亡线,这是个人和官员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底线。</p> <p class="ql-block"><b>【偶学随感】</b></p><p class="ql-block">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官从政,要涵养一种廉耻感和感恩心,时时更新自己成长至今的“明白账”,以此为自我约束、自我警醒的“紧箍咒”,而不是作为自我放纵、自我开脱的“护身符”。身为青年干部,要筑牢廉洁防线,坚守初心使命,这不仅是对个人负责,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庄严承诺;身为青年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强化自我监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方能守住底线,干净做事,清廉做人。</p> <p class="ql-block"><b>【习语润青】</b></p><p class="ql-block">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b>【点滴学堂】</b></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p><p class="ql-block">第六十七条 从事、参与挑拨破坏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有其他违反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罗锦程</p><p class="ql-block">编辑:李洋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