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在屈辱面前,抱怨和对抗都没什么用,沉默才是保存自己的最好办法!人若少说话,心力就会变强…

梦中人

<p class="ql-block">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经典小说《肖申克的救赎》在豆瓣上受到广泛好评,超过12万读者为其打出了9.1分的高分。而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更是吸引了316万多用户评分,斩获9.7分,在豆瓣电影排行榜中稳居第一,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之所以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坚持与救赎的动人故事。银行副总裁安迪·杜弗雷斯被诬陷谋杀妻子及其情人,蒙冤入狱,被判终身监禁。监狱里大多数囚犯在漫长的体制化生活中逐渐失去自我:老布在图书馆工作五十年,出狱后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而选择自杀;瑞德每次假释听证会都说改过自新,却连自己都不信......安迪则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他坦然接受了从银行家到阶下囚的巨大反差,面对犯人们的辱骂、嘲讽,"三姐妹"的欺负,他默默忍受,不抱怨、不对抗。他一边找机会利用自己的金融专业知识取得狱长和狱警们的信任,一边耐心地引导狱友读书以和他们搞好关系。在所有人都对他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偷偷地用一把小石锤,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凿穿了监狱的厚墙.....读完这本书,深深地领悟到:在屈辱面前,抱怨和对抗都没什么用,沉默才是保存自己的最好办法!人若少说话,心力就会变强,信念就会变坚定,奇迹就会发生!</p>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当无法控制的不幸和屈辱降临的时候,人首要要戒的是抱怨心,其次要戒的是的对抗心,最需修炼的是接受现实和保持沉默的能力。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指人在反复经历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会放弃努力。肖申克的大多数囚犯都陷入了这种状态,他们抱怨命运、咒骂司法,却从未想过改变现状。安迪初入肖申克监狱时,也同样面对种种的不公和屈辱,但他没有抱怨,也没有对抗。《荀子·荣辱》中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不埋怨他人,懂得命运规律的人坦然接受现实。安迪正是洞悉到这一点,所以平静地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大多数时候,都以沉默来应对这个世界。安迪选择沉默,既是为了积蓄心力,以便更专注地观察人事、深入思考;也是为了避免暴露弱点,从而在他人眼中塑造出沉稳可靠的形象。多贝里在《清醒思考的策略》中写道:"无须对所有的问题持有观点,这简直是极大的自由。没有观点绝不意味着知识匮乏,你完全不必为此而感到羞愧。相反,不持立场是智慧的象征,是闪光点。"这段话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沉默的价值,即沉默也意味着自由。安迪的沉默为他赢得了自由思考的时间,让他能够冷静分析处境,找到自救之路。在监狱这个特殊环境中,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或能力都可能招致灾难。他的沉默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战略选择。</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面对苦难,要学会调整视角,将苦难转化为默默推动自己成长的催化剂。当安迪得知真凶另有其人、申诉无门,且为他作证的汤米惨遭杀害后,他并未沉沦,而是迅速调整视角。他不再执着于伸冤,转而利用自身优势,为典狱长和狱警服务。表面顺从体制,实则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他凭借专业的财务知识,帮助狱方理财,赢得信任与特殊待遇——被调至图书馆工作,甚至获准在牢房张贴海报。扩建图书馆不仅为他赢得了更多活动空间,也为他提供了与狱警建立关系的契机。而那面贴满海报的墙壁之后,正是一条通往自由的暗道。保罗·斯托兹博士在《逆商》中说: “人生就是在攀越一个又一个逆境,智商不足以让人成功,情商难以琢磨,逆商则会在别人撤退的地方助你继续攀登。”安迪正是以他的高逆商将苦难转化为对自己的历练,在最黑暗的低谷中默默成长。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积累,终将沉淀为突围的能力;那些无人看见的坚持,终将迎来破晓的曙光。人在绝境中若能保持清醒,不沉沦、不绝望,少说话,多思考,那么走出困境,只是时间的问题。罗伯特·戴博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写道:"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他遇事冷静,在苦难和屈辱面前保持沉默的能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点点逐步练成的。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一个银行家变成了一个囚犯,他没有因为巨大的落差而感到绝望,而是坦然地接受现实,把苦难变成了锤炼内心的催化剂。</p> <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奇迹不会凭空而生,运气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人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坚持。安迪心中一直怀揣着去墨西哥海边开旅馆的梦想。即便瑞德觉得这是痴人说梦,安迪仍坚信希望。正是这份希望支撑他花十九年的时间用小石锤凿穿监狱厚墙,坚持六年不间断写信申请扩建图书馆,引导狱友看书并考取高中文凭。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当一个人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坚信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人时,他就会不自觉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这种自证预言带来了强大的力量,安迪正是凭借这种力量实现了梦想。很多时候,压垮人的不是现实困境,而是失去信念。只要信念不倒,敢于梦想,就有希望。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安迪拒绝成为"不得不成为的人",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和信念,最终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或许就是安迪在长年的沉默和坚持中所展现出的惊人力量。多贝里在《清醒思考的策略》中说:"如果你具有出众的能力,请保持谦虚,并且少说话,这样能让他人少经受一些嫉妒的折磨,也让世间少一些苦难,这是你为世界做出的贡献。"安迪的沉默同样也包含着这种智慧,他不炫耀自己的能力,不张扬自己的计划,只是默默地朝着目标前进。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似乎习惯了表达,习惯了发声,却渐渐忘记了沉默的价值。有的时候,沉默不是回避问题,而是一种善意的表现;沉默也不是无能为力,而是蓄势待发。在这个充斥着各种杂音的世界里,努力地学会沉默吧!沉默才是最有力的语言,最强大的武器和最高级的自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