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素养课堂,共探教学新途——南京市城乡区域发展共同体活动侧记

玉宇笙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芒种时节,麦浪翻金,教育耕耘亦值其时。2025年6月5日,南京市“溧水 - 秦淮 - 江宁”城乡区域发展共同体活动,在溧水区石湫中心小学热烈开展。本次活动以“金陵好课堂”——从“知识为基”到“素养为本”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汇聚三区教育力量,共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转型之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得到高度重视,莅临的领导和专家有: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操太圣教授;北京东路小学党支部书记、省特级教师余颖书记;原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正高级教师张红校长;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分管领导杨健主任;溧水区教育局李晓刚副局长;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戴厚祥主任;溧水区教师发展中心纪正兵副主任;溧水区石湫中心小学汪启玉书记 ,以及市教育局、市教研室、三区教育局及教师发展中心的各位领导,各项目学校的负责领导和骨干教师们。</p> 领导致辞:指明方向寄厚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溧水区教育局李晓刚副局长为本次活动致辞。他强调,在教育改革深化的当下,本次活动是落实南京市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计划的重要实践,期望通过区域联动与智慧碰撞,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学生的素养发展筑牢根基。</p> 课堂观摩:学科实践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领导致辞后,课堂观摩环节正式开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典文老师执教语文《羿射九日》,以生动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神话世界,在语言品读与思维碰撞中,落实语文素养培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卢子美老师的英语课,借Unit 8 Colours (Lead in and Cartoon time),通过趣味互动、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运用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芳老师的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以问题链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理归纳,培养数学思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玥老师的科学课,带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实践,在观察、操作中激发科学探究精神,点燃学生对科学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节课均聚焦 “素养为本”,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与对学生学习路径的精准把握,让观课教师直观感受到不同学科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独特路径。</p> 主旨报告:经验分享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观摩后,主旨报告环节接续发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的季云老师以《“循证教学” 下课堂深度互动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介绍溧水区小学数学学科通过学情前测、放手探究、全员参与等路径,基于学生真实学习证据调整教学策略,实现 “让学课堂” 的精准化与深度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景嫣老师在《新教材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具身转向》中提出,英语教学需突破言语指令局限,通过情境化、结构化活动设计,融入肢体参与真实任务,构建 “学思结合,用创为本” 的深度学习场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宁区实验小学韩九洲老师作《为深刻理解而教 —— 课堂互动的具身化实践探索》报告,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阐述如何通过身体建模(如用肢体模拟图形)、情境教学(如体检中的周长问题)、技术赋能(如 GGB 软件动态演示),搭建从身体经验到抽象概念的理解桥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案例,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改进思路。</p> 专家点评:高屋建瓴指方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张红校长、北京东路小学余颖书记、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南京市教研室杨健主任等专家领导,对课堂展示与报告内容进行深度点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红校长强调教学应从 “知识堆砌” 转向 “素养培育”,建议增加学生高阶思维空间,设计挑战性任务,回应学生深层问题,同时发挥发展共同体的协同效应,聚焦具体问题开展系统化研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颖书记指出课堂教学变革需突破教师习惯壁垒,鼓励建立跨学科教师共同体,通过深度研讨与实践碰撞,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推动 “以学生为中心” 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操太圣教授肯定了 “循证教学” 与 “具身学习” 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建议进一步关注教学细节改进,如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课堂互动结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健主任结合课堂实例分析传统教学中 “教师话语霸权” 的弊端,提出通过循证设计、差异化教学、提问艺术优化等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与深度思考,并强调 “教学技术” 不仅指 AI 等硬技术,更包括课堂互动、资源整合等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们的点评直指当前教学痛点,为区域课堂改革指明了 “聚焦学生素养、深化互动设计、技术赋能创新” 的发展路径。</p> 结语:携手同行,共育素养之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芒种插秧,秋收满仓。本次城乡发展共同体活动,是三区教育人在素养课堂征程上的一次深耕。课堂实践的火花、经验分享的干货、专家引领的方向,汇聚成推动教学转型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来,愿教育同仁继续携手,以“知识为基”筑牢根基,向“素养为本”坚定前行,让核心素养在每一堂课中落地生根,培育更多适应新时代的栋梁之才,书写南京城乡教育共荣发展的崭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王宇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供图:盛慧苹、罗玉丽、陈子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审:刘 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审:吴义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