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感悟:岁月长河中的生命回响

Bl Wang

<br>从14岁(1950年)投身军旅到62岁退休,林楠的人生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她刻苦钻研俄语;于“一五”计划的浪潮里,担任苏联专家的口译员;反右运动后,她走进天津电厂,成为一名普通电工;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中苏关系破裂,她从北京辗转至安徽工学院执教;文革期间,深入大别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四人帮”倒台,她获得出国留学的珍贵机会;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她又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在时代的惊涛骇浪里,林楠始终奋力划动人生的船桨,逆流而上,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卓越的才能,在每个阶段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br><br>与许多人不同,林楠的求学与职业经历堪称独特。她先后获得华东军大、上海俄专、北京业余动力学院三个大学的毕业文凭,还远赴莫斯科动力学院深造。她的身份在军人、工人、农民之间转换,又在翻译与学者的角色中切换。青春岁月里,她毫无保留地将热情与精力倾注其中,在不同领域摸爬滚打,走出了一条丰富多彩、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br><br>常有人好奇,林楠俄语学得出色且成绩斐然,为何选择改行?这源于她对自身天赋的清晰认知。年少时,林楠便在数学和物理学科展现出惊人的领悟力,别人需反复钻研的知识,她往往一听就懂。13岁那年,她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长大要当一名女工程师”的梦想。学习俄语是服从部队安排,并非出自内心热爱。在担任电力专业口译工作时,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在语言方面天赋有限,反而对电力专业知识展现出浓厚兴趣与强大的学习能力。她深知,投身理工科领域,才是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儿时梦想的正确道路。<br><br>现实的困境并未让林楠退缩。虽无缘进入正规理工大学学习原子物理,但她毅然选择边做翻译边读夜大的艰辛道路。17岁的她,被电力领域的神秘与新奇吸引,主动申请担任电力专家的翻译。工作中,她出色的表现赢得苏联专家、领导和工程师们的一致赞誉。苏联专家组长费德洛夫甚至背着她,联合北京电力设计院王平洋总工,向杜书润院长提议重点培养她进修。在一片赞扬声中,林楠坚定了改行的决心,坚信不能辜负自身天赋。<br><br>然而,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充满艰难险阻。改行意味着重塑知识体系,夜大成为她唯一的选择。翻译工作繁重,林楠只能见缝插针地学习。当同龄人沉浸在舞会、电影与公园的欢乐中时,她却将大部分闲暇时光用于学习。出差途中、周末清晨,都是她钻研知识的宝贵时间。为弥补知识短板,她向专家虚心请教,拜清华毕业的学生为师,参加各类研究班,甚至远赴各地名校求学,最终踏上前往莫斯科深造的旅程。“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四处求学、不断充电”,是她那段奋斗岁月的真实写照。<br><br>夜大六年,林楠历经无数挑战。工作岗位频繁变动,从电力部到中国科学院,再到天津发电厂,多次生育也给学业带来重重困难。但她从未言弃,生老大时难产大出血,身体尚未恢复便重返课堂;即便下放到合肥,也坚持回北京补修课程。七年的坚持,终于让她拿到北京业余动力学院的毕业文凭。“坚持、坚持、再坚持”,这简单的六个字,成为支撑她穿越黑暗、迎接黎明的精神灯塔。<br><br>在改行的道路上,林楠遭遇过无数困难,但1980年的升工资风波,几乎将她击垮。面对同行的污蔑、毁谤与羞辱,她陷入痛苦与迷茫的深渊。无数个夜晚,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反思为何走到这一步。但林楠骨子里的坚韧让她选择直面困境,她冷静分析矛盾,凭借智慧与毅力逐个击破阻力。这段经历让她深刻明白,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她感激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她的心志;感激那些绊倒她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她的能力。此后,她将挫折转化为动力,不断修炼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br><br>回望人生旅程,林楠心中满是感恩。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总有良师益友、老领导向她伸出援手。没有他们,她或许无法顺利晋升工资、出国留学,更不可能评上教授。这些人的帮助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她人生前进的磅礴力量。虽然平日里交往平淡如水,但这份恩情却重如泰山,成为她人生中最温暖的底色。<br><br>从1959年改行,到1995年评上教授,三十多年的时光,将风华正茂的少女打磨成两鬓斑白的学者。在动荡的年代里,她历经磨难、饱受羞辱,却始终坚守初心,在跌倒中爬起,在困境中奋起。日夜苦学、百折不挠,终于在电工界崭露头角,得到国内外权威的认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br><br>如今,回首往昔,林楠深刻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天资固然重要,但无限的勤奋、顽强的毅力、顺应时代的机遇以及他人的帮助,缺一不可。<div><br><b style=""><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ff8a00">“天资+勤奋+毅力+机遇=成功”</font></b></div><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这个简单的等式,凝聚着她一生的奋斗与感悟,是她用岁月沉淀出的宝贵人生财富。这份感悟,不仅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希望能为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的人,点亮一盏明灯,传递一份力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