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句经典名言:有梧桐树的地方才是上海。上海的梧桐树,最出名的就是衡山路了。衡山路由法公董局辟筑于1922年,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将军名字命名,1943年以湖南衡山更今名,取代了具有殖民色彩的原路名。这条蜿蜒2公里、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道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更是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成为了法式风情的缩影。两边的法国梧桐遮天蔽日、绿叶成荫,故被称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它见证了上海从殖民地时期到现代都市的变迁,每一片叶子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当阳光透过梧桐的枝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行人流连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从而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20世纪90年代,衡山路因自发形成的酒吧街成为上海夜生活地标,后逐渐转型为以文化休闲为主的街区。</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的一头连着繁华的徐家汇,左右分别与肇嘉浜路、华山路相汇,曾经是徐家汇最热闹的地段,也是衡山路变化最大的地段。当年这段衡山路的两侧,左有徐汇花木商店、邮政支局、中百六店,右是华山照相馆、衡山食品商店、报刊门市部和新华书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1980年代末,随着1925年所建、原功能类似于“大世界”的“一乐天”建筑拆除,花木商店和邮局没有了,后来在此挖了一条机动车地道直通漕溪北路;1990年代初,又随着1908年初建、1925年翻修的衡山路964弄孝友里拆除,华山照相馆至新华书店一线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衡山路932号太平洋百货(1993年)与衡山路922号建汇大厦(1996年)。此外,六百与太平洋之间则架起了一座空中连廊,因而该段衡山路地面从此彻底冷落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而从前年到去年,太平洋百货和第六百货两个徐家汇地标先后关闭。肇嘉浜路1068号第六百货,是徐家汇商业的老大,前身为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第六门市部,1952年成立于华山路,2年后迁址衡山路941号(原对外地址),本是一栋三层楼房,后来加盖到四层,并有翻建到八层的打算,听说因为考虑到影响龙华机场的飞机飞行未获批准,所以经过改造并封闭外墙的新大楼内部是四层商场加二层办公用房,以致晚建的太平洋、汇金等都后来居上比它高了。六百关闭后迅速拆了个精光,原太平洋外立面则悄然“换装”,已启动改造“新六百YOUNG”,未来将打造成为新都市家庭精致生活体验商业,以亲子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家庭关系互动消费场景,亲子餐厅、儿童游乐区、亲子手工坊等丰富业态将为家庭提供温馨欢乐的时光,计划2026年一季度试营业。</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910号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在原上海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保健站基础上创办,以前简称“和平医院”,现在俗称“国妇婴”。该址前身为1933年由法国善牧会总院所派修女创办的善牧院,院内开设了两所寄宿女校,分别称为“汇光女校”和“慈光特殊学校”,1955年停办,翌年国妇婴迁入。下照1是医院在衡山路上的对外地址和原正门,但现今的主出入口实际上已经变为华山路1961号了(下照2)。</p> <p class="ql-block"> 国妇婴对面的肇嘉浜路1000号汇金百货,衡山路上留了一个地下汇金超市的入口。该址前身为始创于1942年的拜克胶囊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名为上海衡山制药厂,1970年代中期更名为上海第二十一制药厂,现已迁往闵行区马桥工业区,今名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化生产胶囊制剂的药品生产企业之一。</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天平路口的衡山坊,是徐汇区较早建成的一个创意园,但同上海许多创意园区不同的是,它不是由老厂房转型的,而是由新里洋房变身的,这就是衡山路的特点。衡山坊处于徐家汇商圈核心地带,建于上世纪30~40年代民国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涵盖独立式花园洋房11幢和新式里弄建筑2排,作为上海近代海派民居的典型样本,堪称东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缩影。该项目的建成,为徐家汇商圈注入了更多文化艺术元素,并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相得益彰,成为沪上独具魅力的城市慢生活街区。</p> <p class="ql-block"> 衡山坊经过修缮后,集合了艺术画廊、时尚精品店、特色餐厅、创意办公等多种业态。南部花园洋房(衡山路890弄)主要以精品零售店为主,北部新里(天平路320弄)集合了创意办公、艺术空间及异国美食。节假日,常在通道上举办小商品集市。</p> <p class="ql-block"> 衡山坊隔天平路的斜对面,是2005年完工的徐家汇公园,一座开放式公园绿地。一期为1928年投产的大中华橡胶厂地块,二期是1949年后整合了解放前大中华、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资源的上海人民唱片厂并在1955年改名的中国唱片厂地块,三期包括1927年建造的汶林西村等宛平路侧居民住宅地块。主要景点有纪念烟囱、景观天桥、老城厢、新一代、希望之泉和沿衡山路花园等。公园延续了ART DECO风格,使得公园和谐地与衡山路相依相融。</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838号衡山电影院,1951~1952年兴建,是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新建的第一家电影院,70年来以其别无二致的庭院式氛围,享有沪上唯一“花园影院”的美誉,沉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海派怀旧情结。2009~2010年影院翻修,翻新后作为SFC上影影城新衡山店重新开业。虽然衡山电影院在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然而其建国初期的建筑风格与陈旧落后的影院设施终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观众对影院的高品质需求。2022年衡山电影院停业,尽管声称规划改造,近3年来却始终悄无声息,似乎进退两难。</p> <p class="ql-block"> 位于今徐家汇公园内的衡山路811号百代唱片公司旧址,俗称“小红楼”。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时的上海人异常兴奋,很快成为沪上时髦,迅速在时尚家庭中普及开来。其后,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1921年购下徐家汇路1434号今址地皮建起上海第一座录音棚,从此开创了中国唱片生产历史,Pathe(雄鸡)商标风靡中国和东南亚,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当年底楼作录音及招待之用,二楼是编辑室,三楼为公司老板的起居和卧室。成为公园后,一度在此开了家小红楼La Villa Rouge(衡山路店)的西班牙餐厅,现在则是《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餐厅撤离后曾在底楼保留了饮品店,今见南面的原室外餐饮区域清空得干干净净,并成为了展馆入口。小红楼附近的公园内场地,有时会搭台表演节目。</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700号衡山公寓,原名贝当公寓,与衡山路及其旧名贝当路同名,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建造于1934年,属于近现代主义风格,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公寓的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耐用,历经风雨洗礼。楼体立面装饰为当年流行的装饰主义风格,墙面采用以圆形或圆弧的几何型装饰图案,融入现代派建筑风格的简洁。特别是楼内的弧形楼梯美轮美奂,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光。原入住者主要是侨民,1949年后由上海市房地产部门接收,后来是民居,著名漫画家张乐平据说居住过此。</p> <p class="ql-block"> 广元路与宛平路之间的广元路2号衡山公园,是1926年建成的贝当公园,当时仅对外国人开放。1943年随路名改名为衡山公园,1965年说是工程建设需要停止对外开放,直到1987年恢复对外开放,1994年向社会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 衡山公园内,有一座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重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首任院长沈钧儒雕像,所以关于衡山公园乃至衡山路更名有这么一种误传:因沈钧儒号衡山得名。其实不然,理由有三:一、衡山路更名于日寇侵华时期的1943年,而沈钧儒正是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著名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亲日的汪伪政权决不可能以其号命名路名;二、沈钧儒应该也没有住过衡山路,众所周知的沈老上海寓址在长宁区愚园路1292弄(桃源坊)51、53号楼;三、衡山公园内的沈钧儒雕像立于1991年,显然是因沈老的号衡山与衡山路名相呼应才放在衡山公园的。</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建国西路口的衡山路525号凯文公寓,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公和洋行设计,1933年建成,原为俄国公主Olga Gregorievna Ogneff在上海避难期间的府邸。外观简洁,立面使用少量褐色面砖与大面积浅色粉刷形成材质对比。经过精心修缮,现已成为上海联艺的一家充满艺术气息的精品酒店。</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宛平路加广元路和建国西路六岔路口最醒目的衡山路534号衡山花园酒店,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这座建筑先后有过五个不同的称呼:毕卡第公寓、衡山招待所、衡山饭店、衡山宾馆、衡山花园酒店。讲起它的身世,与万国储蓄会密切相关。1920年底,万国储蓄会成立了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因此为上海留下了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的万国储蓄会总会大楼,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的培文公寓、泰山公寓、淮海公寓,以及如今的“网红”武康大楼这些宝贵遗产,其中也包括贝当路(今衡山路)上的毕卡第公寓。该公寓建成于1934年,为当时上海西南部最高的建筑。楼主体仿佛一只展翅的雄鹰,形体特征呈典型的西方装饰艺术派风格。作为豪华公寓,原住户多为西方国家富商。1945年以后万国储蓄会停业清理,毕卡迪公寓被拍卖。 1955年,毕卡第公寓改为衡山招待所,接待苏联专家;1960年又改名衡山宾馆,为市政府接待中外贵宾的六大宾馆之一;1979年以后对外开放,衡山宾馆成为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516号久事衡山大酒店,位于曾经的风雨操场。风雨操场始建于1954年,由国家体委投资,1955年建成,建成初期主要供中央田径训练班使用,1957年后为上海田径队训练基地,1984年转为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田径训练基地。1997年秋,风雨操场旧址迎来崭新的上海国际网球中心,成为上海众多体育建筑中一道新的风景线。主体建筑为两幢22层豪华公寓,中间通过3层裙楼连接。后来随着形势变化,上海国际网球中心有限公司与香港富豪酒店管理集团合作,本址变成其旗下管理的五星级“富豪环球东亚酒店”。2020年,衡山集团旗下衡山宾馆与上海国际网球中心有限公司正式开启长期合作,富豪环球东亚酒店又换牌为久事衡山大酒店,今统一标示为“衡山花园酒店”。从吴兴路108号口出来,则见此处标为“东亚公寓”(酒店式公寓),与酒店本身不知有何区别?</p> <p class="ql-block"> 一路之隔的吴兴路87号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也是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原为1928年竣工的丽波花园一部分,现代式花园住宅。望进去特别漂亮,双坡红瓦屋面,南立面为露木架构前后多重山墙,外墙白水泥拉毛饰面,架空入口、深敞廊以及室内不同标高的地坪等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路口吴兴花园,属于体育科学研究所,2003年通过拆墙透绿、退界等方式,将单位附属绿地向广大市民开放共享,成为人人可以进入的口袋公园。花园里最受欢迎的小天使喷水池为历史留存,90多年来首次180度转身面向衡山路,让路人都能看到它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300弄1~22号丽波花园,弄口铭牌显示弄内1~8号于2005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1928年建成的砖混结构新式里弄,建筑外观细部装饰具有装饰艺术派特征。民国时期的传奇小说作家徐訏,曾于1930年代居住在丽波花园7号。</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311~331号集雅公寓,现代派风格,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1942年建,原名会斯乐公寓,又名乔治公寓,后改今名。建筑形体简洁,立面构图规整,外观为统一的黄色马赛克贴面,仅中部做白色粉刷垂直线条。公寓呈T字形,可以从衡山路309、335弄进入其背面。当年集雅公寓为高级住宅,曾居住过众多名人,如舒绣文、上官云珠、张瑞芳等等。</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303~305号、高安路48号华盛顿公寓(今西湖公寓),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公寓为V形建筑,纵向窗间的白色装饰图案以及入口门框上方层层收缩的形态,是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墙面简洁,外墙原为黄色水泥拉毛粉刷,1949年后改涂淡绿色涂料,现又改回黄色。公寓建于1928年,前香港首富王时新旧居,他的儿媳妇就是孙中山孙女、孙科女儿孙穗芳。现楼下开了一家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衡山路301号),自从淮海中路960号(陕西南路口)的原店位置变成了环贸iapm商场,食品二店如今在徐汇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p> <p class="ql-block"> 高安路口与西湖公寓隔路相望的衡山路286~290号沙利文公寓,曾名贝当公寓、康绥公寓、康脱公寓、乔奇公寓,建国前因楼下开设沙利文糖果店,故习称沙利文公寓。公寓呈装饰艺术风格,五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237号创邑SPACE衡山(办公),上海弘基集团下的品牌。欧式建筑风格体现现代时尚与历史典雅的碰撞,将各类文化艺术、生活美学、社群活动等元素做跨界融合,打造工作休闲于一体的创意办公空间。</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191号永平里,通过对老旧建筑的修复更新,赋予建筑新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建成集商业、办公、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区域新地标。主体由四栋老旧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衡山路191号、衡山路199号、永嘉路692号、永嘉路698号)以及一栋新里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永嘉路690弄4号)组成。2017年项目基本建成,通过打通衡山路至永嘉路的通道空间,在项目内部形成街区,引导客流在永平里浏览、观光、消费。今有精品花店、艺术品画廊、瓷器店和西班牙、古巴等异国餐厅等进驻,还经常举办节日市集。</p> <p class="ql-block"> 永平里另一头出来是永嘉路安亭路口,周边历史建筑比比皆是,也是很有看点的,但不是我本次出行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高安路口街角花园之后的衡山路60~62号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我记得很早就入驻在这儿了。藏在其身后的衡山路58弄,弄内3号庆余别墅的建筑虽在网上没有过多介绍,但该址曾是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寓所,2号邻居则是民国时期银行巨头傅汝霖。</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12号华邑酒店,洲际酒店集团的一员,2020年开业。建筑外方内圆,中庭是一个巨大的红色椭圆形,中央为绿植庭院。具有浓郁的中式庭院特色和丰富的中式元素装饰,每一处都透露出奢华与精致的完美结合,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设计赢得了无数赞誉,堪称都市里的世外桃园。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酒店还是2020年的热门电视剧《流金岁月》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10号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为美童公学(又名上海美国学校)旧址,建于1922年。主楼是一栋非常高敞的三层教学楼,立面长而舒展,左右对称,纵向三段式,屋顶有连续排列的老虎窗,正中屋顶有突起的塔楼。除了主建筑外,还有附属的宿舍楼及水塔。建筑主要模仿了美国费城独立厅的风格,以弗吉尼亚威廉斯堡市的威廉和玛利学院为原型,整体为清水红砖、白石檐口的美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其主楼于1994年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其宿舍楼及水塔也在2004年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隔壁的衡山路8号锦和越界·衡山路八号是个创意园,融合了创意办公、建筑文化展示、展览、艺术体验、摄影展陈和餐饮等多元场景业态,为访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艺术生活氛围浓厚。项目采用围合式中庭设计,不仅优化了空间布局,还增强了内部空间的通透性和互动性。</p> <p class="ql-block"> 锦和越界的黄色与704所的红色形成鲜明的对照,既有历史韵味,又有现代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走到底,原来是704所让出来的水塔广场。前面讲了,水塔已被公布为市级优秀历史建筑。水塔前的水池清澈如镜,拍倒影很出片喔。</p> <p class="ql-block"> 水塔广场一侧,下照这扇门,通向盛家花园。盛家花园是指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的淮海中路1517号花园洋房,建于1900年。</p> <p class="ql-block"> 锦和越界·衡山路八号,一个独特魅力的衡复样本。</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53号的基督教国际礼拜堂,1925~1936年建造,原名协和礼拜堂 ,取意于协和万邦。国际礼拜堂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两部分组成,整幢建筑呈L形,主体建筑样式采用严格的复古设计手法,整体简化为德国仿哥特复兴式风格,是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教堂最大的特点是不分教派和国家,是上海第一次由不同国家不同教派创建的教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美童公学建成后没有教堂,于是由美国教会的联合体在学校对面建设国际礼拜堂。国际礼拜堂建成初期,因参加礼拜的绝大多数是美国基督徒,礼拜时使用的是英语,所以被叫作美国礼拜堂。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欧洲人、中国人前来做礼拜,所以改名国际礼拜堂。1958年,徐汇区17座教堂集中到国际礼拜堂和救主堂实行联合礼拜。文革期间国际礼拜堂的宗教活动被迫停止,教堂由上海京剧团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剧组使用,1980年12月25日圣诞节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 位于衡山路与乌鲁木齐南路交汇口的衡山路41号芝大厦,一栋23层高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厦、充满欧洲建筑精粹的大楼,1993年开建,1997年建成,总投资高达1.15亿美元,被称为“天价公寓”,也被誉为上海高尚酒店式公寓之最。因为建筑设计出自世界顶级设计师之手,内部装饰奢华,服务也达到了国际五星级标准,而且这座楼从迎客的镂花大门到内部装饰以及墙上的油画几乎都是国际顶级设计大师和艺术大师的作品。公寓女主人林明珠出身名门,她是已故香港著名实业家林百欣与三太太顾瑞英之女,她协助母亲做房地产开发,同时亦是亚洲第一奢侈品艺廊的创始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方面是事业的得意,另一方面却是家族的疏离,曾经的“掌上明珠”转眼间变成了“豪门逆女”,最后被其父从“2004遗嘱”受益人中删除。所以,这座神秘建筑背后的传奇故事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之后,弯弯曲曲的衡山路9弄深处,隐藏着4号林巧稚旧居,2015年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建于1923年的三层砖木结构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外墙都是红色的砖面,机平瓦人字坡顶,底层为基座层,顶层设阁楼。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居住在此。因为该楼内部正在修缮,我才有幸进入院子近观。</p> <p class="ql-block"> 衡山路2号独立式花园住宅变身的创意园“之和卡纷花园”,上海新晋网红爆款地标。由2幢建于1920年代的优秀历史建筑(1、3号楼),2幢建于1990年代的附属建筑(2、4号楼),加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绿地花园,俨然一处隐于闹市的诗意桃源。曾是法租界消防署,也曾是通用工程公司、亚洲建造公司、中国手工艺品等公司所在地,亦曾数度易主作为居住功能使用。现由一家中国时装品牌ICICLE之禾与巴黎时装屋CARVEN卡纷于2021年成立的中法时尚集团ICCF之禾卡纷入驻,1号楼为之禾女装,2号楼为之禾男装和第三层的展览空间及书店,3号楼一层为卡纷、二层为SILEX打火石餐厅,一边沿街、一边为花园的4号楼是全新概念咖啡馆SILEX GOURMET。3号楼原为东平路12号,设计之初是当时吴淞-汉口航线的一位名叫英奇的外国船长住宅,1987年起被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与1号楼整合为一个院落使用,并增建了2、4号楼。</p> <p class="ql-block"> 东平路12号大门之西即东平路14~16号的优秀历史建筑大门,知道那里是谁的房子吗?之前大门两侧的立柱上写有“和平官邸”四字,其实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住宅。东平路原名贾尔业爱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13年,以法国驻沪总领事贾尔业爱命名,1943年以山东东平改今名。旧上海的东平路贵气十足,仿佛是民国版的“比弗利山庄”,不仅集中了许多名人豪宅,最巧合的是蒋宋孔陈不约而同地看上了这一黄金地段,在东平路上都有住宅。另如衡山路以东的东平路11号为抗战胜利后的宋子文私宅(今为一家餐厅),一墙之隔的东平路9号则又是蒋介石的“爱庐”(今属上音附中)。</p> <p class="ql-block"> 宋子文宅对面的东平路10号,也是衡山路1号,原为民国实业家王禹卿住宅。这座1940年建成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平日里不开,只有办展时才有机会进入一睹其风采。</p> <p class="ql-block"> 面街的衡山路2号1号楼,欧州古典风格引人注目,在青年旅行社搬入之前的1961~1987年,著名音乐家、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丁善德曾在此居住。与衡山路2号1号楼并排的是一尺花园(香樟花园店),门牌也是“衡山路2号”,有人则用“衡山路2号甲”予以区分。按理,这个位置是建于民国初期的桃江路31号独立式花园住宅,为原国民政府上海警察局长、淞沪警备总司令宣铁吾旧居。我特意转到桃江路看了一下,老宅仍在。原来,一尺花园是建在桃江路31号靠路口原草坪上的新建筑,取名自植于其中的一株百年香樟树。一尺花园通过咖啡和绿色空间结合的方式,让人们领略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fh52f3"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沪东第一路”上故事多</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下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5w77b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魔都遇见“古堡”</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