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国华东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有一座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别山,它绵延约千里,横亘在淮河和长江分水岭的位置。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山脉,因中国红色革命斗争而驰名。当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建立大别山根据地,更使其成为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和胜利的山。出于对革命英雄的景仰,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想走进大别山,看看这座不同凡响的山,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年4月,我终于来到了大别山脚下,在皖西造访了素有大别山腹地之称的金寨县,在天堂镇瞻仰了当年刘邓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暮春的大别山区,满目葱茏,山花烂漫,最惹人注目的是满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一簇簇、一片片,红得似一团团炽热的火焰,蔚为壮观。杜鹃花,又称映山红,对这种山花的喜爱,源自于子规啼血的古老传说,也与少年时代看的那部《闪闪的红星》电影息息相关。电影中描写江西苏区红军游击队踏上新征程时,周边背景便是满山坡盛开的映山红,红的是那般地醉人、那般地鼓舞人心。那首“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的主题歌曲更是委婉动人,余音绕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踏入金寨天堂镇刘邓挺进大别山景区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尊巍然矗立的古铜色雕像,刘伯承、邓小平一身戎装,肩并着肩,在猎猎红旗映衬下,好似在指挥着大别山根据地的千军万马。雕塑前的广场上,已有不少游客在打卡拍照。广场一侧的山坡上,有一处被山峦环抱,绿树掩映的砖木建筑,便是当年刘邓大军的前线指挥部。参观后才知道,它实际上是刘邓在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周氏老宅前线指挥部原址的复制品。主体建筑完全是按照原址的布局进行设计建设,再现了原址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一层局部两层。老宅前是一处草木环绕的大池塘,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怀着崇敬的心情,穿过长满映山红的坡道,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便赫然在目。指挥部内的布展以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事件为轴心,图文并茂、实物并举,按照全国内战爆发后的时间顺序,全景式地介绍了那段厚重的史实。伫立在这满目沧桑的老宅里,看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画面,不由的让人心潮澎湃,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倏忽就闪现在了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6月,面对陕北、山东根据地遭蒋军疯狂围攻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毛主席果断决策,跳出内线,占领中原,将战火引向国统区。根据这一战略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黄河,徒涉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创建了大别山根据地,直逼国民党南京首都,拉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刘邓挺进大别山是毛主席军事战略上的神来之笔,充满了政治智慧,但同样也是一着险棋。因为无后方的孤军深入,本身就充满了变数,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沿途重重天险,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若不是刘邓超强的领军能力,也真是凶多吉少。胜利险中求,战争年代的每一次军事行动无不是在刀尖上行走,险象环生。革命成功来之不易,胜利的果实凝结着革命先烈滚烫的热血。此时此刻,面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我内心充满了震撼和无限的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去金寨,也让我见识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红色斗争历史。在金寨县,我每到一处红色文化参现点,都被这块承载着中国武装革命斗争厚重历史的红色土地感动着。这里不仅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这里是“红军摇篮”,曾走出了12支主力红军队伍,其中红25军就是从这里开始长征,率先到达陕北,而且是唯一一支到达陕北时人数只增不减的铁军;这里是“将军故乡”,诞生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全国第二个将军县;这里也是烈士县,战争年代有10万金寨儿女为革命捐躯,这里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金寨,您的英名将彪炳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巍巍大别山就是一幅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诉说着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各个阶段鄂豫皖根据地军民流血牺牲的悲壮史诗,也见证了红旗漫卷西风的胜利凯歌。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它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脉,而是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蜀国曾闻子规鸟,金寨又见杜鹃红。大别山精神世代永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