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四岛足迹之九

Zake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D4:南洋旧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探秘“梧林传统村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梧林传统村落”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旅居海外华侨1万余人,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称,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村等特色于一体的典型而完备的闽南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梧林传统村落”建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7月,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梧林传统村落里分布着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cuò)、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与多幢现代民宅,记录了闽南地区从清末至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演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闽南,房子被称为“厝”。古厝坐北朝南,三开间或五开间。白石壁脚之上,墙体由一块块红砖砌成。由当地独特土壤和技法烧制而成的红砖,不仅极具观赏价值,且吸水性良好,适应当地雨水充沛的气候状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入梧林,第一眼被吸引的是色彩。蓝天、白云、绿树打底,一片片“红”高调闯入画面,那是属于闽南古厝的主色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藏海厝,艺术家文那,一个关于闽南的创世神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那,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托中国传统文脉,创造新的神仙系统。以壁画,雕塑,空间结构讲述虚实交织的文化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海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个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关于移民,关于海洋的故事。古老的海上航线延续着路上丝绸之路远行探索的梦想--仰望天空,飞天乘云自远心藏苍海,众神踏浪而行。离家远航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浩瀚大海,它沸腾在祖先的故土上,起伏在童年的记忆里,翻涌在血液里,沁刻在皮肤上。每个人都藏着一片海。藏海厝,讲述了一个关于闽南全新的创世神话,让这片隐秘的海洋再次闪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眼千年看藏海,作为一个在世界巡回创作的国际艺术家,文那在藏海厝内展现了她对于璀璨中华传统文化的致敬。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藏海厝的故事从闽南地的民间调研中提炼传统元素,以闽南神俗为为主题,以大海为梦景,形成全新的创世神话。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敦煌壁画讲沐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文那也用壁画讲述了-个闽南侨民们在风雨沧桑的壮丽征程中建立起海上丝绸之路的奇幻史诗。壁画中的海洋巨浪,贯穿全篇,展开一幅海上长卷。海浪连接起这片土地上的记忆和梦想,也连接起这里的人与神明。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幅壁画受启于北京西山大觉寺浮雕和南宋《赤壁图》等作品中对于水纹的精彩表现,依托艺术家版画专业的基础,融合自身风格大胆创新,这些历史瑰宝都在藏海厝壁画中凝结成了新的线条与色彩,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转换。山西崇庆寺、法兴寺、铁佛寺、观音堂等古迹中的传统造像,让文那对空间内的雕塑有了更多想象,结合泉州本土非遗木雕技艺,将壁画中的神仙们立体化。通过壁画与雕塑交错掩映的空间,创造出传统而崭新的视觉体验。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烟云过眼看藏海,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脉将在这片大海中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梧林传统村落”华侨书屋内陈列了丰富的书籍,包括华侨文化、海丝文化、乡土文化等领域的出版物,同时还有与书籍内涵相契合的文创产品,如冰箱贴、扇子、茶具等独具特色的泉州文创产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屋的环境古色古香,游客可以在这里沉浸于书海,享受知识的滋养,同时也能感受到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戏台顶</p> <p class="ql-block">修养楼——枪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修养楼,俗称“枪楼”,建于1934年,坐东北面西南,三层碉楼。主体平面呈方形,建筑面积111㎡。建筑四面围廊,二层起围廊四角立科林斯柱支撑,形成“四面八柱”构造。二、三层内壁间、廊道中开着里大外小的枪孔,便于朝不同方向射击。该建筑精巧的欧式建筑塑花工艺和借柱造廊技术,是梧林建筑群中西洋建筑工艺的代表作。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浯塘酱油,一种传统味道在这里延续。</p> <p class="ql-block">南家记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鲤 (lǐ)好”巧妙运用了闽南语的谐音,在闽南“鲤”与“你”发音相近,“鲤好”实则等同于普通话里的“你好”,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充满了趣味性和亲切感,让人耳目一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征民兵营第十队”梧林传统村落的红色历史与民兵精神确有深厚渊源,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与华侨文化背景为红色教育提供了独特场景。</p> <p class="ql-block">东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鑨宅三间张,旅菲华侨蔡德宅邸,建于1921年,坐西北面东南,为两落三开间单护厝的闽南官式大厝,建筑面积354㎡。墙裙采用传统的四积缭砌筑法。门路及镜面墙集中使用了木雕、石雕、砖雕、彩绘、 灰塑、拼砖、镌刻楹联等工艺,充分显示了闽南民间 精湛的装饰工艺与高超的建筑技术。 </p> <p class="ql-block">古榕里巷7号,德鑨宅三间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鑨宅五间张,旅菲华侨蔡德宅邸,建于1924年,坐西北面东南,为两落五开间的闽南官式大厝,建筑面积388㎡。庭前石埕铺设精良考究, 采用石面走水铺设工艺,门路木排楼及石雕构件皆精雕细琢,门堵印花砖及錾砖工艺精美。建筑集砖雕、灰塑、彩绘等装饰工艺于一体,精美绝伦。 </p> <p class="ql-block">古榕里巷2号,德鑨宅五间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卫宅一座非常传统的闽南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卫宅院内有一棵200多年的大榕树,被称为“榕根宅”。大榕树盘根错节与古宅交融,形成"榕根宅"奇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层厝,是一座古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共有五层,非常醒目,是梧林最高的洋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层厝(cuò),旅菲华侨蔡德鑨(lóng)所建,建于1936年,坐西北朝东南,五层洋楼, 建筑面积700㎡。整体以钢筋水泥注筑,二至五楼的围栏上留有多个枪眼,用以防御。大楼主体完工后正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为支援抗战,主人将装修款捐给政府用于购买抗战飞机。 </p> <p class="ql-block">梧林•德越馆</p> <p class="ql-block">忠杯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忠杯楼,坐东北面西南,二层番仔楼。平面呈矩形,建筑面积272㎡。一层墙体使用白条石人字形垒砌、平彻,二层使用红砖垒砌,楼顶为两面坡,马鞍形硬山顶与平顶相结合。正立面楼顶为山丘状山花装饰。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梧林传统村落是闽南人“下南洋”历史的缩影,也是华侨文化与闽南传统交融的见证。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栋建筑都镌刻着华侨的奋斗史与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建筑群静默伫立,闽南风情与西洋韵味在此交融、碰撞。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梧林传统村落不仅是一座村落,更是一部用建筑写就的文化史诗,等待每一位游人去探秘、去感受、去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