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5号离开黑山抵达阿尔巴尼亚。</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首都第一大城市,位于该国中西部,伊什米河畔,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约40千米。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现代化的都市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清真寺 也称为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始建于1789年,寺庙于1823年竣工。是帕查苏莱曼德的后裔,帕查苏莱曼德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位将军,是他在1614年的时候建立了地拉那城的。那时他仅仅建了一座清真寺、公共浴场和一家面包房;这就已经广泛流传开了,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被公认为是阿尔巴尼亚最漂亮的,外部的装饰极为精致。在地拉那算是一座文物古迹了。</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鹰,沿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鹰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故此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培广场是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广场,是地拉那的核心地标。(以民族英雄命名,中心立有骑马铜像),周边聚集国家历史博物馆、Et’hem清真寺、钟楼等。</p><p class="ql-block"> 该广场的名字来源于纪念1468年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名字,斯坎德培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培原名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是15世纪阿尔巴尼亚的军事统帅和民族英雄。他出生于1405年,逝世于1468年1月17日,是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最著名的抵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领袖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国家历史博物馆正在维修,我们抵达时处于封闭状态不允许参观,也只好远观一下外貌了。</p> <p class="ql-block"> 历史博物馆墙上的这幅壁画镶嵌在博物馆正门上,反映了阿尔巴尼亚从 伊利里亚时代 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的胜利历史。壁画通过雕像和绘画展示了阿尔巴尼亚的民族独立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强调了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成就和胜利。</p> <p class="ql-block"> 位于阿尔巴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前的“云”雕塑,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精心设计,其造型别具一格,宛如一座未完工建筑的脚手架。在灯光的映衬下,这座雕塑显得分外引人注目,是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之地。这座雕塑 以中空白色透明为特色,占地面积约为541平方米,高度更是达到了7米。其设计背后,蕴含着对空间本质与人类空间感知的深刻探索。</p> <p class="ql-block"> 在斯坎德培广场附近有一块“欧洲草坪",草坪上矗立着32块有国旗的标牌,展示的32国包含欧盟成员、候选国以及冰岛、挪威等欧洲经济区国家。这种设计既表达入盟意愿,也避免将非欧盟欧洲国家排除在外,象征与欧洲各国的团结。</p> <p class="ql-block"> 这两姐妹的摆拍功夫表情可谓一流。</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BUNK’ART 2地堡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斯堪德培广场附近,入口不明显,但内部展示了大量反映阿尔巴尼亚历史的老照片和实物,包括重要人物的照片、宪兵和制服、装备等。</p><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在霍查执政时期,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大量地堡,总数高达75万座。这些地堡在阿尔巴尼亚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几乎无处不在,因此阿尔巴尼亚又被称为“地堡之国”。</p> <p class="ql-block"> 在地拉那,大大小小的碉堡似乎无处不在,它们是社会主义时期独裁统治者霍查为了防范外部入侵和核战争(冷战)而建造的。这些碉堡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让当地百姓深感痛恨。为了纪念在霍查统治下生活的普通民众的艰辛,两个碉堡被改造成了博物馆。 抖音小视频简介地堡概况。</p> <p class="ql-block"> 地堡进门处穹顶上的这些照片是阿尔巴尼亚宣扬共产主义时期官方意识形态的具象化展示,主要是民族解放战争的烈士、被政权认可的早期领导人、劳动模范以及斯坎德培这样的民族象征。</p> <p class="ql-block"> 游客进入地堡下台阶后打卡到达博物馆展厅。</p> <p class="ql-block"> 地堡出口。</p> <p class="ql-block"> 多次一起旅行的驴友在地堡博物馆出口处长椅上小息合影。</p> <p class="ql-block"> 看驴友笑得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 这是著名的《复兴纪念碑》位于斯坎德培广场与金字塔之间的步行区。由两块倾斜的混凝土方碑交错组成(视觉上如被分成两半),顶部与底部各有一个象征性的"底面"。右面的方碑上刻有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的双头鹰图案。突出了国家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建于2012年,纪念阿尔巴尼亚独立100周年,寓意国家复兴与团结。</p> <p class="ql-block"> 在复兴纪念碑后面是摄政酒店( The Regency Hotel ),这是一个休闲场所提供酒水和饮料,这座酒店不仅是休憩场所,更是串联城市历史与未来的立体坐标点。</p> <p class="ql-block"> 在此小息喝杯咖啡。</p> <p class="ql-block"> 此处还有一个喷水池面积也挺大,工人正在池内清理卫生。</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金字塔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中心,占地面积为11,835平方米。最初是为纪念该国共产主义领袖恩维尔•霍查 而建的纪念馆。由霍查的建筑师女儿和女婿设计,使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后历经废弃、改造,2023年转型为多功能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这是无人机自空中拍摄可以俯瞰金字塔的照片(选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金字塔不仅是阿尔巴尼亚的文化地标,也是该国对待自身历史和未来的象征。改造后的建筑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空间,还成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新去处。建筑外部的五颜六色的盒子和内部的咖啡馆、工作室等设施,使得这个曾经的独裁者杰作如今成为了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金字塔的塔顶,游客在上面休息。</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鹰,沿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鹰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故此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平台拍的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为使美篇内容更加充实,本篇内容选用了网络提供的小视频以及几张百度图片和团队中摄影师们的拍照,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此篇内容是这次行程中的第四个国家—阿尔巴尼亚。</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