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麦收割后,天一直干旱,不下一滴雨,黄土地干燥的一镢头挖下去,连个湿土都看不见,收割后的麦茬在夏日阳光照耀下露出狰狞的獠牙,明晃晃的刺眼。干涸的土地咧着干裂大嘴欲哭无泪。西南热风一遍又一遍地吹着,让本就干旱的大地更是雪上加霜。起初,人们只是觉得这是一场暂时的高温,我们只是觉得这是一场普通的干旱,持继不了几天……</p> <p class="ql-block">三夏抢收抢种,收倒是收了然而种却无期。靠近水库的灌区还好,早早开闸放水。然而生我养我的乡村却远离水库河流,紧靠几眼机井抗旱。这对于持续多日的干旱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乡亲们用一句“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俗语宽慰自己。</p><p class="ql-block">最近这些年不知怎的,干旱始终伴随着播种。等到收庄稼时却又阴雨不断,花生水里捞,玉米泥地往外背,因收获不及时致使庄稼在雨水中发芽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难道气候变了?记得小时候,收完小麦就抓紧时间点苞谷耩黄豆,种上不两天就会下场雨。种子发芽插剪口,可以说正是及时。三伏天玉米拔节长个,每隔三五天准会下一场,沟沟渠渠,坑坑洼洼都能存上水,蛙声阵阵唤苗长,小蝌蚪也在水里游来游去。然而现在却难以见到水,偶尔有点水不待蝌蚪长大就干了。</p><p class="ql-block">这些天是最忙的,最累的,也最难熬的,浇地是眼下最紧要的农事,麦收的喜悦还没有完全展开,便被浇地的紧张忙碌而替代,现在一切都围着浇地而高效运转着,不分昼夜,不顾劳累,“抢”便是当下最生动而真实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又遇着路过的乡邻便坐在一起聊聊天,大家纷纷吐槽今年的气候真让老百姓遭罪,抗旱还得抢井,因为就那几口井,大家都想浇地,有的还不出水,占不上井就没得浇只有成夜的等。旱情给农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浇地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天不亮就要去抢水井,好不容易抢到了水资源,无论是正午高温还是夜半时分,都得开干。</p> <p class="ql-block">没有喷灌机的就卖粮食去城里买成套的喷灌设备:喷灌机、下水管、软管、接头一应俱全。平时再舍不得吃喝的人家一到这个时候都不含糊,也不在乎这些喷灌设备的价格涨到了多高。浇地前需要把潜水泵放到沟渠河湖里,得三四个大劳力合伙完成,架线接电表需要一个懂电路的内行人完成,铺水龙带子需两个有力气的人完成,浇地过程中看护田埂也需要一个挺能干的精壮劳力完成(一个妇女就有点勉为其难)。把地浇完毕拆卸潜水泵拆卸电线、给水龙带子空水及铺卷水龙带子和安装的时候需要的人数相同。所以说浇地是个苦活累活脏活。</p> <p class="ql-block">路上,我遇到了本村大爷,他和大娘将浇水的工具已经拉到了地头,他对我说:“原先还想等等老天下雨,看来也指望不上了,今天俺家也要开始浇地了,浇一次最起码可以撑几天,缓解了旱情,先把玉米种子种下再说,至于其它的,暂时先不去考虑。”</p><p class="ql-block">麦罢后地里视野开阔,站在地里抬眼一看几里,大家都在比着浇地。其次是水管可以方便的来回拉,不用担心是否弄伤庄稼。抗旱浇地最得劲的是晚上。擦黑时,家里送来的饭,一般就是熬点玉米糁,调点黄瓜,拿上两馍。如果没有筷子,地头的杨树枝或者沟边的花柴棍随便一折都是可以作为筷子用的,绝对不影响吃饭的兴致。吃馍就黄瓜,抬头看见远处的大月亮升上了天空,天边一缕缕薄雾在聚拢,依旧是柴油机的轰鸣声,人们的吆喝声,野草堆里的虫鸣声……,那种感觉确实不赖!</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地里有了更先进的农田水利设施。地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井堡,刷卡就可以浇地了。这可给农民提供了很大便利,以前浇地必须开拖拉机,那些家里只有老人和妇女的人家,得央人把拖拉机开到地里,浇完地再央人把拖拉机开回家。另外,用拖拉机浇地,浇地之前得先去加油站灌柴油,刷卡的话只要往卡里充钱就可以了。地里有水井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很多井都没有井盖,现在用井堡浇水,地里的很多井都被填住了。不过刷卡浇水也有缺点,水井可以同时两家浇地,但是刷卡的话每次只能一家浇地。还有,耩地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井堡的出水口,很容易撞坏。</p> <p class="ql-block">现在浇地的水管也变了, 很多农民用的是自喷管儿,也叫懒汉管儿,这种水管铺在地里,管子上有孔,水会自己喷出来,自喷管最大的好处是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再也不用抱着水管浇地了。摆好水管,农民就可以坐到地头儿休息了,等半个小时挪动水管就可以,一个人可以同时浇两三块地,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自喷管有它的局限性,只有庄稼苗儿小的时候可以用,有些人家用的是喷枪,配合三角支架,喷枪可以旋转,也可以固定方向,如果地比较窄,就不能让它旋转了,否则会喷到别人家地里。一些种地多的人,还买了卷盘式喷灌机,这个造价比较高,适合承包很多地的人买。总得来说,科技进步让农民更省力。</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黑,他们仍在麦地坚守,饿了在地里简单扒上几口饭,累了坐麦地休息一下,渴了喝上几大口井水,困了蹲地上打个盹,听着流水细小声音,看着一点点进展,幻化着秧苗生长乃至秋收场景,他们累并快乐着,苦涩中努力品味着甘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黑夜遮掩了白日的喧嚣和焦躁,星星在天上闪烁,显得特别明亮,鸣虫合唱式地嘶声叫着,远处麦地里摇晃着手电的光柱,那是还在劳作浇地的村民,偶尔从很远处传来几声犬吠 ,让夏日的夜晚显得更加静谧。走在田间小路,分享丰收喜悦,也体会着村民的不易,好在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向好该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