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南屏

白桦树

<p class="ql-block">  南屏古村落是位于安徽省黟县西南的千年徽派古村落,以明清祠堂群、72条古巷和300余幢古民居闻名,因《菊豆》《卧虎藏龙》等影视取景被誉为“中国影视村”,并拥有“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  南屏古镇是一个被时光染上斑驳的幽深街巷、祠堂群、古民居聚集的地方,这里有着数百年来的徽商往事。古朴的村落,迷宫般的巷道,肃穆庄严的祠堂,无不在彰显着这里的曾经和现在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2025.4.19日下午探访安徽古村南屏</p> <p class="ql-block">  黄山脚下的徽州古村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白墙黛瓦,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山水环绕,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头墙高耸入云,勾勒出天际的韵律。如诗如画,仿佛时光在此凝固。徽州古建,一砖一瓦皆故事,一草一木总关情,让人心生向往。那首《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民谣,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都让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尽的遐想。据说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原型就出自于此。胡适先生的故乡亦在这片古村落中。</p> <p class="ql-block">  在安徽黟县西南的南屏古村落,原名叶村,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元末时第一个来这里定居的是个姓叶的人家。慢慢地,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明朝,叶、程、李三大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南屏的知名度不如西递和宏村,西递和宏村因为早早申遗成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南屏村起步晚了些,有些建筑显得破旧,但反倒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这里最特别的是祠堂群。在村子里一条二百多米长的中轴线上,整整排列着八座祠堂。这在整个安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座祠堂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属于整个村子,有的属于某个家族。当年那些在外做官或经商发达的人,都会回村修建祠堂,越是有钱有势的家族,建的祠堂就越气派。</p><p class="ql-block"> 叶氏宗祠占地两千平方米,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整个祠堂用五十四根粗大的圆柱支撑,分三进大厅。上厅供奉祖先牌位,中厅用来举行祭祀,下厅则是举办各种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安徽的南屏、宏村和西递都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同属黟县,且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的组成部分。它们共享着徽派建筑的精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山水环境,但各有特色和侧重。</p><p class="ql-block"> 宏村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以精妙绝伦的牛形水系闻名于世。整个村落布局酷似一头卧牛,人工水系(水圳)设计科学巧妙,流经家家户户,最终汇入村中心的月沼和村口的南湖。水是宏村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宏村更商业化、更成熟、游客最多。水系景观如诗如画(尤其是月沼和南湖的倒影),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整体感觉更精致、更“上镜”,也更热闹喧腾一些。</p><p class="ql-block"> 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以宏伟的古牌坊、宗祠和官宅闻名,是徽州宗法制度和社会结构的缩影。村落布局呈船形,街巷空间规整严谨,体现了更强的规划性和宗族秩序。</p><p class="ql-block"> 西递相较于宏村和南屏更显古朴、庄严、厚重。牌坊群(如胡文光刺史牌坊)、祠堂(如敬爱堂、追慕堂)传递着浓厚的历史感和儒家文化气息。相比宏村,商业气息稍淡,文化学术氛围更浓,感觉更“正统”。</p><p class="ql-block"> 南屏被称为“中国影视村”、“迷宫式古村落”。以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祠堂群和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深巷著称。有72条古巷、36眼古井、8座祠堂之说。</p><p class="ql-block"> 三者之间南屏最原生态、最宁静、最生活化。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游客较少。走在迷宫般的巷弄里,更能感受到时光的沉淀和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因《菊豆》、《卧虎藏龙》等众多影视剧在此取景而闻名。 </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宏村胜在水系如画,西递赢在宗法厚重,南屏妙在迷宫深巷与祠堂林立。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古村落文化的瑰宝,更喜爱哪一个取决于个人兴趣偏好。</p> <p class="ql-block">  岁月最深处是古村故事的开始——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此处,为这里山水清秀,风水极佳,举族安此。此后村庄规模迅速扩展,到明朝时除了叶家,程、李两家相继落户,三大宗族齐聚分治,及至清朝中叶后,家族之间的竞争让南坪村发展更上一层,进入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菊豆》电影里大部分场景就是在叶氏宗祠拍的。《卧虎藏龙》、《大转折》等很多影视作品也在这里取景。现在村里还保留着不少当年的拍摄道具。故南屏也被称为“电影村”。</p> <p class="ql-block">  南屏村的祠堂是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中,叶氏宗祠是《菊豆》的主要拍摄地之一,被称为“老杨家染坊”‌。祠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建筑风格独特,歇山重檐,显得端庄而轩敞。祠堂门前有高大的照壁,门楼气派,两侧雕刻着一对一人多高的黟县青石石鼓。祠堂内部结构复杂,分为上、中、下三厅,由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中间的月梁粗壮硕大。祠堂内还有一副对联:“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充满了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叶氏宗祠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由54根粗大的圆柱支撑起来的宏伟建筑,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p><p class="ql-block"> 下厅为族人举办活动击鼓奏乐的场所;中厅是祀堂,为宗族举行祭祀仪式或重大活动的正厅;再往前为上厅,是与中厅相连的台式三间二层楼房,楼上一般是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89年,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菊豆》中80%的镜头都在此取景,现仍保持着当时拍摄时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行名洪骍,别号自胜生、藏晖主人。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化名人。曾先后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驻美国大使,台湾中研院院长,在国际国内有相当影响。</p><p class="ql-block"> 胡适故乡在安徽绩溪古村落,距南屏约百里之遥。</p> <p class="ql-block">  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这副集句联原本是当年胡适应即将远行留学的青年学子钱君陶之请而写给他的,胡适故居开放之际,钱先生又将这幅对联题写给胡适先生,挂在了故居的厅堂之上。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一代哲人虽已作古,但他的信念与精神却在世间得以延续和永驻。</p> <p class="ql-block">  南屏古村与陶渊明故居并称“桃花源”。‌南屏古村位于安徽省黟县,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桃花源记》的起源地之一。南屏村风景秀丽,四面环山,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因此被称为“桃花源。在南屏古村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陶渊明家族族谱。陶渊明的后人(第四代传人)就曾生活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自黄山脚下辗转而来,南屏古村悄然卧于眼前。甫一入村,人声车马便如潮水般退去,青石板铺成的窄巷如同迷宫,引人渐渐走深进去。巷道曲折回环,又仿佛永无尽头;巷壁高耸,两侧马头墙的檐角划破天空,切割出细长一绺湛蓝来。脚步踏在石板路上,叩出轻响,又散进寂静中,似我一人独行在时间的回廊里,竟有几分恍然。</p><p class="ql-block"> 沿蜿蜒巷道来到村中心,几座祠堂肃穆而立,如深水静流,沉淀着百年宗族血脉的厚重。这座村落的开拓者叶氏宗祠里,雕梁画栋的纹路精微细致,每一刀皆是过往匠人倾注的虔诚;木柱撑起高阔的屋顶,柱身也早已被岁月磨得光亮,那些手泽汗渍的痕迹,在静默中诉说着代代香火的庄严。刹那间,张艺谋电影《菊豆》里染坊高悬的布匹,似乎就在眼前飘荡,那光影的流动,仿佛与祠堂里沉寂的旧物事在幽暗中窃窃私语。</p><p class="ql-block"> 72条巷路对来访者宛如深处迷宫,这里沉静内敛,与宏村、西递的汹涌人潮相比,这里是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感受古村落历史文化底蕴的所在。这里几无商业的喧嚣,游客的躁动,有的是静谧安详。然而,寂静中亦有风动。村中几户门楣上,时新瓷砖的光亮竟生生刺入眼帘;某些角落,咖啡店的招牌兀然出现,现代气息如针般扎入这幅古朴的画卷。一种异样的不安与无奈,隐隐地浮上心头。古村如一位安详老者,既想拥抱新世代的脉搏,又惧被这浪潮冲散了筋骨,只得在进退间踟蹰。</p><p class="ql-block"> 辞别南屏,暮色四合。回望古村,它恰似一幅水墨画里的大块留白,在喧嚣的世界边缘兀自呼吸着。古村所承载的,不只是砖木石瓦,更是绵延于血脉中的“活着的记忆”。若这记忆被斩断,纵使屋舍完好,亦不过徒存躯壳罢了。</p><p class="ql-block"> 南屏如迷宫,困住了时间,也困住了人心中对古朴的向往。这迷宫里的每一次转身,都是与旧时光的无声对谈,亦是对现代性侵袭的深沉叩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