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半醉半醒半人生

陈兴顺

<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若论及最佳状态,那便是半醉半醒半糊涂。这看似简单的状态,实则蕴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在生活的舞台上,人往往有着一种天性,那就是对未知的执着探索。人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对于那些不明白的事情,总是怀揣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总想把它搞明白。这种求知的欲望,促使着人们不断地去钻研、去挖掘,试图揭开事物背后那神秘的面纱。而当已经搞明白了的事情,却又要逼着自己装糊涂。这并非是一种虚伪,而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因为在很多时候,过于较真反而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p><p class="ql-block">留一半清醒给自己,这是对自我的一种尊重和保护。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醒,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拥有了一座明亮的灯塔,它能指引我们在人生的航道上不迷失方向。在面对各种抉择和诱惑时,清醒的头脑能让我们做出最理智的判断。而留一半醉给别人,则是一种宽容和豁达。留给别人一个糊涂的印象,让他人在与我们相处时,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压力。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适时地“糊涂”一下,不仅能化解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还能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对牛弹琴。明明弹琴者是用心演奏,希望能传达出美妙的音乐和情感,可那头牛却无动于衷,只顾着低头吃草。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向一些不理解我们的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对方可能都无法领会其中的深意。还有盲人摸象,每个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就以为自己了解了整个大象的模样,从而得出了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局限的影响。这些现象并不是仅仅出现在个别人身上,而是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认知层次都是不同的。认知层次高的人思维更加开阔,看待问题更加深刻,他们的社交圈子往往也聚集着一群志同道合、有着相似认知水平的人。而认知层次低的人,他们的视野相对狭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简单,他们的社交圈子自然也与前者有所不同。当认知层次差异过大时,必然会导致思想传播的巨大黑障。就好像在两个不同频率的电台之间,信号无法顺畅地传递。甚至会出现高认知的人会被低认知的人说成疯子的现象。高认知的人提出一些超前的观点和理念,低认知的人由于无法理解,就会认为他们的想法荒谬至极,从而给他们贴上“疯子”的标签。</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完全不必试图让每个人都能理解我们的思想。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对象。对的话只说给对的人听,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话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而对于那些糊涂的人,说点糊涂话也未尝不可。那些无论对谁都敞开心扉交谈的人,常常会被周围的人说成实脑子。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真诚地表达,就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同。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一些时候,这些人非但不能让人理解到他的意图,甚至有时候会给自己引来灾祸。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和理解他们的坦诚,有些人可能会利用他们的真诚,做出对他们不利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不要想着让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总是对的,自己是最聪明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把握好清醒与糊涂的度。留一半清醒给自己,去审视自己的内心,规划自己的人生;留一半醉给世人,以一种包容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误解和不理解。如此,便足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悠然前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