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一行11人,平均年龄66岁的浙江军工老团干,开启了入疆后的第一天旅程,挑战横贯天山的伊赛牧道。在振强兄弟的精心筹备和张领队、袁总等的亲自带领下,上午10时,我们分乘4台越野车从可克达拉出发,一路向北,计划用一天时间完成这段惊险奇绝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同走进新疆的一条小众自驾路线——伊赛牧道。这是一条穿越天山的神秘牧道,带您领略最原始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伊赛牧道,是从伊宁县通往赛里木湖的牧民转场道路,蜿蜒曲折,上下起伏,翻越两座近4000米的高山。牧道全长160多公里,我们此次仅走其中一段,从伊宁至恐怒度苏河。这是一条非铺装路面的野性之路,充满魅力,但也暗藏危机。全程无信号,是我此生最难走的一段路。水冲沟、炮弹坑、45度陡坡、河沟、泥泞地等复杂地形一一呈现。途中虽有返程的念头,但最终咬牙坚持,路虽艰险,沿途风景却美得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这条牧道比独库公路更为壮观,它将伊宁与赛里木湖紧密相连。尽管路程缩短,但在未铺设沥青路面的情况下,这段旅程将更加漫长,也更加有趣。</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无限:托乎拉苏草原碧草连天,牛羊成群,仿佛置身于人间净土。高耸入云的雪山与深邃的峡谷,让您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茂密的云杉林与清澈的河流,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牧道上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以最淳朴的方式冲击着感官,让人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p> <p class="ql-block">伊赛牧道作为新疆著名的越野路线,其经典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历史价值,被誉为“汉代公主远嫁乌孙的古道”,直接关联丝绸之路文化;二是自然景观,雪山、草原、河流、森林、牧场、湖泊汇聚一处,宛如仙境风光的缩影。这是一条蕴含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老线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伊赛牧道的古诗意境再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牧道景观与诗境结合,形成“游牧画卷的现实写照”。特别是春夏季节,牧道被金黄花海覆盖,搭配悠闲的牛羊群与闪耀的雪峰,构成了一幅“治愈心灵的原始画卷”。</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车队行进至广袤的草原深处,一场突如其来的救援正在上演。当牧民的车轮深陷河滩淤泥时,我们的领队张师傅和王爱国毫不犹豫地跳下车,他们的鞋子踩进冰凉的泥水里,却像两棵扎根草原的红柳般坚定,直到把牧民的车子救出泥潭,目送其远去。这个看似平常的瞬间,却映照出牧区最动人的生存哲学。</p> <p class="ql-block">正午的烈日炙烤着伊赛牧道的河滩,车队在颠簸的碎石路上缓缓前行,并在一处草坪停下。恐怒度苏河的水流很浅,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大家跳下车,舒展着因长途颠簸而僵硬的四肢,七手八脚地支起帐篷,架好折叠桌椅。随队摄影师梦境熟练地摆弄着便携式烧烤炉,锅盔噼啪作响,肉香很快弥漫开来。远处的雪山静默矗立,近处的风掠过草甸,沙沙作响。我们围坐在简易餐桌旁,大口嚼着烤馕和滋滋冒油的羊肉、牛肉,偶尔灌一口酒水,疲惫一扫而空。然而时间不等人,领队看了看表,遗憾地宣布:“今天来不及继续了,得折返可克达拉。”众人虽有不舍,但也明白荒野之中,计划永远要让位于安全。收拾行装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这片短暂的营地,阳光依旧炽烈,河水依旧流淌,仿佛我们从未到来,又仿佛一切早已被它记住。</p> <p class="ql-block">在回程的路上,车队中的一台车因减震器掉落导致轮胎爆胎,划破的地方有整整一个手掌长的裂纹,直接报废。我们不得不更换备胎,这时在前面带路的张领队马上回头,二话不说就开始帮忙换胎。我们非常自然地加入换胎队伍,从一个人壮大到一群人。由于一个千斤顶不够,又从另一台车借一个。拧螺丝的、压千斤顶的、取备胎的各司其职。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弄好重新出发。虽然报废了一个轮胎,但我们收获了大家的热情,这种自然流露的热情非常纯粹,没有不耐烦的帮助和指责,心里非常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