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个人做了很久的功课,心心念念的旅程,终于启程。这次游船起始葡萄牙里斯本,结束英国伦敦,准备里斯本住3天伦敦住3天,其余16天在船上,晚上睡觉白天上岸,7个国家13个城市,我一直喜欢这样的旅游,住一个地方不用整理行李,也不耽误白天出去玩。</p> <p class="ql-block">从里斯本的阳光出发,途经波尔图,拉科鲁尼亚的海风、毕尔巴鄂的艺术之光,再一路驶入法国葡萄酒的故乡——波尔多和拉罗谢尔。</p><p class="ql-block">巴黎的浪漫,布鲁塞尔的巧克力,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汉堡的港口,最后在伦敦的大本钟下画上句点。</p> <p class="ql-block">倒了2架飞机,终于在第二天的下午到达里斯本,旅馆也靠近海,出去看景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赶路,不抢景,只想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温柔和深情。这个就是我们旅馆前面的街道,非常窄,有轨电车照样可以通过。</p> <p class="ql-block">我们街上晚上非常热闹,饭馆都是小小的,吃饭的桌子都放在街道上,对游客解决三餐方便很多。而且景色看上去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在里斯本,有一个地方把全城最好的味道都集合在了一起,那就是——Time Out Market。我们到里斯本的当天晚上就去吃海鲜喝啤酒了。</p> <p class="ql-block">地址:Avenida 24 de Julho 49, Lisbon</p><p class="ql-block"> • 营业时间:每天10:00–00:00(周末可到凌晨1点)。他的海鲜烩饭特别好吃。</p> <p class="ql-block">烤三文鱼</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去离旅馆很近的塔霍河看海。如果说每座城市都有一条河,那么塔霍河之于里斯本,不只是水,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河边抱着小狗散步的女孩悠闲悠闲的。</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们用石头搭的。</p> <p class="ql-block">用沙堆起来的带着太阳眼镜的狗狗</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我第一次看海,却是在塔霍河边,第一次觉得,“远方”真的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贸易广场</p><p class="ql-block">毗邻特茹河,是昔日王宫所在地,也是葡萄牙对外贸易与航海的象征。从广场内部向外望的景象,看到的是著名的:</p><p class="ql-block"> • 凯旋门(Arco da Rua Augusta),通向奥古斯塔街(Rua Augusta)。</p><p class="ql-block"> • 可以看见远处的若泽一世雕像背面。</p><p class="ql-block"> • 夜色初降,灯光点亮,气氛浪漫。</p> <p class="ql-block">• 同一座凯旋门,但是从奥古斯塔街方向向广场内部拍摄,站在街上远望凯旋门,视角与第一张相反。</p><p class="ql-block"> • 门顶雕塑上刻有拉丁文“VIRTVTIBVS MAIORVM”(祖先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 透过拱门可以隐约看到广场和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正中央是若泽一世国王的骑马雕像。</p><p class="ql-block">背景中可以看到山上的圣乔治城堡和老城区的红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和若泽一世国王的骑马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个镜头,一处地标——见证了里斯本的宏伟、秩序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同一个地标,不同的视角:凯旋门内外的光影交错,雕像静立在暮色中,诉说着里斯本的历史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大教堂。 • 建筑风格: 罗马式为主,混合哥特与巴洛克元素。</p><p class="ql-block"> 宏伟的双塔立面,</p><p class="ql-block"> 内部的彩色玫瑰窗、古老回廊与地下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殿高大肃穆</p> <p class="ql-block">从电车上看教堂,能体会到中世纪建筑与现代城市节奏的完美融合。石墙斑驳,教堂古老,电车穿过时仿佛唤醒了尘封的世纪——里斯本的心跳,就藏在这一刻的咣当声里。门口的28路电车穿行画面,是摄影师最爱。这张照片我花了近一个小时才拍到,在这中间还淋了场雨。</p> <p class="ql-block">28路电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条穿越时空的观光线路。它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仍在使用经典的黄色木质老电车,在里斯本崎岖起伏的山路上缓慢前行,穿行于最具历史感的街区之间。</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观察28路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28路在城市行驶,也是我们每天吃早餐的地方,离我们旅馆非常近。</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搞不懂这么窄的街道28路怎么可以对面对的行驶,在那里等了很久很久终于看见2辆车是怎样交汇的。</p> <p class="ql-block">去辛特拉的路上街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按原计划去里斯本的童话山城“辛特拉”,想去参观佩纳宫。</p><p class="ql-block">著名的童话彩色宫殿,坐落于辛特拉山上。我们一路走一路问,到了佩纳宫,可惜功课做了票没有买,所以只能在外面参观一下,但是也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佩纳宫:葡萄牙最梦幻的宫殿。图中这座缤纷奇幻的建筑,便是葡萄牙辛特拉的标志性地标——佩纳宫。</p><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像是童话作家与建筑师共同做的一场梦:火红的钟楼、金黄的拱廊、蓝紫色瓷砖墙面交错相映,色彩浓烈却毫不突兀。</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一座宫殿,更像是一幅活生生的浪漫画卷。</p> <p class="ql-block">宫殿的黄色、红色和紫色外墙令人印象深刻,是辛特拉山上一道最醒目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39年,由葡萄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在一座废弃修道院的基础上改建。</p> <p class="ql-block">佩纳宫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摩尔式、文艺复兴式和曼努埃尔式等多种风格,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建筑。</p> <p class="ql-block">纳宫是葡萄牙最具标志性的宫殿之一,也是辛特拉(Sintra)最受欢迎的景点。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被誉为欧洲浪漫主义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展示了佩纳宫色彩最浓烈、最富冲击力的一面。鲜艳的金黄色墙体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将整座山头都点亮了。圆顶与塔楼融合摩尔与文艺复兴风格,而建筑立面上的手工瓷砖墙面则透露出浓浓的葡萄牙传统韵味。</p><p class="ql-block">图中远处的圆顶塔楼极具东方幻想色彩,近处的游客也构成了与古堡对话的现实场景。</p><p class="ql-block">仿佛你我只是无意闯入的旅人,而这里自古便住着童话中的国王与皇后。</p> <p class="ql-block">纳宫为何令人惊艳?因为它不是一种风格,而是所有风格的浪漫混搭。它不是一处遗址,而是一段被完好保存的梦。</p><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原是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夏宫,他将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建筑师的大胆构想融合,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如梦如幻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因为建在山顶,宫殿可俯瞰辛特拉镇、摩尔人城堡甚至大西洋海岸。</p> <p class="ql-block">远山藏在云里,佩纳宫像童话城堡一样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随便拍一张都是一副油画。</p> <p class="ql-block">图中远处那座白色巨大建筑是 圣文森特修道院,它是葡萄牙国王的皇家陵寝之一,气势恢宏,位于阿尔法玛区山坡上。偏左下的教堂是 圣安东尼奥教堂或邻近的某座阿尔法玛区教堂,外观典雅,但不是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全貌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3天后我们上船了,这是船开动时拍的里斯本全貌。</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著名地标——圣胡斯塔电梯的身影。这座高耸的铁艺结构如同一座哥特式钟楼,从城市低处直刺天际。你可以清晰看到电梯的观景平台上聚集了许多游客,他们正饱览着里斯本老城区的红屋顶和起伏的地势。电梯本身就是葡萄牙极少数的垂直电梯式城市交通工具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仍在运行的历史电梯。</p> <p class="ql-block">圣安东尼奥教堂,位于葡萄牙里斯本市中心,靠近著名的里斯本大教堂和阿尔法玛老城区。每年6月13日是圣安东尼节,是里斯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整座城市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和街头庆典。</p> <p class="ql-block">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建筑风格:曼努埃尔式(葡萄牙独有的晚期哥特风格,融合航海元素)世界遗产:与贝伦塔一同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贝伦塔:外观像一座迷你城堡,装饰有精致的绳索、十字架、海洋元素雕刻;登塔可俯瞰塔古斯河,遥想昔日葡萄牙探险者扬帆远航的壮丽画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与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一同列名。</p> <p class="ql-block">国家海外银行:为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提供货币发行、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在葡萄牙帝国的非洲(安哥拉、莫桑比克)、亚洲(澳门、果阿、帝汶)以及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特别是在澳门,BNU拥有极高的历史地位,是曾与中国银行并列澳门法定货币发行行之一。 图中的蒸汽帆船:象征着葡萄牙航海时代的辉煌,也暗示BNU的海外业务拓展。结合传统风帆与现代蒸汽动力,象征银行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与历史传承并重。波浪与远航意象,体现了“向海外扩展”的精神使命。</p> <p class="ql-block">发现者纪念碑。外观设计:形如一艘船头,寓意“驶向未知的新世界。正中央高举帆图的是“航海先驱”恩里克王子;两侧共有33位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探险家、传教士、学者与国王,如达·伽马、麦哲伦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贝伦塔不可以上去,我们就在下面拍了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伙子在发现者纪念碑前面唱歌,唱得相当不错👍</p> <p class="ql-block">临上船前在我们旅馆附近逛逛。</p> <p class="ql-block">在里斯本最老的雪茄店门口,赵庆与葡萄牙最神秘的诗人共坐一席。费尔南多·佩索阿笔下有无数个“自己”,但此刻,他静静地望着我,好像在问:“你是谁?”这张照片拍摄于里斯本市中心著名的罗西乌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天的里斯本游很快就结束了,该去找找里斯本著名的蛋挞了。蛋挞的起源地:里斯本贝伦区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创造者:修道院的修士们</p><p class="ql-block">在18世纪,葡萄牙的修道院中常用蛋清来浆洗衣物,因此剩下了大量蛋黄。为了不浪费,修士们用蛋黄加上糖和奶,创造出了这种美味的奶黄馅点心,并放入酥皮中烘烤。原版蛋挞的特点是:</p><p class="ql-block"> • 酥皮非常松脆分层(类似千层酥)</p><p class="ql-block"> • 蛋奶馅略带焦糖化表面</p><p class="ql-block"> • 味道浓郁、偏甜而不腻</p> <p class="ql-block">贝伦蛋挞”的由来</p><p class="ql-block">1834年,葡萄牙政府解散了修道院,修士们为了维持生计,将这道秘方卖给了旁边一家糖果店也就是今天著名的:Pastéis de Belém</p><p class="ql-block">这家店自1837年起开始制作蛋挞,至今仍按照最初的配方秘密制作。只有少数几位糕点师掌握了完整的制作方法。如今你在贝伦塔附近还能看到这家历史悠久的店铺,每天排队的人络绎不绝。我这次在里斯本一共吃了6个蛋挞,吃过那个蛋挞回来什么蛋挞都不想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傍晚河边散步拍拍。</p> <p class="ql-block">4月25日大桥,为了纪念1974年4月25日的“康乃馨革命”,这场不流血政变推翻了葡萄牙独裁政权。外观类似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因为两座桥的设计公司相同(都是美国的American Bridge Company)。这座桥连接了里斯本市区和阿尔马达(Almada),横跨塔霍河。</p> <p class="ql-block">旅行的意义,也许就是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却能感受到久违的熟悉与安宁。</p><p class="ql-block">里斯本,谢谢你用阳光和海风,为我开启这趟梦中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走出里斯本的街头巷尾,回头望,阳光依旧洒在七丘之城的瓦片屋顶上,轻轻晃动的电车仿佛还在耳边叮当作响。l这座城市不大,却藏得住岁月的深情;不喧哗,却总能悄悄留住你的心。再见了,里斯本——愿下一次重逢,依然有海风,有咖啡,有你温柔的旧时光。</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波尔图——一座葡萄酒香与蓝瓷砖交织而成的城市,等我开启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