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面鲜红底色深蓝山鹰组成的旗帜在空中高高飘扬。明眼人一看即知,我到了阿尔巴尼亚了。</p><p class="ql-block"> 说到阿尔巴尼亚,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国家曾被我们中国视为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恩维尔.霍查作为巴尔巴泥亚共产党总书记,其名字当时的中国人几乎妇孺皆知。而现在淡出我们中国人视线已有四五十年了,所以,对阿尔巴尼亚的基本情况还是有必要作一下简单介绍。</p><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分别同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接壤,南部与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76万,阿尔巴尼亚族占总人口的98%。首都为地拉那。人均G D P为六千美元左右,经济状况是欧洲国家中最穷的。</p><p class="ql-block"> 此次旅游,我花一天时间,看了克鲁亚和地拉那。</p><p class="ql-block"> 克鲁亚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出生地。因为有他,才让阿尔巴尼亚摆脱了奥斯曼帝国五百多年的统治,赢得了独立。</p><p class="ql-block"> 克鲁亚城很小,值得一看的是城区东南依山坡而建的古民居和西北角山岗上的斯坎德培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先下坡看古民居。一道狭窄的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旁布满了卖民族手工艺品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 店铺里店主大多是颜值亮眼的美女,待客友好和蔼,游人如织,但买东西的顾客极少,店主脸上不显半点焦虑与无奈,到是遇上游客搭讪,邀其合影一下,她们大都坦然热情配合。我就摊上了这份好运。老伴迅即给我按下了快门。</p> <p class="ql-block"> 透过街缝,瞥见伊斯兰教教堂的塔楼高高屹立,彰显出这里居民的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 拾坡而上返回古民居街口,即见斯坎德培博物馆耸立于高坡。</p> <p class="ql-block"> 穿越城门,首先见到的是 博物馆旁边的一座古城堡遗址,古堡残垣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建得高大气派,花岗岩挂贴的严丝合缝。</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周边的花草树木养护得整饬艳丽。</p> <p class="ql-block"> 登古城平台举目四望,克鲁亚全城一览无余,亚得里亚海的涛声清晰可闻。</p> <p class="ql-block"> 离开克鲁亚车行35公里,即至我耳熟能详的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培的塑像立于广场中心。</p> <p class="ql-block"> 街头艺人用萨克斯吹奏着我这代人熟悉的《北京地拉那》。这可能算对我们中国游客奏响的迎宾曲。</p> <p class="ql-block"> 建设中的高楼楼体立面凸凹不平,远望酷似斯坎德培的头颅。</p> <p class="ql-block"> 零零散散的现代化高楼还在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 国家各部门的办公楼环立广场。</p> <p class="ql-block"> 街头小公园里立了一块柏林墙。据导游介绍,柏林墙推倒后分了四十多块墙体,分送给世界相关各国作留念,让世人共同铭记二战之后的特殊历史。警示世人:和平乃国家之幸人民之福。</p> <p class="ql-block"> 恩维尔.霍查日常生活的别墅,现在正在改为普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恩维尔·霍查于1985年4月11日去世,执政45年之久,死后其政权迅速崩溃,遗骸被从墓中迁出,亲属被捕,个人崇拜符号被彻底清除。</p> <p class="ql-block"> 恩维尔.霍查的助手伊斯梅尔. 谢胡官坻。里面有斯大林的塑像。一度时期,谢胡是霍查的亲密助手,作为总理曾访问过中国,后因儿子与“阿奸”女儿通婚饱受党内指责,并自杀。</p> <p class="ql-block"> 原作为霍查博物馆,由其女儿、女婿设计,国家建设,现在已改为供青少年学习电脑、电玩、编程的科技宫。</p> <p class="ql-block"> 总理办公大楼旁边有一座防空地堡,这座地堡已作为巴尔巴尼亚共产党镇压异已的罪证馆,墙壁上的每位头像就是当时被残害的不同政见者。</p> <p class="ql-block"> 原霍查大学已改为地拉那大学。</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大学艺术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沿亚得利亚海西海岸穿行阿尔巴尼亚,沿路零散村落大都是低质量的两层小楼,村庄零乱,土地相对于其他沿海国家明显宽广,但农业的耕种十分粗放,未见像样的设施农业和田园,更未见一座工厂。首都的零星现代化高楼还未竣工,高起的塔吊静静矗立,少量的建材散堆楼边,现场未见一个施工工人,难不成是烂尾楼还是半拉子工程?</p><p class="ql-block"> 唉,马克思定议的社会主义在霍查手中实验得如此模样,不禁让人嘘嘘。明灯究竟照亮了谁呢?</p> <p class="ql-block"> 2025.6.6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