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邢台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p class="ql-block">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其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p><p class="ql-block">一、疾病特征</p><p class="ql-block">1.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明显减少,低于正常标准。</p><p class="ql-block">2.骨微结构损坏:骨的微小结构,如骨小梁等,发生破坏,导致骨的力学性能下降。</p><p class="ql-block">3.骨脆性增加:由于骨量和骨微结构的改变,使得骨骼变得脆弱,易于发生骨折。</p><p class="ql-block">4.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即使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也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等部位的骨折。</p><p class="ql-block">二、病因与分类</p><p class="ql-block">1.病因:骨质疏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营养素缺乏(如钙、维生素D等)、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流失、更年期激素变化(尤其是雌激素缺乏)等。</p><p class="ql-block">2.分类: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p><p class="ql-block">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妇女绝经后五到十年之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七十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p><p class="ql-block">②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目前病因尚不明确)。</p><p class="ql-block">③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p><p class="ql-block">三、高危人群与症状</p><p class="ql-block">1.高危人群:绝经后女性、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p><p class="ql-block">2.症状:骨质疏松症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如驼背、身高变矮等)和骨折等症状。</p><p class="ql-block">四、治疗与预防</p><p class="ql-block">1.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营养摄入等)、药物治疗(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p><p class="ql-block">2.预防: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适量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了解其定义、病因、分类、高危人群、症状以及治疗与预防方法,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