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粽叶的清香穿越千里故土,而我们,这些散落在美国各地的小家,齐聚于端午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以雷霆万钧的自然奇观,见证团圆时刻。</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程一开始便是与时间的赛跑。儿子带着我和老伴从休斯顿的阳光中启程,儿媳和两个小孙子则从圣路易斯的晨曦中出发。夏洛特成为我们亲情汇聚的空中驿站。当我们在云端颠簸时,儿媳和孙子们已经在夏洛特机场焦急等待了五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航班刚落地,布法罗的登机广播便急促响起。赶到汇合点时,看到儿媳在疲惫的面容下依然强忍着不悦的情绪。儿子快步上前,语气中带着释然:“飞机刚降落时,轮子触地了!突遇强烈乱流,机身像被巨掌揉捏,震动剧烈!机长果断复飞,盘旋许久才安全降落,耽误了半个小时,真是有惊无险!”</p><p class="ql-block"> 这份紧张,立刻被两个小孙子的欢呼声驱散。他们像欢快的小鸟扑了过来,拉着我们坐下,迫不及待展示他们的惊喜。孙子柏文小脸放光,兴奋地表演着他在候机时学到的小魔术,硬币在他稚嫩的手中忽隐忽现。那份认真的童真瞬间逗笑了所有人,也化解了儿媳眉间的阴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匆匆叙别情,我们汇入人潮,飞抵布法罗。夜色中,租车驶向尼亚加拉瀑布区的假日酒店。进入灯火通明的大堂时,我望着家人,心中不禁涌上一丝遗憾——孙女米米因为全美演讲辩论赛的重要赛事未能同行。她的缺席,为这次团聚增添了一抹淡淡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凌晨一点半,万籁俱寂,窗外瀑布的低沉轰鸣仿佛大地的脉搏。简单洗漱后,疲惫的身躯沉入被褥,心中充满对次日奇景的期待,也牵挂着远方的米米。</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瀑布。尼亚加拉,跨越美加边境的世界奇观,并非单一瀑布,而是由三座气势磅礴的水幕共同奏响的天地交响:加拿大一侧的“马蹄瀑布”宏伟壮丽,宛如天神倾倒的玉壶;完全在美国境内的“美国瀑布”如倾泻的婚纱,水花激荡;而“新娘面纱瀑布”则纤细柔美,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尼亚加拉的震撼,在于亲身体验。我们首站来到风洞观景台,穿上明黄雨衣,乘电梯深入峡谷,踏上湿滑的木栈道。越靠近核心,风越烈,水雾弥漫,仿佛置身暴风雨之中。登上“飓风平台”,狂风夹带冰冷水珠扑面而来,轰鸣声几乎淹没了所有言语,只剩下对大自然磅礴力量的敬畏与震撼。儿子带着孩子们冲在前面,尽管裤腿湿透,却依旧玩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登上“雾中少女”号游船,汽笛一响,游船驶向水雾弥漫的核心。随着马蹄瀑布的巨大水墙逐渐逼近,轰鸣声震耳欲聋,天地仿佛都在颤动。船驶至瀑布下,亿万加仑的河水从几十米高空倾泻而下,滔天的水雾瞬间将我们吞没。冰冷的“瀑布之雨”透过雨衣,巨大的声浪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这混沌的水雾中,人如渺小的尘埃,唯有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景区的历史资料,我们得知,尼亚加拉不仅是自然奇迹,更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它是易洛槐原住民的圣地,见证了探险家的传奇,驱动过工业发展,今天更是清洁能源的典范,象征着美加的环保合作,自19世纪以来便成为“世界蜜月之都”,承载无数浪漫誓言。</p><p class="ql-block"> 站在轰鸣的水雾中,十八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儿子儿媳还在求学,米米尚未出生。如今,米米已是辩论高手,柏文和柏安兄弟俩如欢快的小鹿,跑前跑后,清脆的笑声穿透瀑布的轰鸣。他们争相搀扶着我们,指着彩虹欢呼雀跃,为这壮丽景色注入了最温暖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初访时,我看到的是新一代的希望;重游时,已是儿孙绕膝的欢腾。人生漫长,能两次驻足于这一世界奇景,实属幸运。望着眼前奔腾不息的水流,我暗自下定决心:即便下一个十八年行动不便,坐着轮椅,我也要再来此地!</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对瀑布的眷恋,更是对生命和亲情延续的执着渴望。尼亚加拉瀑布以亿万年不变的奔流昭示:时光如逝水,但爱与记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如同这瀑布,穿越时空,生生不息。这场跨越云端的瀑布之旅,是节日的团聚,是自然的朝圣,更是在时光长河中对生命与亲情深情的凝望。</p><p class="ql-block">(2025-06-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