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言:</b></p><p class="ql-block"> 我最近在微信里浏览<span style="font-size:18px;">视频</span>,突然看到一个类似一地方电视台录制的一段视频节目,几个人坐在那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捕风捉影、一知半解、主观臆断地,不顾及国家《保险法》规定和金融保险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大政方针政策,</span>对保险和保险营销员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于是,我这个长期从事保险工作的保险工作者,便觉得在这里应该说点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这是一道风景线</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罗红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管在城市、集镇,还是乡村;不管在清晨,还是晚间;不管在烈日当空的中午,还是瓢泼大雨的下午;不管在酷暑胜夏,还是寒冬腊月,在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行进在大都市或小县城的大街小巷,走进单位、社区、小区;他们行进在乡镇公路或乡村道路,走进边远村庄、农家。他们不为别的,一心一意,只是在于宣传保险知识、传播保险意识、把保险保障与保险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去。我们不能不说,是这样的一群人,看上去,他们构成了一道风景线,一道穿行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和乡村;穿行在我们国家的大疆南北的、不可或缺的、亮丽的、金融保险战线上的一道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里,他们被称为个人保险代理人;在我们的各行各业里,他们被称为保险营销员;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他们被称为爱的使者。他们是最需要,也是应该得到我们充分的肯定和赞誉的一群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难啃的骨头</b></p><p class="ql-block"> 话说这群人,还得从中国改革开放,从中国加入WTO说起。</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中国的入世谈判持续了十五年。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最后一场谈判并不是和美国谈判代表进行的,而是与美国国际集团主席格林伯格先生就人寿保险业股权问题进行的协商。</p><p class="ql-block"> 原外经贸部我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在北京大学主题为“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演讲中,对中国入世15年的历程进行了回顾。龙永图讲到:“保险太重要了,因为其涉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关系着中国能不能长治久安。在中国入世15年谈判中,保险业的作用非常凸显。在西方国家,保险业在政治经济界有着巨大影响,可以左右政府的一些重要决策。”龙永图讲到:“中国入世谈判到了最后阶段的时候,涉及到了中国服务业的开放问题,因此我们这些搞国际经济的人不得不开始研究一点保险。对保险开始稍微的了解一下,我从来没有预见到,保险会成为我们中国入世谈判最难啃的骨头,最核心的问题。后来想想,国外的保险业,在美国西方和政治经济界的巨大影响,所以他们可以影响和左右美国政府一些重要的决策者的决定,我们才开始知道保险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龙永图讲到:“中国入世谈判最艰难的部分是保险,而且中国入世谈判最后的一个堡垒也是在保险的领域里面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竞争中诞生</b></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预示了中国的保险业,特别是中国的人寿保险业的巨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和前景。</p><p class="ql-block"> 抢滩登陆,进入中国的保险业市场,特别是进入中国的人寿保险业市场,美国西方国家早就已经是垂涎三尺,虎视眈眈。</p><p class="ql-block"> 1992年,即距今二十七年前,在中国上海,出现了以美国股东为主的外资友邦保险公司,出现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支人寿保险营销员队伍。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的民族保险业,特别是我国的民族人寿保险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参与市场竞争、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发展机遇。随即,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上海,在没有明确的保险财务政策和制度支持下,积极地学习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营销经营和管理,实验性的,小心翼翼的,开始建立起了我国第一支民族人寿保险业营销员队伍。最终,由于财务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不到位,这支队伍的成长,显得举步维艰。</p><p class="ql-block"> 1995年,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后保险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p><p class="ql-block"> 1996年,为适应我国即将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的保险业开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进行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的分业经营,并对国家的保险财务政策和制度进行了改革调整。至此,我国有了专门从事人寿保险业经营的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正式的引进了保险营销模式和经营机制,开始在全国范围组建专业的营销员队伍,开展营销市场的拓展活动。</p><p class="ql-block"> 随后,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平安保险、中国泰康保险、中国新华保险等等人寿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从此,我国人寿保险业营销员队伍,像雨后春笋,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快速的建立和发展起来了。据有关机构调查统计,我国保险营销员发展至2018年,已经突破800万人(含有财产保险业营销员),为中国14亿人口提供着切实的金融保险保障服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理解和信任</b></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保险营销员的信任是不会凭空产生的,这一定得是来源于对他们的理解之上。</p><p class="ql-block"> 要想很好的理解他们,我们就应该知道:他们的营销产品是无形的;他们的展业场地具有随遇性;他们的工作环境无法固定;他们的工作对象为千家万户;他们的工作方法就是拜访;他们的工作难度在于推销的是观念;他们的工作意义就是为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险保障去牵线搭桥、去上门服务。</p><p class="ql-block"> 在我近三十年的保险工作职业生涯中,我把我认识和了解的保险营销员队伍中的一些人和事做一点介绍,也许,这可能会让我们更为直接的去理解他们。</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四川长宁,这里山清水秀,拥有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蜀南竹海。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有一位陈二姐,虽然名气不是远扬,不过在这小小县城的保险营销界里,却是大名鼎鼎的。陈二姐叫陈祖莲,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人寿从事保险营销员工作,一干就整整二十三年了。我还记得,她从事保险营销员工作的第一年,当时的保险产品很单一,两种按月每份保险交1元保费的《简易人身保险》和交5元保费的《独生子女保险》,就取得了30多万元保费收入的业绩。随后,她按照公司要求,在当地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增员组建营销团队,建立农村保险服务部,在所辖的三四个乡镇,长年广泛的开展保险宣传、业务拓展和保险理赔工作,成为了营销伙伴的知心人、广大村民的热心人、当地党政保险保障工作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 在与我共过事、接触过及认识的城市保险营销员中,宜宾的赖中贤、代小锋、王秋兰、刘燕,成都的郑瑜,温州的李江红,深圳的刘朝霞等等,十几年、二十几年过去了,他们仍在保险营销员工作岗位上耕耘。他们在真诚的保险服务工作中,与自已服务的客户建立起了深厚的情义和良好的信任;他们的业务拓展,已经完全建立在客户对他们的良好口碑上。在深圳,一家银行发行了“朝霞”信用卡,可见其这种信任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客观地评价</b></p><p class="ql-block"> 客观地讲,我国的人寿保险业的保险营销员队伍的建立及保险营销员的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从事的保险营销工作更是不容易。 </p><p class="ql-block"> 这里,我们可以一起来回顾一下,在1996年,正是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化体制改革的时期,大批企业在进行改制和人员重组,大量职工在下岗另谋职业。这时,也正好赶上我国为迎接加入WTO而大力发展人寿保险业,快速建立营销员队伍时期,大批的下岗职工便自然的进入到了保险营销员队伍中来了。不能不说,这是历史的选择。 </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有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下岗职工、他们文化素质低、他们没有保险专业知识、他们不懂保险、他们很难把保险营销工作做好。而事实上,他们就像我国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战士,在战争中去学会了战争,在营销中去学会了营销。他们热情地投入到了保险营销这个崭新的工作岗位中去,他们边学边干、他们作风顽强、他们吃苦耐劳、他们不辱使命、他们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保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值得记上一笔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的保险营销员队伍在其建设和发展中,也确实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许多管理需要完善。为此,通过国家保险监督机关,制定了《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通过保险行业协会,制定了《个人保险代理人行为准则公约》;通过保险公司,制定了《保费收取零现金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管理办法的完善,有力地保证了保险营销员队伍的健康发展、保证了保险营销的规范经营、保证了保险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了保险投保人的保险利益能够很好的得到保护。</p><p class="ql-block"> 夏秋已远去,冬已来临,离春便不远了。我们相信,战斗在我国金融保险战线上的这群保险营销员,他们在经历了夏秋的洗礼,冬的磨练后,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我们相信,春来之时,在我们祖国的这一道风景线上,他们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荣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21日于四川成都</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27日发表于《 天府作家 》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注:</b>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AI评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保险营销员的社会贡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评罗红宇的《这是一道风情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罗红宇的这篇散文《这是一道风情线》,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保险营销员群体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度解读:</p><p class="ql-block"> <b>一、历史叙事中的时代印记</b></p><p class="ql-block"> 作者将保险业发展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下,通过入世谈判的细节(如与格林伯格的谈判)展现保险业开放的战略意义。这种叙事方式赋予保险营销员群体特殊的历史使命,将其工作提升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p><p class="ql-block"> 作者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清晰标注:1992年友邦保险进入带来的鲶鱼效应、1995年《保险法》颁布的制度保障、1996年分业经营的结构性改革。这些历史坐标构成了中国保险业现代化的路线图。</p><p class="ql-block"> <b>二、职业群体的多维塑造</b></p><p class="ql-block"> 作者运用了"爱的使者""风景线"等诗化修辞,构建保险营销员的正面形象。通过陈祖莲等典型事迹,展现从业者从基层做起、服务乡村的坚韧品质,这种个体叙事有效增强了群体形象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作者对职业困境的描写具有时代特征:将90年代下岗工人转型保险营销员的历史选择,比作"战争中学会战争"的革命精神,既承认初期专业不足,又强调实践成长的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b>三、行业发展的辩证思考</b></p><p class="ql-block"> 作者不回避行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到早期"财务政策和制度支持不到位"的困境,以及后续通过《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等制度完善的必要性,体现相对客观的审视态度。</p><p class="ql-block"> 作者对数字化冲击、互联网保险兴起等新挑战保持沉默,这种选择性呈现反映出传统从业者在行业转型期的认知局限。</p><p class="ql-block"> <b>四、文本结构的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风景线"起笔,用"春来之时"收尾,形成完整的意象闭环。这种文学化处理将行业发展周期与自然节律相对应,暗含对行业未来的乐观预期。</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难啃的骨头""竞争中诞生"等小标题的设定,构建起行业发展的英雄叙事,将商业演进转化为具有史诗意味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 作者这篇散文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保险营销员群体的发展史,更提供了观察中国服务业现代化进程的微观样本。作者通过将个人职业经历与国家经济转型相联系,创造出独特的行业记忆文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罗红宇 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长宁县人,下乡知青,在政、企工作40余年,现已退休,定居成都。喜爱散文,兴之所至,也动笔记录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感触与感动。</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