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托莱多城保存着一系列十五六世纪西班牙黄金时期的重要建筑,其中包括托莱多大教堂。托莱多大教堂是西班牙著名的教堂。这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建筑,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会的第一大教堂。它于1247年动工,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1493年完工,内部装饰于18世纪完成,历经几个世纪才创建了这座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庞大建筑群。整座大教堂包括主座堂及周围的小教堂、唱诗班席位、半圆形后殿、珍宝馆、绘画馆、钟楼等几部分。</p> <p class="ql-block">步入教堂立即被那宏大的内部空间,华丽精美的雕刻装饰,以及那神圣庄严的宗教氛围所感染,这里真不愧是西班牙基督教的宗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边路先参观周边的小教堂(共22座),每座小教堂的装饰都不同,但是个个豪华精美,决不类同。</p> <p class="ql-block">沿着边道欣赏着不同的小教堂和那弧形的穹顶,教堂太大,以致于那穹顶深远到极远处,快到转角处穹顶弯曲了,沿着那神圣的曲线被那天国圣景所震惊,形态各异的雕塑栩栩如生,小天使如浮云行空,圣景浮雕在四十多米高的穹庐中旋转,雕塑中圣徒的手势永恒定格在象征天国的圣景中。原来这里是主教堂祭坛顶部独具特色的圆形窟窿,寓意着圣徒与上帝沟通的神圣天堂。</p> <p class="ql-block">主座堂大祭坛的设计精美豪华,彩色松木雕刻作品占满祭坛的整个墙面,人物姿态自然、栩栩如生、色彩<span style="font-size:18px;">鲜艳,</span>据介绍上面有基督的诞生、受洗、传道、受难、复活等诠释一生精美木雕品,这面墙的设计和雕刻用时八年,由多位艺术家合作完成。</p> <p class="ql-block">唱诗席位于主堂中央,唱诗坛有上下两排座椅,形成独特的空间布局,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下排为哥特式。下排座椅从十五世纪开始雕刻,再现了十五世纪攻打格拉那达时历史场景,上排的72个座位则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阿隆索·贝鲁格特和费利佩·韦加尔尼两位著名雕刻师的作品。文艺复兴式与哥特式风格在这里水乳交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唱诗厅中间的鹰雕像通常代表圣约翰福音传道者,在基督教文化中,鹰象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精神领悟,寓意着其对神圣真理的深刻洞察与传达。唱诗席最前面鲜花簇拥环绕着怀抱幼儿基督的圣母玛丽亚,圣洁的白色与唱诗席稳重深色形成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再后面是半圆形后殿,其中包括有15个祭坛,是教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教堂中另一艺术特色就是窗棱上色彩斑澜的彩色玻璃,在不同时间段随着阳光角度变化,展现出不同光影效果,使教堂内部光线和色彩随之变化,创造独特审美体验。在基督教中,光被视为上帝的象征,彩色玻璃通过光线折射和散射,营造出五彩斑斓、如梦如幻的光影效果,加之与高耸的拱顶、尖塔等建筑元素相融合,营造出向上飞升、超凡脱俗的美感,仿佛上帝光辉洒下,增强信徒对宗教的敬畏和虔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珍宝馆内珍藏的</span>圣体龛 ,也被称为“金塔” 。它由黄金、白银、珠宝打造,高3米,重180Kg。据说由德国金匠用18kg黄金和183kg白银,历时7年打造完成,其上有260个精细雕琢的雕像,是天主教仪式相关祭器,每年5 - 6月的圣体节游行时,会从展柜中抬出,在托莱多小巷参加游行。圣体龛是信仰和传统的象征,展现出宗教艺术与工艺的精湛,当然馆中还有许多珍品,这一件是其中最神圣的。</p> <p class="ql-block">绘画馆位于大教堂内的圣器室,里面珍藏着众多艺术珍品佳作。如《为基督脱衣》(The Disrobing of Christ ):格列柯于1577 - 1579年完成,画的主题是耶稣受难前被迫除掉衣服的场面,画面正中的耶稣<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着红色圣衣面色沉静地仰望上苍,周边被黑压压人群所包围</span>,旁边的人正试图剥去他的外衣,而身后的两个人则在争论如何瓜分这件圣衣。画作中格列柯打破当时天主教“人群不能高于基督”传统,让耶稣周围满是人群,构图和表现手法独具开创性,色彩和光影运用精妙,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这幅画在托莱多的油画创作中,展现独特风格的重要代表作,对西班牙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绘画馆中最显著位置悬挂 。</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名为《牧羊人的崇拜》是宗教题材画作,呈现的是耶稣诞生后,牧羊人前来朝拜的经典圣经场景 。</p> <p class="ql-block">这是卡拉瓦乔的《荒野中的圣约翰(施洗者圣约翰)》 ,创作于1604 - 1605年。画中圣约翰青年形象,披红布、持十字架,身旁有羊,背景绿植营造荒野氛围。卡拉瓦乔以现实主义风格,用强烈明暗对比,展现圣约翰的虔诚与荒野孤寂,是其宗教题材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西班牙画家 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án) 创作的《圣埃尔莫的两个修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幅巨作的作者是贝诺佐·戈佐利,他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画家,活跃于15世纪。受托莱多大教堂的委托,创作了这幅宗教题材壁画。</p><p class="ql-block">画面:从左至右,呈现耶稣被钉十字架(Crucifixion)、卸下圣体(Deposition)、复活(Resurrection)等核心场景。人物众多,包括圣母玛利亚、圣约翰等圣徒,以及罗马士兵、民众等,通过动态、神情刻画,展现耶稣受难的悲壮、复活的神圣。底层悬挂的有托莱多历任主教肖像,因这里是罗马派红衣主教驻托莱多的节驻地。</p> <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名为《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作者是弗拉·巴尔托洛梅奥(Fra Bartolomeo ,也叫巴托洛梅奥修士 ),创作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画面内容:呈现基督教“末日审判”场景,上方是耶稣基督端坐,圣母玛利亚、施洗约翰等圣徒围绕;中间十字架为核心,象征救赎;下方是受审判灵魂,右侧是升天国的义人(常以裸体或简饰展现纯净 ),左侧是堕地狱的罪人,有恶魔拖拽、受罚场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借末日审判,宣扬基督教“善恶有报”“灵魂救赎”教义。此处共有四幅巨幅壁画。</span>下层悬挂托莱多大教堂的历任主教肖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大厅穹顶上的壁画及壁画局部,穹顶画作有丰富宗教元素,常展现圣经场景、天使等,比如可能呈现小天使托举宗教象征物十字架或是其它圣经场景等,结合光影营造神圣庄严氛围,体现宗教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也展现当时绘画、雕刻等技艺水平 。</p> <p class="ql-block">耗资巨大,耗时几个世纪,建筑与艺术完美融合,为人类留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于浩拍摄于西班牙</p>